陳富軍
摘要
探究式教學對于學生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種重要且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問是探究活動的起點,可以向學生提供思維線索,指明思維方向;啟發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活思維,定向注意,強調重點;物理實驗可以為探究式教學提供具體真實的物理情境,它能夠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
關鍵詞
探究式教學 提問技巧 啟發的方法 物理實驗
探究式教學模式注重讓學生扎實掌握物理學基本概念和規律,但更注重學生通過經歷得出這些基本概念和規律的探究過程。學生通過這些真實的探究體驗,在真實的物理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猜想,收集證據,交流論證,得出結論。他們在發現科學概念和原理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本質,發展對自然的認識,掌握探究的技能。
一、探究式教學中如何提問
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親歷探究過程獲取知識并發展探究性思維,教師的職責則是為學生的探究過程提供指導和幫助,充當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呈現出來的,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各種特殊事例中歸納出一般法則,并用來解決新問題。教師在什么時候、提出什么問題非常重要。在上課的開始環節,學生需要建立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回憶性問題。當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思維處于高度的活躍狀態時,教師多提一些說明性、分析性和評價性問題。在復習知識時,教師可以提一些難度適當提高、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的問題。提問對學生來說具有引導作用,一個有效的提問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現象,忽略次要的現象,抓住主要的現象,從現象中提煉出物理規律。課堂提問的宗旨是:為理解而提問,讓學生開動腦筋。針對物理情境的提問,教師需要求學生進行分析,如找出某一現象的條件和原因,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學生需要聯系生活現象以及前后學過的知識,確定原因,進行推論或者找出現象之間的關系。
為了使提問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同時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要有充分的了解,提問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當學生對物理現象產生好奇心和疑問后,對學習的興趣就會增加。而在教學重、難點內容上生疑,學生對重、難點內容的疑問會促使他們集中精神解決這節課的主要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提問后,學生所想和實驗事實往往會有出入,這種認知上的沖突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的概念。提問過程中要注意層次性,問題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取得進步。問題難度太大,超出學生的學習能力,會使學生喪失解決問題的信心。提問還需有邏輯性,環環相扣。如在“速度”這一概念的教學中,就有這樣的一系列問題:(1)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2)速度的公式和單位是什么?(3)速度的物理意義是什么?(4)速度的變形公式有哪些?有什么應用?(5)怎樣利用速度及其變形公式去解決問題?環環相扣的提問符合學生思維邏輯,也使得課堂教學條理清晰,學生易于接受。提問還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把握節奏,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學生回答后教師還要評價,使學生一步一步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準確的理解和把握。
二、探究式教學中如何啟發
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部分難度較大的問題,除了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得出問題的答案外,教師還需要給予適當的啟發。通過啟發,引起學生注意,激活學生思維,定向注意,強調重點。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過程中,如何研究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如何研究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的關系?學生在自主探究這些問題時有一定難度。教師此時就可以啟發學生,如何確定像的位置?如果用一個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不僅可以看見像,還可以看見物?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物體,看一個物體是否可以和另外一個物體的像完全重合,則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和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是重要而有效的教學藝術。啟發的過程中,要注意選好角度。學生回答問題往往是片面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他們沒有注意到的角度。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疑問啟發他們,使其在聽課過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對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些問題學生理解還有相當的困難,教師則可以把它分解為若干小問題,層層遞進啟發學生。有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并回答;有些問題學生一知半解,則需要在教師的提示下回答;有些新的概念與規律,則需要教師向學生講透,講清楚。此外,學生對一些概念有認識上的片面性甚至誤區,這時往往先讓學生有意識地跳進陷阱或誤區,然后再讓學生意識到錯誤,這種反面啟發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概念和規律有更好的理解。此外,教學過程中常運用的啟發方法還有類比、對比、比喻、演示和設置情境等。
三、實驗在探究式教學中的作用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實驗可以為探究式教學提供具體真實的物理情境,它能夠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物理實驗可以直觀地再現自然界中的現象,并且可以突出主要的因素,有利于學生從中提煉出物理規律。例如在教授“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教師從生活中曬衣服將衣服攤開放在有太陽的地方、使用電熱吹風機將頭發吹干、為防止酒精蒸發將酒精瓶蓋擰緊等實驗情境出發,啟發學生思考、發現并分析問題。在探究式教學中,問題提出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的猜想與假設,然后通過實驗對猜想與假設進行驗證,教師要通過引導和啟發的方式幫助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培養與提高。物理實驗尤其是探究性實驗可以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充分發揮探究式教學的功能,讓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同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