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華 王查理 林姿彤
摘要: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作為人們創造力的見證,很多傳統手工技藝正瀕臨著失傳、斷代和消失的危險。黑龍江省作為擁有眾多北方少數民族的邊疆大省,創造出了燦爛豐富的民間美術工藝品和民間文化。當前,在多數高校內的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及建設幾近空白。本文以獨創新穎的角度,以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與建設為載體傳承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其最終形成的文化價值、紀念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欣賞價值、收藏價值起到保護和傳承傳統民間藝術的作用。傳統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脈,保護傳統民間藝術,更是激發民族文化創造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傳統民間藝術;校園文化;創意產品
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從高速發展轉為中高速發展,國家和民間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觀念正在與日俱增。面臨失傳、斷代的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與保護已經刻不容緩,為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偉大實踐,嚴格遵循習總書記所提出的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哲學科學所要體現的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本文將進行基于傳承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初步研究,立足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文化價值,從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面向未來的思路以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為載體傳承民間藝術、發展校園文化。
1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與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歷史及發展現狀
1.1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歷史及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作為擁有眾多北方少數民族的邊疆大省,創造出了燦爛豐富的民間美術工藝品和民間文化。從不同特色的風格、審美價值、功能性等視點觀察,許多工藝品在全國范圍內都是獨樹一幟的,如鄂溫克等族的樺樹皮制品、肇源的布貼畫、赫哲族的魚皮魚骨制品、鄂倫春族與達斡爾族的刺繡、海倫剪紙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有著悠久的歷史,鮮明的民族風情特點,強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表現出黑龍江流域人們的樸實和獨特的審美。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作為人們創造力的見證,很多傳統手工技藝正瀕臨著失傳、斷代和消失的危險。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的傳承都是以人為載體的,珍貴的傳統民間藝術在當代工業文明及全球化的沖擊影響下,由于形式缺乏創新,許多項目無法避免“日漸式微”之勢,甚至有些逐步淪為人們記憶里的明日黃花。
1.2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現狀
校園文化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互動性;第二,滲透性;第三,傳承性;第四,整體性;第五、豐富性。校園文化產品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是校園文化的傳播者、執行者。當前,多數高校的校園文化產品為高校紀念品,而高校紀念品設計幾乎等于貼標設計。由于設計研發機制建立的無效與失誤,高額的設計費用令高校似乎沒有能力自己設計研發如此眾多的紀念品,于是采取了這種聰明卻無奈的辦法——“貼標設計”,許多高校紀念品直接在已有的產品上貼上學校的?;?、校訓、標志性建筑等,設計的結果無疑是毫無理念,缺乏獨創性。
2基于傳承黑龍江民間藝術文化研究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意義
現今狀態下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及建設幾乎是空白的,而其建設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的情感形成,使校園文化時時刻刻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其次,有利于學校整體形象的規范與提升,對于校外人士來到校內走訪或參觀,使其處處感受到校園文化的力量;再次,有利于保留具有時代特色的校園記憶;最后,有利于帶動提升周邊地域文化發展,高校作為文化的重地,其示范作用不容忽視,其做法與效果會直接影響周邊地域文化。以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為載體傳承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其最終形成的文化價值、紀念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欣賞價值、收藏價值起到保護和傳承民間藝術的作用。
3基于黑龍江民間藝術的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研究策略
3.1研究策略的對象
以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為載體,將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進行現代化的傳承,研究其傳播途徑、受眾人群、形式種類、藝術形式、特征關系,從校園角度,作為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現代傳承主要基地之一,高校學生為傳承基礎受眾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內開展基于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培訓實踐、參與體驗等多樣化模式,讓學生深入理解、深刻領悟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及校園文化的魅力,以學生為基點推廣至社會人群,達到傳承民間藝術、發展校園文化的目的。
3.2產品的設計方法
關于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定位的目標消費人群,可以按照用途分為日用品、裝飾品、紀念品三大類別,根植于校園文化,挖掘、重塑校園文化特色,實時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以綠色環保為前提,系統思考,逐步完善。就其方案設計到生產實施需要經歷一定的過程,而且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完善的銷售渠道來保障計劃的順利支持。從微觀上講,每一個產品都可能成為未來記憶的載體,文化產品設計的每個細節都不能忽視。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種類必將更新、完善。
關于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究材料選用應新穎獨特,如:瑪瑙、玉石、刺繡、木質雕刻、紙質類的剪、刻、扎作品、陶器、石器、印花、環保人工合成材料等材質的作品,表現出黑龍江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顯著特征,使民間留下的技藝上升到校本、藝術創作角度,從而起到傳承、發展的作用。傳承發展傳統民間藝術是目的,開發利用校園文化創意產品是手段,策略研究高校學生參與創意文化產品是渠道,民間藝術得到傳承與校園文化得到傳播的雙贏是目標,傳統民間藝術與新興創意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原則。
3.3具體實施的步驟
以黑龍江地域特色為資源,以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研究為載體,利用黑龍江省高校教學資源,把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同時納入到高校環境當中,收集民間藝術,保護民間藝術,研究民間藝術,并且在傳統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利用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歷程將現代觀念、現代科技去發展和創新民間藝術,走以保護促發展的科學道路,讓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這個典型的藝術符號永遠傳承下去,并且發揚光大。
1)根據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不同種類特性,結合現實狀況以及政府舉措,進而上升到非物質文化的社會保護的理論高度,重點從校園文化創意產品、高校教師、學生教育等方面研究現代化的保護傳承手段。
2)對不同藝術形式的發展首先進行現狀調研深入,原生態面貌、民間發展、現實調查、需要數據對比的清晰統計,有理有據,說服力強,其次通過民間藝術不同種類之間的特征關系、傳播情況等現狀尋求最佳的有關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現代轉換形式。
3)需要通過大量的文獻檢索清晰地進行分類,并深入研究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在各個歷史時期流變,同時表明21世紀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發展面臨的危機與挑戰,進而對新時代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保護進行內涵的探索。
4)根據藝術形式及藝術特色的豐富內容,如何因地制宜,層次清晰的轉換方式,層層深入的研究傳承策略,將理論研究與實踐形式的結合形成關鍵的傳承舉措。
3.4理論提純及價值應用
結合黑龍江流域的地域文化,研究民間藝術的歷史根源,以文化生態保護為切入點,以高校園作為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現代傳承主要基地之一,以學生為傳統民間藝術現代傳承的基礎受眾人群中重要組成部分,探索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從理論上研究黑龍江民間藝術的分類、高校校園文化的特征、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形式的分類、傳統民間藝術與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結合方式、地域性材料在校園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受眾心理行為以及研發過程體驗、參與模式化。
通過對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產品類型、地域特征、產品轉換及與民間藝術的結合方式、獨創性的研究最終發展成為具有獨特文化創意、深度文化價值、合理傳承方式的綜合研究成果:(1)文化創意產業鏈:將校園文化創意產品作為特色的方式方法發展活態保護與動態傳承的舉措,在原生態中與市場對接,走產學研一體的經營模式,充分論據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藝術特色、風格特色研究,從市場經濟社會下的發展和保護方式探索產業化研究的傳承保護道路。(2)產品研發團隊:建設由主要高校學生組成的高校創意文化產品研究團隊。以商業模式運作,形成一支有一代代繼承性質的以宣傳弘揚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公益團隊。團隊自主設計、銷售校園文化產品,收益用于成立并擴大“高校創意文化產品研究團隊”的學生基金。通過這個基金搭建一個校園文化產品的創意平臺。以現代化模式傳承發揚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為目的,由學生提供創意想法,平臺幫助其實現商業化運作,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產品。 “用商業來搭建平臺,用文化去生產力量”。
4結語
對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播途徑、認知方式進行創新,實際上是在保護和維系我們民族的文化身份,守護民族的精神家園。傳統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脈,保護傳統民間藝術,更是激發民族文化創造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文化的特有屬性是傳承,在傳承中發展和創造。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建設也是傳承和創新校園文化的累積。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校園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存在有一個繼承和創新的問題,都在互動互變。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究就需要在這種既封閉又開放、既傳統又創新、既迂回又前進、既繼承又批判中得到不斷的累積,不斷的提煉和不斷的升華。
參考文獻
[1]郁正民.保護與傳承——黑龍江民間藝術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
[2]譚蘇,劉紅梅.淺論高校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J]教師,2014
[3]張道一.張道一論民藝[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
[4]白庚勝.民間文化保護前沿話語——民間文化保護講演錄[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