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明 王利亞
摘要:寒冷的氣候及環境使長期居住在寒區的居民具備了抗冰雪戰嚴寒的能力,同時,又形成寒區居民獨特的行為方式與生活環境。合理可持續的居住區外環境設計與管理的研究,目前已成為寒區環境設計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如何建立健康的外環境空間設計是根本。通過對居住區外環境的設計過程進行設計管理,趨其利避其弊,將寒地地域特色融入設計中,讓寒地城市的居民在冬季也能有精彩的文化生活。本文的研究重點是對寒地居住區外環境設計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管理探究。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為我國寒冷地區居住區外部環境的可持續設計理論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寒地城市;居住區外環境;可持續設計;設計管理
本文討論的是北方寒地城市的居住區外環境可持續設計的設計管理問題。北方寒地城市有著過于漫長、嚴寒的冬季,這一不利因素是設計的難點,如何找到科學的設計管理手段和有效的解決方法,去建設有北方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寒地居住區外環境北方的寒地城市不僅有其獨特的氣候條件,還有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北方地域文化特征,在居住區外環境的設計過程中,應該突出地方特色,既要與城市文脈相承襲,又要與當地的氣候、風俗、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相協調,同時還應具有時代特征和獨特的個性,形成與本民族、本地區文化背景相呼應的居住區外環境設計方案。在對可持續設計的討論過程中,應該首先堅持“以人為本”,其次是生態設計、綠色設計,同時還要考慮設計方案的經濟性。在寒地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各個階段,規劃師、建筑師和景觀設計師應共同參與設計,并合力完成對居住區外環境的設計、實施,將寒地城市的不利條件影響減弱到最低,在對建筑與景觀的設計中同時考慮居民的出行、滯留等情況下的舒適度問題,建設出適合寒地地域特征的居住區外環境。
1寒地城市的居住區可持續環境設計的現存問題
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寒地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而人們也越來越開始關心寒地城市的發展問題。居住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地方,寒地城市居住區外環境的設計與居民的生活狀態無法分割,做好居住區外環境的可持續設計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
在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北方寒地城市冬季酷寒而漫長的氣候特征。使用溫暖的南方地區成熟的設計方式來對寒地城市進行設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們需要尋找適應寒地城市的設計管理方式,首要條件就是深入的對寒地環境進行研充居住區環境可持續設計的內涵實質上是設計出綠色生態、循壞可持續發展并符合寒地特征的居住區環境。唯有如此,居住區外環境才能在寒地城市真正的做到可持續發展,而設計的目標就是通過最大化的利用現有的寒地資源以及克服困難的寒地條件,才能極力改善生態,完善居住區外環境的設計,讓人與環境共同發展,協調共存。
2寒地城市的居住區外環境可持續設計管理原則
可持續性的設計管理是寒地的居住區環境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圍繞著全球人居可持續發展戰略,總結歸納出以下的設計管理原則。
2.1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堅持居住區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設計管理必須貫徹整體設計的過程。可持續發展設計相比較傳統設計而言需要有前瞻性,甚至需要開始的比前期調研還要早。越早將可持續概念載入,就越能讓設計方案得到資源最大化的利用,以及合理的循環利用能源或使用替代能源。堅持可持續的原則,讓寒地居住區環境最終的使用效果達到最初的設計目的。
2.2節約資源、減少能耗的原則
寒地的資源相比較南方而言較少,因此在可持續設計過程中對稀缺的資源應該反復、高效、循環的利用,最大化的減少能耗。能耗降到最低是可持續設計的重要實現目標,在這樣的目標下進行的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管理才是最經濟最合理的。同時,提高環境的使用效率也能實現低能耗的目的:(1)將環境的耐久力提升,從而降低再造的經濟成本,使環境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2)提升技術保護資源,使用替代能源、高效率能源等。(3)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并防止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速度過快,超過了其自我再生的速度。(4)形成一個封閉的資源使用過程,再利用、再回收等。
2.3注重地域文化的原則
寒地城市有著濃厚深沉的文化積淀,不僅有著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更有本土民族文化的發展及延續,隨著同一時期的不斷演變呈現出多樣性和同一性,它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審美心態和認同感。因此,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寒地城市居住文化的問題復雜而精細,面對迷惘,將社會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居住文化是有利于居民更加深刻的萌發歸屬感的設計管理原則。因此,通過設計管理保護空間形態的完美性、連貫性有助于激發寒地城市居民的愉悅感。結合寒地城市歷史文脈與環境特點,通過設計管理用居住區外環境話語解釋傳統文脈,讓人感受到對寒地城市傳統的人文環境的尊重與關注,從而創造出獨特可持續的社區形象。
2.4保持統一性的原則
在寒地城市居住外環境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份考慮到外環境與建筑風格的統一性,景觀色彩的統一性。整體感和統一性保證了居住區外環境視覺的有效傳達方式,也提高了人們對居住區外環境的舒適度,人們往往愿意在風格協調色彩統一的環境下保留更多的精力駐足、休憩。如果設計的過于多樣化卻缺少視覺結構的平衡,外環境則會表現的不統一,造成了人們視覺上的混亂以及破壞多種元素的平衡感。
2.5強調人性化的原則
設計師在設計居住區外環境時往往會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但最終設計方案的使用者是住區的居民,因此居民對于外環境的意見及建議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設計管理的過程中,應當追求和多角度考慮到居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以人性化原則為核心,充分采納、整合居民對外環境的設計態度。寒地城市由于特殊的季相性,擁有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在設計中不可忽視的是冬季人們在外環境的舒適度,讓公眾參與到居住區的規劃和設計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有利于總體方向的和諧發展。公眾決定了其環境的生態性、經濟性和社會性。
3寒地居住區外環境可持續設計管理方法
設計管理的方法是決定寒地居住區外環境可持續設計成敗的主要方法,在設計中管理,在管理中設計。
3.1構建生態型居住區外環境
居住區外環境是居住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將居住區的設計放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認知,從規劃層面和微觀層結合,為了整體的經濟效益使用整體的設計方法,因為最好的系統是組合效益最大化的系統。寒地城市的特征即冬季漫長寒冷,動植物種類稀少,難以存活,在設計中必須結合寒地城市的自然環境,考慮到寒地城市的氣候特征及寒地城市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的利用。在設計中考慮更多的冬季景觀、冬季植物以及冬季人們交互的心理,構建生態型的居住區外環境o
3.2創造寒冷季節的可交流空間
可交流空間是居住區外環境最重要的因素之—。馬斯洛在《動機與個性》一書中提到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是人類需要的五個重要的層次。其中就包括社交的需要,居住生活中鄰里交往是最常的社交行為。在寒地城市的居住區外環境的可持續設計過程中,交流空間不應該是只有短暫的春夏秋三季,還應考慮漫長的冬季氣候因素,將冬季交流空間的設計體現到設計過程的管理之中,交流空間也應該是可持續的,既可以是獨立的冬季交流空間,也可以是春夏秋季交流空間的延續。
3.3創造節約型的外環境空間
外環境的設計往往根據季相變化會有植物的更替、公共設施的調整。創造節約型的外環境空間也是實現外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法之—。傳統的設計方法經過歷史的積淀,其合理性、可行性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值得設計師揣摩學習。例如傳統的“鄉土建筑”體現了豐富的經驗、大量的智慧和高度的靈敏性,幾乎都是適應當地氣候的,其布局選址、基本設計和方位選擇值得我們仔細研究。
從歷史經驗來看,研究“度旦”與“約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可持續發展包括限制的概念,技術條件和社會組織通過限制以滿足環境和未來的需要。寒地城市居住區環境的可持續設計對技術的要求相對更高,考慮到季節及環境因素,對構成寒地城市居住區外環境的基本元素材料的節約、工程技術等方面來實現寒地城市居住區外環境的可持續方法之一。
3.4建設人性小區加強居民愉悅感
人性化的小區環境會使人們對于自己居住的環境有更強烈的歸屬感。人的愉悅感受來自很多的方面,愉悅感本身就是人類的審美價值之一,而且審美愉悅的愉悅感是一種品格而不單是生理感受。就寒地城市居住區外環境而言,給人視覺和心理的愉悅感很重要,特別是在寒地城市居住區外環境這類“第三場所”中,大部分人對于記憶中的居住地的印象來自在長時間的居住生活中形成的環境意象和歸屬感,而且這種感知也會隨著不同年齡段人群對環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因此更應該以營造使人心理愉悅的環境為設計管理的最終目的。
4結語
根據對寒地居住區環境的可持續設計管理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可持續設計的核心首先要降低寒地城市的能耗,包括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率,其次是降低經濟成本,使用綠色生態的科學技術,最重要的是充分運用設計管理的手段,并使公眾參與其中。而合理的運用設計管理手段則需要將設計方法結合自然環境的使用,在居住區外環境中重點考慮創造交流空間應用可持續性技術實現節約型空間設計將社會、地域文化融入居住文化并管理設計,最終形成大幅度提高舒適}生及合理性的寒地城市居住區外環境的可持續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張偉明,湯力,張蕾,王松華面向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設計管理方法研究[A]清華大學設計驅動商業創新:2013清華國際設計管理大會論文集(中文部分)[C]清華大學,2013:5
[2]張偉明,張茜,張蕾,孔繁文.寒地城市公共設施的投資及控制研究[A]清華大學設計驅動商業創新:2013清華國際設計管理大會論文集(中文部分)[c]清華大學,2013:5
[3]孔維群.淺議居住區景觀設計管理[U]智能城市,2016,2(08):117 118
[4]李潢.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管理方法初探[J]現代園藝,2011(11): 94-95
[5]閃旭濤.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管理方法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29(05):216 217
[6]盧圣.居住區居住區外環境可持續設計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北京林業大學,2010
[7]郭崢.北方寒冷地區居住區冬季景觀營造方法[u]中國風景居住區外環境學會2016年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