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慕晗
摘要:我國的造園活動源遠流長。以江南園林,北方皇家園林,嶺南園林為主的三大地方園林具有眾多共性,但又因為環境,社會以及空間的不同呈現出各異的特色。本文以江南和嶺南明清時期的私家園林為研究對象,列舉出明清時期江南和嶺南私家園林各自的特色,以此比較出兩者之間的差異。通過對以經濟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異同進行研究,探討這些因素對園林產生的影響,最終得出因地制宜是造園主旨思想的結論。
關鍵詞:造園藝術;生活方式;因地制宜
1造園特征
我國的造園活動歷史悠久,分布地區廣泛。按照類型可以分為分布在北方的例如北京、承德等地周邊的北方園林、位于江南地區如蘇州無錫揚州等地的江南園林,以及位于以廣州為核心地區的珠江三角洲地帶的嶺南園林。北方園林大氣穩重;江南園林清麗婉約、秀麗典雅;而嶺南園林則是清晰曠達、樸素生動。三大園林派系固然具有著同根同源的審美特征,但是同時又因為地域環境、生活方式和空間思維的不同而帶有鮮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本文將在本章節詳細敘述比較明清時期的江南與嶺南私家園林的造園形式的差異。
1.1明清時期江南私家園林造園特征概述
江南園林主要是指江南一帶官員、貴族以及士大夫等所居住的私家園林。在園林建造的過程中格外注重園林構筑物和自然環境相結合形成的美感。江南私人擁有的住宅園林,園林部分與住宅建筑遵循前宅后院的格局,有著明確的分區。在建筑園林過程中明代園林建筑家曾指出“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給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這正是對于園林建筑以及自然景觀相結合的總結[J]。
在布局上,江南園林強調建筑和自然景觀的順勢而為。將景觀布局和園林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水墨山水畫卷。園林中的建筑的存在一般不作為主體,而是以園林景觀的點綴出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作為轉換空間、避雨休憩、停駐賞景、導向指引的媒介,但并不占據主導。
在明清時期的江南私家園林中色彩同樣也是一大特色。江南的私家園林在景觀造景中多以中性或者單以色彩來與園內景觀相搭配,這也就形成了江南私家園林代表性的“粉墻黛瓦”的特色。以四大園林之一的蘇州留園為例:無論是亭臺樓閣還是門窗軒榭中都去用了低調沉穩的色彩,飽和度低,趨向素雅清淡,反而可以承托出園內植株豐茂,池水幽深的自然之美。不曾喧賓奪主,達到了景觀與建筑的和諧共存。整體園林的色彩的運用符合文人雅客對于江南風光的理解,形成了清遠幽靜,溫婉素雅的江南私家園林景觀。
1.2明清時期嶺南私家園林造園特征概述
嶺南園林普遍占地面積小,園林與生活建筑之間的聯系緊密。以庭院與庭園組合見長。其中私家園林多以第宅庭園形式出現,可謂嶺南園林的一大特色,尺度不大,布局緊湊[2],內涵豐富,主旨即是為宅院的居住者們構建出溫馨怡人的家居生活環境例如招氏“鏡花堂別墅”、廣州十香園等等。氣候上,嶺南屬于亞熱帶季風型氣候,終年植被茂盛鮮花盛開。在地形地貌方面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出產觀賞石材。這些地形地貌、氣候植被的特征都與江南園林的所處的長江下游平原的地域風貌特色有著很大的區別。
嶺南園林發源生長于民間,因此不像江南私家園林格局嚴謹,而是更傾向于隨機應變,根據使用者對于生活環境的需求來應對處理,所以更加貼近于滿足使用者的生活習慣和日常需求。在這樣的前提下,整個園林的氣質偏向于活潑明快,有廣東民間民俗特有的鮮明特色和裝飾風格。對于意向的表達也更加的直接和白話,喜歡使用對聯、匾額和題字來變現出對于園林意境的追求。整個庭院空間往往不會很大,但是生活氣息濃厚。
由于嶺南園林的空間格局一般都不大,所以在主要的園林欣賞的方式為近觀、靜賞,動態的觀賞游覽為輔。整體的裝飾華麗精美、色彩濃艷、雕工精致繁復,在其中大量地使用各類民間的工藝例如磚雕、木雕、灰塑等等。富有人家同時還會使用玻璃做成的裝飾紋樣,視覺效果極其華麗。
園林除了在有限的空間內滿足實際的生活用途需要以外,盡可能借助體型輕巧、細部精致、開敞靈活、玲瓏剔透和工藝發達的建筑裝飾藝術,與山石樹池融會成一個整體,共同構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庭園景致。
1.3江南嶺南園林造園差異總結
綜合上文,筆者總結出了明清期間的江南與嶺南園林之間的差異
1)審美趣味:江南園林造園多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強調古樸與自然之美。而嶺南園林則著色彩絢爛,裝飾精美華麗。
2)空間布局:地處江南的私家園林的空間往往偏向于內部開放寬敞,視線通透,但是對于外界則是封閉內斂,自成一派封閉內斂[3]。而嶺南園林則不同——雖然同樣是采取了圍合的建造方式,但是在景觀的利用上更善于利用并結合外界的景觀,使得空間更具有連續性和擴散的感覺。
3)選址:在地址選擇上,江南的私家園林大多在城區,嶺南私家園林選址原則常利用大自然的環境,喜歡把園林宅第建在大自然中。
4)文化特征:江南私家園林使用者多為文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講究隱士之風,寄情山水,主張淡泊名利,文化氣息濃重。而嶺南私家園林受當地文化氛圍影響,強調物質和享樂以及日常的人居休閑。
2氣候環境與造園
私家園林的造園布局有幾種不同的格局。一種是園林包圍建筑,這類園林的特色是園林面積較大,以模擬自然的山水意趣,將建筑的存在弱化而已園林為主,建筑則成為園林中的點綴,且生活建筑與園林分開設置;另一種則是將生活建筑和造園藝術相結合,呈現出建筑包圍園林的格局。也就是將園林成為建筑圍合范圍內的露天空間。
嶺南造園多選用第二種園林格局,以始建于明代的嶺南四大園林之一的清暉園為例,將生活建筑和園林緊密結合。是因為嶺南當地地形豐富,炎熱多雨,且多暴雨臺風,在這種氣候環境的影響下,嶺南園林多以建筑圍合園林形成庭院的格局,以減小強風對園林的破壞,達到保護園林、減少陽光曝曬的傷害的目的。
江南園林造園多以第一種為主,其中典型的有拙政園,生活區域和園林區域分開設置,模擬自然風光,將山水之勢濃縮于園中。首先是因為江南地區地勢平坦;其次江南氣候溫和少自然災害,且經濟富庶,所以多以追求自然景觀為主要的造園目的。
而在園林植被的選擇上,對于嶺南地區園林來說,由于氣候濕潤溫暖,極其適合植物的生長,所以嶺南園林中植被的搭配相對于江南地區更加自由,而受江南氣候的影響,園林植被的選擇季相變化明顯,且有落葉和常綠等不同的選擇。
3生活方式與造園
3.1經濟生活
“吳才大賢,盡出江南”。江南自古以來物產豐富,生活富饒,居住著眾多有高精神追求的文人墨客,他們大多飽讀詩書,追求“寄情山水”的淡薄意境并把這些追求付諸在造園活動中。除卻文人墨客,許多吳中的畫家同樣也參與其中,因此文人畫的“意,趣,神,色”幾大要素也被巧妙地融合在的園景的營造中[3]。可以說江南園林的藝術品位和優雅靈秀的風格便是在這樣豐富的人文氛圍中塑造形成的。與之不同的是嶺南園林,影響嶺南私家園林的要素更主要的是經濟的發展而非人文背景。由于兩地主題經濟情況的不同,嶺南園林使用者以富甲一方的商人以及世俗官僚為主,思想上尚享樂,強調實用與舒適,空間緊湊華麗[4];而江南則以文人雅客退隱官員等為主要使用人群,所體現的品格是平和恬靜,求的是情調,大氣舒展,樸素淡雅。
所以總結兩地的園林使用者的經濟情況來看對造園的影響可以得知:園林對于嶺南的富裕人家以及官宦家庭來說是休閑娛樂、避暑乘涼的地方,嶺所以體現的是生活的情趣,“娛于園”更是主導的思想,所以在園林的營造上主張順從使用者的心意。江南園林的使用者更多的是文人墨客,所以園林對他們來說是歸隱靜思,或是寄托情感的場所,他們利用園林來舉行高雅的日常活動,或展示自己清貴的文化品位。在這樣的前提下,居住的功能便沒有那么的主要了。
3.2文化生活
江南與嶺南兩地文化差異亦顯而易見:江南曾一度成為中原經濟與文化的核心地區,極度重視文化禮教。因此也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儒家色彩的文化特色。而嶺南地區的氛圍則更加民間化、生活化。所以江南的私家園林既努力以人工塑造自然山水以體現道家出世的思想,又落址于居鬧市表現入世的心態,無一不體現了江南特有的文人思想。嶺南園林則更務實達觀,可以說是南禪思想在其中的體現。
江南文化所體現出來的淡泊和出塵在造園的活動中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整體的塑造表現。而江南出眾的藝術及文學的審美素養更是深深地融了江南園林藝術之中,嶺南的文化則是世俗文化的體現,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嶺南地區歷來受皇權的影響薄弱,同時受儒家道家等文化的影響也不及江南。加之與西洋貿易的發展日漸紅火,又吸收來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風格,所以形成了嶺南園林不拘一格、商文合流的獨特風格。
4結論
造園活動受到地域的環境特色以及園林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影響,呈現出多元化的形態和地域特征。縱觀全文,經過對明清時期江南與嶺南私家園林的差異對比,發現兩者雖然似花開兩朵,各表一支,但在中心思想上是一致的。表現出了我國古典造園者們一直堅持并提倡的“因地制宜”的中心思想。
著名的明末造園家計成就曾在《園冶》中提出:“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就是在提倡因地制宜的原則。首先就是自然上的順應自然生態,例如江南園林與嶺南園林在植物選擇和園林布局上順應自然的造園手法,看似不同,實則順應當地自然格局順勢而為,中心一致。
而對于造園的思想和審美以及格局上的差異,也同樣因為造園者順應當地人文生活習慣而設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造園形態的區別。實際也是順勢而為,與文化生活教育環境都有關,符合了因地制宜的造園思想。
縱觀全文,提出了江南與嶺南園林的多項差異,更加幫助筆者發現了導致這些差異的共同原因,也是兩地園林造園的共同之處,同時也是本文的重要結論,即造園行為勢必要因地制宜,才能創造出貼合使用者生活需求的園林。
參考文獻
[1]曹鵬志,張勝冰.實用美學[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1993-10-01第三編生態景觀篇
[2]王海英.中國古典園林景觀保護與修繕研究——以私家園林為例[DB/OL]知網,2016:11-12
[3]王國玲.試論古代文入畫列現代中國畫發展的現實意義[DB/OL]知網,2016-11-11
[4]郭煥宇,舒暢.江南園林與嶺南粵中庭園審美特征個性比較[M]廣東:廣東建材,2008(5):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