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思倩


摘要:在長春成功獲批國家歷史名城的背景下,本文以歷史文化街區中的新民大街為例,通過歷史背景介紹、綜合價值分析,在旅游視角下提出建立東北亞文化旅游示范街區,以偽滿時期殖民歷史為基點,結合東北旅游特色形成“區景一體”,并從三個階段論述新民大街作為東北亞文化旅游示范街區的線路策略。
關鍵詞:旅游;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東北亞文化旅游示范街區
中國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6-0073-02
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人作為社會的主體,人的需求理論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不斷發展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元化,人們追求舒適、高層次的物質享受,首當其沖人們關注旅游業。
1歷史文化街區旅游的意義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保存文物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有一定規模的區域。通過全面挖掘和梳理舊址的價值,進行針對性的保護及管理措施,使城市重要的歷史價值信息得到真實完整的保護和延續。
本文從三個角度闡述建立東北亞旅游示范街區的意義:游客通過游覽找尋“警示文化記憶”,滿足了游客與歷史對話的心理需求;歷史文化街區是幾代人對城市的記憶,給市民帶來了茶余飯后的談資,增強了市民對城市的認可;經過保護和利用,為城市增加了旅游收入,創造了就業機會,在無形中又宣傳了城市被封存的歷史記憶,使得歷史文脈的展現成為了一種城市發展模式的實際體現,讓長春在東北亞欣欣向榮的旅游浪潮中獨樹一幟。
2長春新民大街綜合分析
在經歷長達10年的申報準備工作后,國務院正式批復長春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偽滿皇宮及日偽軍政機構舊址作為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統治機構的建筑遺存,也是偽滿時期東北亞戰場事件發生的直接角力點,具有獨特的“事件”和“意味”,有著無法取代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它是長春近代建筑的代表性形象。
2.1歷史價值
1)建筑是凝固的城市歷史。在長春市道路命名中,南北向稱街,東西向稱路,其中長度最短僅僅1446米的新民大街是建筑遺產、歷史風貌最集中的區域。1933年,這條街剛剛建成時曾叫“順天大街”,出自《圣經》“人應順天”,同時也取了“奉天承運”的順奉之意,寓意順奉“龍首皇上”的含義。新民大街修建至今80載歷史,道路沿街的建筑雖幾經增建,但基本布局和重要歷史遺跡仍然保存完好,兩側分別坐落著“偽滿洲國”政權的“一院四部一衙”,擁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六棟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再加上整個街區路網密,小間格的宜人街巷尺度。
2)“警示教育”的文化載體。新民大街的偽滿洲式建筑,幾乎可以說直接記錄了20世紀30年代長春的屈辱歷史。在偽滿洲國成立后,日本殖民者提出了“五族協和”、“新滿洲、新政治、新形象”的口號,企圖由此達到長期戰領東北的目的[1]。所謂的偽滿洲式建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創建出來的,意圖體現出“五族協和”的樣式。其設計由一批日本設計師用西方古典主義的屋身加上中國式(日本式)的大屋頂并湊而成,帶有復古主義和折中主義傾向[2]。
建筑是石頭的史書,當年偽滿洲式建筑大都得以完好保存下來,其本身就是對歷史建筑保護中原真性的最大體現,是一本活著訴說新京的尷尬與早衰的史書,是一部可流傳的警示性文化遺產資源。
2.2新時期價值
建筑的形式決定街區的肌理。作為偽滿洲國時期重要機關集中建設的區域,其建筑大多為辦公性質的,在開敞空間通過建筑的圍合形成的公共空間,渲染其壯觀、宏大的莊嚴氛圍。新民大街的街道呈現出布局縱向延伸、建筑軸向對稱、綠化層級密植的特征,在棋盤式方格路網中,結合西方放射狀道路,加圓廣場的街道格局,使文化廣場和新民廣場構成街區的視覺匯聚點。現在新民大街仍作為長春市區的主干道路,其性質改為醫院和學校教學樓,具有大量人口流動的公共建筑,這樣的空間尺度已然不能滿足當今人們的需求,合理的改造規劃成為首要問題。
3長春新民大街旅游發展思路
3.1旅游資源整合
在“區景一體”的理念下,景區的開發建設不能是個體文化景觀,景區與景區、景區與城市文化脈絡間要相互呼應,形成一個整體的文化旅游框架。結合目前長春自然、人文旅游存在問題,重新梳理規劃旅游資源,進一步提升長春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東北亞旅游商圈中的價值。從這一點出發窺視長春偽滿時期的建筑,將旅游資源梳理物質文化的“事件”和非物質文化的“意味”。由于現狀開發單一,未能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形成“區景一體”,故筆者將其旅游資源整合見表1。
3.2旅游保障體系規劃
針對現狀規劃管理混亂的問題,強化政府的指導性職能,制定旅游業的政策、措施及規范性文件,做到遇事有條例可依;成立專項旅游管理委員會,協調旅游業與其他部門、行業的沖突,提高政府辦事的效率。
1)建立全方位旅游服務系統。構建區域統籌、覆蓋全面的旅游服務體系,健全旅游交通引導、景區導覽等標識系統,挖掘新民大街獨特的文化符號有保留的運用在旅行社規劃、旅游住宿規劃、旅游餐飲規劃、旅游購物規劃、旅游休閑娛樂規劃中。制定新民大街形象標識設計,將物質文化的“事件”加非物質文化的“意味”的形象標識,充分運用到景觀雕塑、精神堡壘、道路指示牌、旗幟、宣傳冊及紀念品中,全面宣傳其作為一段長春歷史縮影的重大意義。
2)交通設施整合。建立公共交通系統。增設市區內部和中心城區主要景區的中短程旅游專線公交,完善交通樞紐與景區之間的連接線和旅游集散中心,重點整治和提升火車站、飛機場與景區的旅游交通支撐體系。設置旅游專線,加強各旅游景區的交通聯系,重點構建各類文物保護單位之間的旅游交通體系。根據長春旅游資源的性質和種類,適當設置主題旅游專線,如偽滿一日游(偽滿皇宮、新民大街、人民大街),以專題旅游支撐主題旅游產品。
3)提升景區無線網絡覆蓋率,加快構建旅游服務中心系統。大力推進旅游營銷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涉及企業的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快完善手機自助導游、門票預約、“互聯網+”等功能,促進智能閘機鋪設、智能講解、智能監控。
3.3東北亞文化旅游示范街區
東北亞是一個地理概念,即亞洲東北部地區,這些國家山水相連,互為友邦。古老的文明、燦爛的文化、獨特的藝術相互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風情,吸引了旅游業的蓬勃發展。2016年長春近40%的入境游客來自東北亞國家,長春在地理位置上與東北亞國家臨近,交通聯系緊密旅游相對便捷。
另外,部分東北亞地區國家與長春有一定的歷史淵源,也經歷了屈辱的殖民歷程,所以長春已成為東北亞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熱絡的旅游業也為彼此間的經濟交流和文化合作提供了穩固的基礎。故此,長春確立了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宏偉藍圖,明確“資源為根、特色為本、文化為魂、市場為導向”的旅游產業發展理念,打造一條東北亞文化旅游示范街區已勢在必行。筆者選取已建的幾條特色示范街區見表2,為新民大街作為國家歷史文化街區在新形式、新理念、新氣象下,制定了“三步走”的開發策略。
1)前期策略。保護修繕建筑,引入數字保護模式。新民大街的滿洲式建筑已接近七十年使用期限,對這類文物保護建筑修復要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為依據。在保護修繕過程中,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須與建筑的構成有所區別,必須有現代標記[3]。近幾十年,這些建筑作為醫院、學校教學樓又被賦予新的文化價值。保護其在各個時期的疊加物,廣大專業人員要多多采訪實例,通過測量、繪圖、記錄作為學術研究,另一方面促進社會保護,為中后期開發策略打下堅定基礎。
2)中期策略。歷史建筑保護是基礎,利用是關鍵。挖掘再現歷史元素的,完善周邊道路系統和設施,提高游客體驗舒適感。又因建筑和環境存在密不可分離的關系,提升原住居民生活品質,將更好的與建筑、景觀保持親密。
3)后期策略。待街區發展成熟后,形成口碑效應,依托長春作為東北亞地區的核心戰略位置,跨區域、跨國家的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在旅游黃金周、傳統節日,針對不同人群進行不同專題的設定,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旅游文化周。同時做好游客的反饋工作,提升品質服務成為東北亞旅游業中的佼佼者。
4結語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激活城市記憶,適當保護城市傳統記憶上,集聚人群,不斷創新,賦予歷史建筑新的文化內涵,集聚新的產業在歷史建筑中,致力把新民大街打造成為東北亞旅游文化示范區。在提升長春城市文化內涵的同時,也為今后其他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再利用研究提供了指導性意見,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莫畏,侯幼彬,張成龍長春偽滿洲國“新京”建筑樣式[J].新建筑,2007 (05):84-86.
[2]楊家安,莫畏偽滿時期長春城市規劃與建筑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9-42.
[3]國家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威尼斯憲章)第二屆歷史古跡建筑師及技師國際會議,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