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馨 張佳玉
摘要:歷史景觀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歷史文化資源,在傳承文化、彰顯特色的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新的方式方法重構著這個世界,歷史景觀在發展中被破壞,歷史風貌也隨時間消散褪去,歷史景觀保護的實際與理論嚴重脫節,歷史景觀的保護與更新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沖擊。本文旨在通過以研究吉林烏拉街鎮作為東北地區歷史景觀如何進行保護與更新為例,對東北地區的歷史景觀的發展問題進行探索,提出適合實際的保護與更新模式。本文研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選題的背景、研究的意義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烏拉街鎮的概況、歷史文化價值、發展現狀及問題;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了烏拉街鎮保護與更新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東北地區;烏拉街鎮;歷史景觀;保護與更新
中國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6-0079-02
歷史古鎮遍布全國各地,每一個歷史古鎮都有其特殊的建筑、文化模式,體現著長期以來生活于此地人們的鄉土風情、傳統文化。烏拉街鎮作為東北地區歷史景觀之一,所體現的發展矛盾愈發突出。一方面,由于自然環境、地理位置、歷史等因素所影響,東北是滿族聚落最多的地區,烏拉街鎮也極具滿族民俗特色,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烏拉街清代建筑群在歷史、文化、建筑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另一方面,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導致東北地區歷史景觀破壞嚴重,長期以來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后,對于歷史景觀保護修繕工作開展進度緩慢,城鎮經濟建設與歷史景觀保護的矛盾日益增大,平衡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嚴峻問題。
隨著國家對于歷史景觀保護工作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景觀保護與修復工作正在火熱開展。但是保護、修復與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歷史文化名城中的著名古跡,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外的古鎮歷史景觀的修繕維護則非常有限,東北地區歷史景觀的保護與更新也是如此,在思路、投入、力度上都存在欠缺,這些具有重大歷史研究價值的古鎮景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找到適于東北地區歷史景觀保護與發展的平衡點,對于傳承和發揚文化特色、歷史價值有很大意義,對東北地區其他歷史景觀的保護更新也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烏拉街鎮極具滿族民俗特色,在歷史、文化、建筑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但其歷史景觀破壞嚴重,保護修繕工作開展進度緩慢。對烏拉街鎮的研究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其價值認識不足,這就導致對于烏拉街鎮的研究成果少。二是研究領域局限,目前對于烏拉街鎮的研究主要是歷史遺產的研究,而對于建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幾乎空白,因此,烏拉古鎮的研究有待深入和拓寬。
1烏拉街鎮的歷史沿革
1.1烏拉街鎮的區位
烏拉街鎮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在吉林市北30公里的位置,西臨松花江,面積188平方公里,現有27個行政村、1個街道、總人口7.1萬人,是省內有名的滿族聚居地。
1.2烏拉街鎮的歷史文化價值
作為滿族的發祥地之一,烏拉街鎮迄今已有280余年的歷史,2008年,烏拉街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目前,烏拉街鎮共有6處古文化遺址、7處古城遺址以及清代古建筑群。烏拉街鎮滿族民俗風情濃郁,其滿族文化、薩滿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烏拉街鎮古時為“洪泥羅”城,遠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這里曾是明朝海西女真烏拉部的制所,更是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的所在地。清代有五任皇帝曾踏足這片土地并留下印記。被清王朝視為“本朝發祥之地”,有“先有烏拉,后有吉林”之說。
1.3烏拉街鎮的發展現狀
近百年來,街鎮建設對歷史遺跡的破壞相當嚴重,老舊城區的無序改造、更新,對烏拉歷史街區的保護造成了很大沖擊,行走在烏拉街鎮甚至難以發覺這里曾是歷史城市。現在的烏拉街鎮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和概括的話就是凄涼。昔日輝煌只出現在凝望遺跡的思考中,扶手墻余才能觸及曾經歷史的滄桑。寥寥數人的臟亂街道,揚塵充斥的空氣,簡陋修復的府邸,字跡不清的宣傳板畫……,一切都昭示著烏拉街鎮的破敗與頹唐。
2烏拉街鎮保護與更新存在的問題
要想做好烏拉街鎮的保護與更新工作,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對其現有問題。
2.1保護發展的矛盾
一方面,當地政府嘗試通過修復修繕、宣揚歷史、傳播文化,使烏拉街鎮得到有效保護與發展;另一方面,在面對建設的壓力時,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發展經濟與古城修復的艱難選擇。相比于城鎮經濟建設,歷史小鎮的保護投入高、難度大、回報慢,作為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小鎮,只是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商賈來進行小鎮開發,這種開發也只是缺少保護甚至難論更新的開發。
2.2意義認識的不足
這體現在一是文物、城建、旅游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在落實小鎮保護的工作中還存在著懶政怠政、分工不明、權責模糊等問題,保護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的整體性工作,如果不統籌規劃,綜合實現發展小鎮經濟、歷史街區保護、旅游開發等目標,那么小鎮的保護勢必難以保證。二是對于小鎮保護的意義不明、意識淡薄,沒有看到其深遠的歷史意義與潛在價值,甚至將歷史保護與小鎮發展看作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2.3旅游發展的滯后
烏拉街鎮的歷史景點修繕速度緩慢,開發力度弱,沒有形成旅游產業鏈,應注重加大對于烏拉街鎮歷史意義的宣傳教育,宣揚老街保護的重要性,使居民轉變個人意識,認識到個人意愿應匯流入老街保護的重大歷史意義中,自覺投入歷史街區完整性保護的工作中。落實政府部門的主體責任,制定相關辦法措施,協調規劃好各部門任務、分工,繼續進行招商引資,提供優惠政策。強化自然環境優勢與歷史環境優勢的結合保護,將“一江、一城、一街”的街鎮格局優勢發揚傳承下去,重視周邊生態的修復與保護,區劃性地對自然風景奇特優美、歷史遺跡、文化街區這三個層次做更加細致的研究。要整合歷史要素,將“薩府”、“魁府”、“后府”、“清真寺”這些遺存建筑連點成線,連同滿族飲食、服飾、語言等要素同時納入進旅游整體規劃之中,構建旅游網絡體,塑造烏拉街鎮旅游品牌,推動當地產業經濟的發展,促進歷史景觀保護更新。
3東北地區歷史景觀保護與更新的對策
歷史景觀的保護與更新,應該要以尊重歷史,保護型開發為主,如果過度,那么歷史街區內珍貴的文化氛圍和歷史氣息將不復存在,東北地區的歷史景觀保護與更新更是如此,東北地區本身經濟欠發達,人們生活水平相對不是很高,基于文化的傳承和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使得歷史景觀的開發顯得更為必要。
3.1政治支持方面
政府職能部門應建立區域協同機制,按照歷史、民族、宗教等因素整合東北地區不同區域不同形式的歷史景觀,探索出若干種適合同類型、同方向的歷史景觀保護更新模式,通過傳、拉、幫、帶,促進區域內協同合作與發展。同時要注意到東北地區歷史景觀的分散性,應以區域網絡化為導向,建立東北地區歷史景觀“長廊”,打出合力組合拳,使分布在各地區的歷史景觀形成內涵上的整體,推動東北歷史景觀整體發展。
3.2人才扶持方面
歷史景觀的修繕與維護需要專業型人才,要提升相關從業準入門檻,保證從業人員素質與能力,同時應著力發現、培養、集聚人才,加大對于高精尖人才的引入力度,優化人力資本配置,完善人才鼓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提升對歷史景觀經營、維護的認識,使歷史遺跡舊貌科學地重煥光華。
3.3品牌塑造方面
努力發掘區域內歷史景觀的可塑性和內涵上的深邃性,比如烏拉街鎮可以依托歷史遺跡、民俗文化等因素來形成其特色的旅游品牌,充分發揮小鎮的區位優勢和文化歷史優勢,重點挖掘富于特色的滿族歷史文化,打造一個自然風貌、歷史街區和文物古跡集成一體化的特色烏拉街鎮,研發專屬的特色旅游產品,打造特色旅游形象,促進地方旅游內涵的豐富。
3.4經濟發展方面
協同農業、工業、地產、服務業、交通、餐飲、住宿等多行業,互相帶動,相互促進,使烏拉街鎮經濟發展多元化,深層次化,進而形成當地經濟增長點,促進反作用回對歷史遺跡、歷史景觀的保護與更新,形成發展回路。
4結語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意義重大。
歷史景觀作為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烏拉街鎮作為東北地區特色的歷史小鎮,極具特色,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工作日益重視的今天,我們必須充分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歷史景觀的保護與更新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景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內容及方法[J].城市規劃,1996 (1).
[2]趙勇,崔建.歷史文化村鎮保護規劃研究城市規劃[M].2004.
[3]張利平.古村鎮旅游盈利模式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4]王中軍.東北滿族民居的特點——烏拉街鎮“后府”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04(1).
[5]張叢葵,陳京濤,常樂.歷史文化名鎮名樹的保護與發展——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保護規劃為例[J]規劃師,20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