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伊延波 李林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視覺審美的變化,越來越需要創新性和有個性的視覺表現,新陶瓷產品和創意圖形層出不窮,它們以新奇獨特的形態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并運用意味深長的律動圖形產生無限的遐想。陶瓷即是創新和個性的表現,又是我國重要的發明之一,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陶瓷產品倍受世人喜愛。陶瓷不僅存在工藝復雜的限制,而且還受人們的審美性和實用性的需求影響。所以,傳統陶瓷產品,更需要注入新的視覺元素。本文將研究具有律動性的圖形在陳列陶瓷品中多維性表現,將律動圖形與陶瓷品相結合創作出具有創新性和個性的陳列陶瓷作品。
關鍵詞:律動;圖形;陳列;陶瓷;多維
圖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時期的圖騰紋樣、巖洞壁畫等原始符號,它是在人類生產活動的過程中產生,又是人們的思想和情感的可視化表現。陶瓷更是生活用品的重要部分,祖先創造的陶瓷藝術品,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1 律動圖形
在人類歷史的傳播過程中,圖作為最早記錄和傳遞視覺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先于文字而產生的。它的原始記錄可以追溯到古時期的圖騰紋樣和巖洞壁畫等,這些原始符號的產生最初是對現實的需求,也為了記載商業活動和表現人類思想及感情。
1.1 圖形
圖形,顧名思義是一種非文字的形態,從具體形式的角度審視,它是人為繪制而成的特殊形態,其中包括繪畫、攝影甚至一些象形文字等,這些形態并非現實物態的簡單再現和臨摹,而是要加入設計師的主觀思想和情感,并呈現不同于現實存在形態的新視覺形式。概括的說,圖形是具有文字語言的內容,相似于繪畫、影像的形態,又是在傳播領域傳遞信息的視覺語言。圖形在傳達視覺信息的同時更強調表現視覺化的藝術形式。
1.2 律動
律動是即有節奏感又有規律的動態或運動,多用來描述人們聽到音樂后,依靠人腦感受律動的節奏,再通過有規律、有節奏的視覺表達形式展現效果。
位移律動感:作為設計基礎要素的點,不斷改變位置形成新的線,線的移動可以產生面的視覺傳達,而這些運動著的形態都有著各自的特征和能量的傳播。重復律動感:人們有時會利用連續而有規律的反復運動形態和變化,創造出不同節奏的視覺形式,以通感作用為前提,引起人們不同的視覺與感情的思維活動,進而追求富有重復性的律動感。
1.3 圖形與律動的關系
律動的形式美法則即是人們在創造美的形式和過程中總結和表達的,又是對規律或經驗的總結和抽象概括,其中包括節奏與律動。而節奏和律動都是視覺語言體現,“動”是指變化,“律”是指節奏。在視覺藝術中,律動是通過面積體量的大小,元素的疏密、虛實、交錯、重疊等變化來實現的。在此基礎上,如果改變形狀、大小、間距、方向、色彩及肌理等,諸多要素反復變化時,就會形成復雜與變化的節奏形式,給人們帶來思想和情感上的滿足。
2 陳列陶瓷品
悠久的中國傳統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陶瓷即是眾多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視覺傳播載體,又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現代陳列陶瓷品的設計創意中不僅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歷史文化,而且增添了符合當代受眾審美訴求的創意圖形。
2.1 陶瓷品
陶瓷既是物質產品,也是精神產品;更具有物的實用功能,又有精神的審美作用。因此它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體,又是個性和共性的表現。由于各類陶瓷的吸水率和顏色的不同,以及內在性質和外觀效果不同而做出的陶瓷劃分一般為陶器、炻器和瓷益。其中也包括原材料配方的比例不同、燒成溫度的差別,礦物質原材料經過粉碎、加工和煅燒的過程不同劃分。
陳列陶瓷是典型的工藝美術作品,它既有其它工藝美術的共性,又有著區別于其它工藝美術特質的個性。因此,任何-件陳列陶瓷藝術作品,都是材料的質地、陶瓷的造型和陶瓷紋樣三者的有機相互融合作用,更是科學技術與造型藝術的統一。
2.2 陳列陶瓷品的特征
材質特征:陶瓷是以粘性或可塑性較強的粘土為原始材料,通過陶瓷品的各種制作方法,制成造型、大小各異的坯體。按粘土所含礦物質成分的不同來區分,坯體呈白、青、褐、棕等顏色。因為不同材質的特點及材料,所以形成各自相應的陶瓷特點和器皿種類。
釉料特征:陶瓷釉是覆蓋在陶瓷制品表面無色或有色的相似于玻璃質感的薄層。它是用礦物質原料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調配后經過研磨制成的釉料,施于干燥坯體表面,經高溫燒制形成最終成品。由于這種礦物質混合物被窯中火焰高溫融化后,沿著器皿表面流淌,所以陶瓷表面上就覆蓋了一層光滑的薄殼,人們把這種堅硬光澤的薄殼叫做釉。
成品特征:陶瓷原材料的泥料通過制作成為造型后,經過一段時間干燥,水分的揮發產生收縮。再經過高溫燒制過程中水分的進一步揮發和玻璃質感的薄層生成,窯的溫度自然下降后生成成品。但是在坯體繼續收縮的情況下,如果坯體造型形體結構比例不合理。重量分布不均,則會引起產品的變形。這種含有不可預測的隨機性和不確定因素也是制作陳列陶瓷品的特殊魅力。
2.3 功能性和審美性的統一
功能性是人們在生活中使用陶瓷品時具有的目的性,具體指為了方便生活、美化生活產生的實用功能。而陳列陶瓷品是除去實用性之外的部分,具備裝飾性和審美性,用來增添人們生活的情趣和精神上的滿足感。
審美性是人們在特定環境內對某種客觀事物美的獨特理解,是人類的情感思維活動產生的。因為陳列陶瓷品的工藝特殊性和欣賞獨特性,它本身具有的審美性不僅是藝術的表達媒介,而且更是傳達藝術情感的最終目的。
功能性與審美性互為作用:陳列陶瓷品的審美性是以藝術品本身獨一無二的結構造型,潛移默化地陶冶人們的情感思想和思維邏輯,在堅持功能性和實用性的前提下培養對美的認知情趣和情操。通過勻稱的比例、流暢的線條輪廓,優美獨特的造型、依附于器型的寓意紋樣和色彩的對比與協調,形成傳達概括的思想、情感和意境,表現出具有審美性的視覺氛圍。
3 多維性表現
陶瓷是既古老又傳統的手工藝術品,也是一種能體現人類生命感與精神的結合體。泥土、水和火是生命之和只有超越自然的神秘載體,我們的祖先最早運用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水和泥土,變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品和工藝美術品。
3.1 陶瓷紋樣
陶瓷紋樣是相對于造型而言,意指陶瓷器物表面一切有裝飾作用的紋樣符號,作為造型的附件,來表達整體的視覺效果。陶瓷紋樣存在于作品創作的全過程,也包括器型的樣式和大小,肌理、色澤、質感和材質的選用,以及彩繪的手段和紋樣種類等。陶瓷紋樣是對坯體的材料本身進行加工,主要依靠造型表面的凹凸變化來表現。例如:原始陶器的紋樣,在人們看來是美的、粗獷、稚拙和奔放的抽象紋樣,但是這些紋樣的形成是祖先對客觀自然物的崇拜表達,是隱藏著山河大地的奧秘,也是給予山川草木和土地上所有的事物以生命力和創造力。所以,陳列陶瓷品具有多維性表達使人們感受到水與土、土與火的神秘力量。
3.2 釉肌理
陶瓷釉本身有著厚薄之分和遺明與有色彩的差別,所以施釉的方法在全國各地也各不相同。薄釉方法:常常利用釉的選明性,附著在有凹凸紋樣的坯體上,隨紋樣而大小、樣式變化,顯出雅致和諧的暗花視覺效果。厚釉方法: 一般是為了掩蓋坯體自身的色彩,所以多施釉用于光面而有凹線角的坯體上。釉的肌理表達還有一種是顏色釉。是在釉料中參入不同的金工氧化物為著色劑,在高濕中燃燒,呈現不同色澤的釉肌理,也稱顏色釉,產生奇妙的規覺肌理和觸覺肌理效果。
3.3 律動圖形的表現
律動圖形在視覺效果上無論是簡潔還是繁復、傳統還是現代,都是通過恰當的構圈、完美的色彩、生動的線條來創造符合視覺審美的形式意境。而律動的重復容易單調,所以要經過節奏的變化產生律動,將這種以節奏感、律動感為主的圖形歸納為圈形的律動感。陳列陶瓷品中律動圖形的設計是除了關注圖形信息傳達功能的多維性,更趨于追求圖形表現的視覺藝術化和審美表達。在制作陳列陶瓷品時,用特制的材料在器物造型上繪制的具有律動感的圖形,可以再加上紋樣和特殊處理的畫面工藝。律動圖形是有生命力的紋樣符號,在運動感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了陶瓷制作技術。具有動態效果的圖形設計和靜態的陶瓷,達到動與靜的融合,加上色彩的有機搭配,將自然目本真的造型和紋樣展現出來。使陳列陶瓷品的創作設計更加的貼近生活,也更加滿足人們對陶瓷造型和紋樣及陶瓷文化的心理訴求。
3.4 綜合表現
綜合表現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表現方法運用在同-件陶瓷作品上,產生新的藝術效果和視覺及觸覺的感受。造型特點是變化靈活、色彩豐富,各種物體的造型和立體圖形的表現相互襯托。互為補充,是理想的視覺表達方法。一種方法表現有自然優雅之美。另一種方法是華麗豐富之美,但三種方法以上要情用,因為材料有溫度的要求,所以這才是傳統工藝的奧妙之處。
4 總結
陶瓷是一種物質,原材料是泥土,但它經過人類大腦的智慧和勞動的雙手重新再創造,加以繪制上律動圖形,就可以展現出充滿五光十色、色彩繽紛的世界和藝術的視覺效果。在陳列陶瓷產品的設計制作中,需要把個體的思想和情感引入到設計創作的全過程,并且引導使用者的感知和想象,使創作的圖形能夠與陶瓷本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糜淑娥.圖形創意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2]夏鏡湖.平面構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陳雨前.景德鎮陶瓷文化概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4]趙殿澤.構成藝術[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