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炎毅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與城市化的進程,位于南靖農村的大部分的民居土樓因其居民的遷移和在功能上的缺失,如衛生間等空間的欠缺,交通的不便等原因。慢慢的許多的土樓居民遷出了土樓,在臺風、風雨等自然環境的洗禮下加上經歷一定歷史,大部分的土樓出現梁脊腐爛,門窗損壞和坍塌等現象。對土樓民居的設計保護與修繕與應用無疑是不錯的方法。既能保護修繕土樓民居又能提升土樓品牌和空間使用價值。
關鍵詞:土樓;民居;修繕;設計;應用
中國分類號: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2-0073-03
1 南靖土樓民居的現存狀況
南靖土樓廣義上講是指南靖、華安、漳浦、平和等地的土樓。狹義上是指南靖縣的土樓。南靖土樓主要分布在梅林鎮、書洋鎮、船場鎮,奎洋鎮等。南靖土樓往往以宗族的形式聚居,土樓在設計上因沒有衛生間、浴室因此現代人們生活帶了極大的不便,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居住要求的提升,不少的居民搬出了出了土樓,隨著風吹日曬,臺風等日然災害的影響,部分南靖土樓民居出現了梁脊木頭腐爛,屋頂坍塌等現象,對土樓民居進行設計、修繕、保護、利用,提升南靖土樓的品牌和經濟效益,無疑是不錯的方案。
2 德慶樓的歷史及現有狀況分析
德慶樓位于南靖縣梅林鎮富樣村30號,根據南靖縣志記載建議清朝雍正年間,原名又叫溪仔邊。整體布局呈“圈椅造型”根據德慶樓的樓主后裔介紹,“德慶樓”,原名又叫溪仔邊,至今有400年的歷史,有句古話“有溪仔邊的富,沒有溪仔邊的厝”,這是在贊美“德慶樓”,意思是就算很有錢也買不到德慶樓這樣的房子來居住。“德慶樓”的主人,是十四世鼎賓公,原來居住在這個房子里面,后來鼎賓公外出經商,致富了,要擴建“德慶樓”,請風水師看德慶樓的風水,風水師說,德慶樓面向白虎山,需要建五鬼門才能制約住白虎山,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后代興旺發達。后來鼎賓公就聽取了風水先生的意見,在德慶樓建造了五鬼門,鼎賓公的后代很是興旺。在德慶樓內,有一建筑名“官廳厝”,在那個時期,只要官員要經過“官廳厝”時,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只能徒步走過,后來官廳厝被土匪燒毀;在德慶樓門口,有一條小溪,河堤砌石頭、河床鋪石頭,長度約為100米,寬10米,也是鼎賓公捐資所做的善事。原來小溪在德慶樓門口有一急彎,每逢雨季下大雨,洪水都會沖垮河岸、沖毀莊稼,給當地老百姓造成財產損失,在“鼎賓公”發財以后,夫人張氏跟鼎賓公商量后請水文專家考察、能工巧匠設計,把河道都鋪大的鵝卵石、河堤砌上石頭,把水勢巧妙的引開,從此后再大的洪水都不會危害當地百姓,現在這段河流成為當地一處風景,即美化河流又造福百姓。”
德慶樓現存有中間的方形主樓,后面弧形土樓以及方形土褸旁邊的四座排樓構成。以及德慶樓門口的小溪及鵝卯石棧道。在對德慶樓調研發現,德慶樓幾乎荒廢,中庭雜草叢生,室內墻面地面破損嚴重,門窗皆為木材質,經過歷史的洗禮也都破損嚴重。
3 德慶樓建筑主體的設計保護和應用
在德慶樓建筑主體的設計及保護應用上竟可能的保留原有的建筑結構和建筑風貌,修繕原有建筑腐化的木結構和脫落的墻面,對建筑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重新對水電暖通設備進行設計。在原有的室內空間進行適當的進行整合設計,符合空間規劃。
在中間方形主樓和兩邊的側樓主要規劃為土樓民俗文化展示,中間方形主樓和兩邊的側樓主要規劃為南靖土樓文化館包含南靖土樓文化介紹展示和南靖土樓模擬沙盤。南靖土樓服飾文化館,主要包含展示南靖土樓鄉土民俗服飾。南靖土樓婚慶文化館,介紹南靖土樓本土傳統的嫁娶習俗。南靖土樓茶文化館,展示南靖土樓的土樓紅美人、苦茶、野茶、全線蓮等土樓特色茶葉的制茶流程和體驗。南靖土褸戲劇文化館,主要展示南靖土樓當地特色戲劇及提線木偶等。南靖土樓農業文化館,主要展示南靖土樓農耕文化,農耕器具及蘭花、竹子等當地有代表性的農業產品。南靖土樓土煙文化館,主要展示土樓的土煙文化和土樓煙貿易歷史。
后面的弧形土樓主要規劃為土樓民居體驗,在不破壞建筑結構和原有的建筑形態的基礎上對原有的建筑和室內空間形態進行修繕,原有的廢棄空間變為土樓民居體驗空間。增加水電,消防的設施。保留原有的木梁,瓦頂結構。
3.1 土樓歷史文化館的改造設計
在中間方形主樓下落的,在原本廢舊的空間,保留原有的建筑結夠框架。在立面上利用土樓外面建筑立面的造型來裝飾,把土樓夜景中醒目的燈籠運用起來,增加土樓元素的利用和整合。使得土樓空間形態在室內和室外形態中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體現出符合土樓文化的歷史文化館。在土樓歷史文化的展示上利用平面的圖像文字說明配合三維模型的展示,提升展示和傳達的效果。在保留設計上保留原有的木結構和地面鋪地,目的是為了保留原有的建筑形態和氛圍,增加了強電和弱電系統。例如照明、監控和冷氣設備,彌補原來土樓的缺陷。土樓歷史文化館的設計是為了滿足云水謠景區對南靖土樓建筑歷史文化展示的缺欠,游客進景區的參觀只是過于單薄的幾棟土樓缺少為土樓文化內涵的挖掘,對土樓文化的歷史、土樓建筑材料、南靖土樓建筑的概況、土樓建筑裝飾、土樓楹聯研究等南靖土樓在不同時期呈現的樣式等文化內涵的挖掘,包裹建筑模型和文字說明。
3.2 土樓茶文化館的改造設計
土樓茶文化館位于中間方形樓的左側,在保留原有建筑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修繕提升,展現土樓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以及茶貿易的發展。普及土樓特有的苦茶,野茶,虞美人等南靖土樓地域特有的茶葉品種。通過茶葉的采摘、烘焙、包裝等幾個流程來展現茶葉的制茶工藝。通過展臺配合簸箕來展示不同茶葉的品種,把烘焙機器搬到展館,讓觀者進行交互和體驗。通過影像的方式來展現不同年代土褸茶葉貿易發展的歷史和貿易范圍以及對經濟和設計發展的影響。在天花、地面和立面上不做大面積的改動。茶文化作為南靖云水謠要景區包括官洋鎮、梅林鎮等的一項重要的生產,茶文化的加工與貿易以土樓的發展有重要的關系。在早期有的就是通過做茶生產和貿易賺來的資金來蓋土樓。土樓特有的茶品種例如虞美人、苦茶。
3.3 土樓農具化館的改造設計
土樓茶文化館位于中間方形褸的右側,原來為雜物間后面根據整個土樓設計整合的需要改成土樓農具化館。土樓農具化館主要展示不同時期土樓農具的現狀和造型形態,以時間為主線,介紹土褸農具不同時期的發展脈絡。通過實物展示與影像展示相結合的方式,更為直觀的展示土樓不同時期的農具的特點。緊扣土樓文化的生產和生活。把原始的農具移進到展廳,讓觀者進行交互和體驗,例如簸箕、鋤頭、害0稻機、斗笠等。
在德慶樓建筑設計改造的整體思路是發掘土樓的整體的文化底蘊和建筑內涵,旨在不對建筑的整體進行大的改動,以修繕代替改動設計,保留原有的土樓的文化氣息,通過整合南靖云水謠景區的功能和南靖云水謠景區的分布特點,把德慶樓定位為土樓名俗文化館。原因是因為德慶樓的面積較大,而且是由主次樓構成又帶有中庭更好的分布土樓民俗文化博物館的各項功能,帶有很好的物理條件。在進行土樓民俗文化館的各個空間功能的設定上基本的圍繞了土樓居民的衣食住行進行設置,包括土樓的服飾文化、土樓的婚慶文化、土樓的農具文化、土樓的茶葉文化、土樓的土煙文化等基本圍繞了土樓的生活器具、衣食住行和生產生活。整體功能設定是為了彌補南靖云水謠景區的不足,有對南靖土樓實體的展示并沒有對整體南靖土樓的文化進行梳理,包括土樓建筑發展的脈絡,這樣無形當中就缺少云水謠景區的內涵。因此把德慶樓改造成土樓民俗文化館從微觀上看是提升德慶樓的價值,把一個廢舊的空間變成一個名俗文化展覽館,保護修繕土樓建筑。從宏觀上看,提升南靖云水謠景區的文化內涵彌補云水謠文化功能上的缺欠。在德慶樓建筑主體的改造上.主要的難度在與電氣、暖通設備和衛生間排污
因為在傳統土樓建筑不存在著衛生間、空調、照明等設備。因此在改造上的最大問題在于考慮空間的舒適性,把空調管道設備做的隱蔽,包括空調系統的外機進行手法上的處理。
4 德慶樓景觀的設計保護和應用
結合德慶樓的門口的小溪及周圍的農田對德慶樓主體及附近的荒廢農田進行了整體宏觀的規劃。在空間布局上,坐東北朝西南原則,并把主要使用空間設在東南邊(如:連廊茶室、星空音樂舞臺、中式茗茶亭、茗茶觀景臺)一年四季的陽光都由東南方射入。朝東南的空間便于采取陽光。陽光對人的好處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時南面比北面的溫度高1-2度;二是參與人體維生素D合成;三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坐北朝南,不僅是為了采光,還為了避北風。
從風水學的角度,德慶樓負陰背陽,背山臨水,溪流環抱,金玉環腰,通過德慶樓、附屬土樓、連廊茶室、曲折石板橋、中式茗茶軒、露天舞臺餐吧形成圍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小氣候環境。水的流動帶動氣場的流動,氣流從大門入口進入,在中庭聚集,藏氣。再有運用植物的靈性,陰陽屬性,植物與人,與環境以及植物之間生克制化的五行關系,為居者創造良好的風水環境。風水理論認為,房屋的大門為氣口,如果有路有水環曲而至,形成環抱的金玉環腰,即為得氣,這樣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饋信息,得氣有利于空氣流通,對人的身體有好處。德慶樓溪流環抱,東北面設有連廊茶室、中式茗茶亭,并保留原有德清樓中庭的格局,在四方中庭,設立鏡面水池,鏡面水池上為圓形土樓雕塑,小土樓四周記載著土樓歷史文化。另一氣流從大門左右兩邊的木制拱橋進入,左邊進入龍門,進去有一臥石自然古樸,蜿蜒曲折形似“龍”,右邊進入虎門,進去有一中式土墻屏風,屏風中間有一個形似“虎”的浮雕,進去來到一中式漏窗屏風,透過漏窗看到的是千年古井。龍虎之氣通過小路會聚到后庭院,小路的形似雙手合掌,表達人們對土樓文化和老祖宗的敬畏和膜拜,合掌的掌心是個圓形廣場,廣場中心可進行土墻制作體驗,廣場前面弧形土樓文化浮雕。西北面保留原有茶園,套種玫瑰樹,長條狀飄逸的木棧道,使空間形成動感韻律之美,震撼的玫瑰花海,讓人流連忘返!
在德慶樓景觀設計上,利用德慶樓景區的天然優勢和地理條件結合云水謠景區的功能和特點,集合富樣村的地形特點把德慶樓門口的小溪作為德慶樓景觀各個節點鏈接的一條紐帶。結合石板水橋、中式茗茶軒、玻璃棧道、薰衣草園、花田、木拱橋、中式杉木流水茶室。作為沿溪各個景觀節點,豐富整個德慶樓的景觀設計。通過以德慶褸門口的小溪作為紐帶、貫穿整個德慶褸的景觀部分。石板水橋是延續了德慶樓門口的小溪的兩邊溪護岸的元素,把石頭這項元素更加深化的運用。中式茗茶軒是延續了德慶樓內部茶葉展廳把展示茶葉和體驗茶葉相結合,又能把品味茶葉和體驗小溪的流觴曲水相結合。玻璃棧道更好的透過棧道看到小溪的流水、鵝卵石小溪綠植等景觀,是傳統建筑、鄉土景觀、現代材料的結合。薰衣草園是把廢棄的田地設計為草園,目的是為了增加景觀的節點和使得游客有片刻的停留,把傳統的土樓鄉土草種和現在草種相結合。讓游客有片刻的停留,形成點線面的集合。花田是德慶樓附近的雜田進行改造,保證四季都有花可看增加德慶樓的整體建筑景觀的氛圍和統籌云水謠景區的看點,保證云水謠的景點四季都有花可以看,同時也提升德慶樓整體的景觀品質,也即成為云水謠景區的一大亮點。木拱橋是作為德慶樓門口小溪和對岸交通的要到道,延續的土樓的杉木元素。中式杉木流水茶室也是作為德慶樓內部土樓茶文化展覽館的延伸,給游客提供休息和茶葉文化的體驗又結合自然流動的溪水使之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在對南靖土德慶樓土樓民居的設計保護與應用研究中,盡可能的保留原有建筑建構和建筑元素,對腐爛破舊的木結構和木作窗門進行修繕。對空間進行完善。增加照明和冷氣熱氣等空調設備。對廢舊和具有歷史感的空間改造成土樓民俗文化展廳挖掘和彰顯土樓文化,在德慶褸的景觀設計上依據德慶樓小溪和農地等自然基地條件增加喬灌木等植物配置和木棧道等觀賞空間。有效的利用土樓的遠山進行借景,把土樓的建筑和景觀進行結合保護及修繕,發揮保留原有的基地元素。
參考文獻
[1]南靖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南靖縣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5]張綺曼,鄭曙旸.室內設計資料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3]侯寧.室內綠化與內庭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4]楊廣瀚,肖雪雯,陳海淵,王薇傳統古村落保護與開發思路探索——以牟平河北崖村為例[J].工業設計,2017(02).
[5]江忠穎,夏冬現代村落鄰里交往空間設計要點的初探[J].工業設計,2016(12)
[6]趙松夏.滸古村落空間布局探析[J].工業設計,2011(05)
[7]荊惠娟,馮丹,商宏霞山東章丘三德范古村落改造淺折[J].工業設計,2016(03)
[8]陳凱峰.泉州“傳統民居式”土樓特征、功能及其演變[J].城鄉建設,2009(02)
[9]傅孫萍.關于泉州西北山區土樓旅游開發的思考[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02)
[10]陳穎,關瑞明現代建筑中的傳統韻味——類設計的理論實踐[J].中外建筑,2015(05)
[11]珍夫.福建土樓探源[J].中華建設,2013(11)
[12]林純青.“福建土樓”保護與永續發展的法制保障[J].人民政壇,2011(10)
[13]張長水.芻議福建土樓的保護管理與開發利用[J].福建文博,2010(03)
[14]鄧文金,馬照海福建土樓文化三論[J].閩臺文化交流,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