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峻伊


摘要:本文以點線MG動畫為切入點,分別舉例分析三個經典的MG動畫中對點線元素的應用,進行了對流行的極簡主義點線構成MG動畫的解讀,從而分析出點線MG動畫在哪些方面能帶給觀眾怎樣的視覺沖擊、鏡頭語言以及構成美。引導我們如何借助這些案例的成功,學習其中的精髓要害,創新出更多優秀的極簡主義點線風格作品。
關鍵詞:MG動畫;廣告;極簡主義;點線風格;構成美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2-0080-02
MG動畫是介于平面設計與動畫片之間的一種創作形式,在視覺表現上使用的是基于平面設計的規則,在技術上使用的是動畫制作手段。側重點是非敘述性非具象化的視覺表現形式。隨著這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MG動畫以它獨特新鮮的新模式,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眼球,并且為動畫市場的需求注入了新的活力,MG動畫中構成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中出現的幾個mg動畫退去了傳統動畫中的豐富的色彩形式。僅僅靠著黑白與基礎點線構成支撐著整部影片而獨成一派,去繁為簡,強烈的對比與沖突更易引起觀眾的共鳴,讓人耳目一新。
1 MG動畫的概念
Motion Graphic簡寫MG或者Mograph。通常翻譯為動態圖形或者MG動畫,通常指的是視頻設計、多媒體CG設計、電視包裝等等。1960年,美國著名動畫師約翰-惠特尼(John Whitney)創立了一家名為Motion Graphics的公司,首次使用術語“Motion Graphics”,并使用機械模擬計算機技術制作電影電視片頭及廣告。MG最根本的概念,就是一個字“動”。讓靜態的元素動態化,或者給予靜態的圖片新的生命。廣義上來講,MotionGraphics是一種融合了動畫電影與圖形設計的語言,基于時間流動而設計的視覺表現形式。如今它更廣泛用于電影片頭、視覺標志(logo)、網頁、手機APP、廣告,MG動畫幾乎無所不在,它以其簡約型、靈動性、趣味性、包容性和互動性存在著,它的吸引力遠遠大于靜態文字和圖像的信息傳達。現代人的生活被各種信息和屏幕包圍著,動態圖形在這些媒介中無處不在,可以承載它的媒介數不勝數,幾乎任何能使圖像運動起來的媒介都有動態圖形的存在,動態圖形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 試析經典MG動畫中點線的應用
2.1 蘋果公司MG廣告
2013年,蘋果發布了兩條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系列廣告。自從在WWDC大會上首次現身之后,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系列廣告就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蘋果的官方YouTube頻道對此的解釋是:“在這里,你們可以看到簡單的短語配上精美的視覺動畫,而這就是打造每一款蘋果產品的精髓”。在開場概念廣告“Designed by Apple - Intention”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全程只有圓點與線條這些基本元素,卻通過組合、變幻又一次詮釋了蘋果簡約不簡單的理念。
在影片中,通過圓點與線條不同的排列組合,加以簡短的語言,通過提問的方式,不斷的給觀眾帶來深思。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點會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康定斯基曾將點比作零,隱藏在零里面的是各種各樣的特征,這些特征在本質上都是“人的”。在此片中人物形象最簡化,用圓點替代。而這些圓點運動的軌跡產生了線,這些線條自然也象征了片中人物的生活軌跡。這些點的軌跡進行一個圓周運動,形成一個圓圈,象征著完美(如圖1)、(如圖2)。
緊接著,影片中出現了大小不同的圓點,相互堆砌、分散、連接、撞擊……這些點由于大小和位置的不同,各自發出的聲音也就各不相同。它們不停的變幻,相互組合,詮釋著每一段文字的含義。有時,它出現在句子的結尾,作為一個屬于沉默的標點符號,同時它又在一個存在與下一個存在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就這樣一則長度為一分半鐘的開場廣告,全程僅用黑白的國點、線條以及少量的單詞組成,它的設計思想就是一個字——“簡”。蘋果試圖用最“簡”的設計帶給用戶最棒的體驗,這種“簡”并不僅僅體現在外觀上,更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簡單又如此觸動。
2.2 谷德設計網發布:understand music by finally studio
這是谷德設計網發布的一個極簡作品。至簡線條,知你所知,懂你所懂。影片中依舊采用了傳統的點線面構成以及少量的單詞組成。如果說上一則蘋果公司的開場動畫是點為主,線與面為輔的一則動畫。那在谷德設計網發布的這個MG動畫中,線條就是當之不愧的主角了。康定斯基曾這樣對線進行概述的:“存在著一種從點的外部發展而來的力量。這種力量將點按其形成點的方式擠向平面。將它拉開,向著一個或另一個方向推動著點。點的中心張力立刻被毀壞了,結果導致了點的消亡。一個新的實體產生了,引向另外新的事物的產生,根據自身的規律產生的獨立的生命,這就是線。”線是點的運動軌跡,是點產生的,線產生于運動,這則動畫中很好的詮釋了線條的動感。
understand music by finally studio中主要講述了對理解音樂獨到的見解,眾所周知,一般的樂器都有線的性質,各種樂器固有的音高相當于線的寬度:小提琴,長笛,短笛等發出的音形成極細的線條,中提琴,單簧管則形成略粗的線條。如果說鋼琴是點的樂器,那么風琴可謂典型的線的樂器。在音樂中,線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共鳴的手段。五線譜更是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如圖3)五線譜微妙的顫動,線與點構成的樂符在五線譜之上穿梭,加以歡快的音樂,帶動了整個影片活躍的氛圍。圓點帶動線條在畫面中穿梭運動,加以背景樂,像極了鋼琴鍵盤的運動。以圓點為中心向四周不停擴散的圓周線象征了聲波(如圖4),從極弱到極強的音的音域,可以通過增減線的強度乃至清晰度來表現。以不斷起伏的流動的曲線象征了泛音(如圖5)等等。設計者大量的使用了線條帶動點和面塑造了音樂中的各種起承轉合,點線面不斷的組合變幻帶來了視覺上的巨大沖擊力,讓人回味無窮。
2.3 華為發布會開場動畫《改變未來的開始》
分析了兩個國外的經典點線面MG動畫之后,我不禁將目光轉到了國內的作品。華為作為我國優秀的本土品牌,在201 3年委托Infini Studio為華為創作了產品發布會開場動畫《改變未來的開始》。在這則MG動畫中用點線面構成傳達了:“每一次偉大的變革,都重新定義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設計思想。在這個動畫影片中,設計者巧妙的利用“點線構成面”這一基礎定義,將這些點與線通過精確的坐標形成形態萬千的面,再使這些面與面相互組合形成形象的物體,使二維的平面構成三維化。這些點與線不斷拆分重組,以自身為元素構成十分生動的三維形象(如圖6)。這些元素非常靈活,在短暫的時間內能構成設計者想要傳達的畫面。這樣的設計理念讓人不禁想到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試圖運用線的原理設計高層建筑的最初的重要嘗試——在那里,線取代了面。在這種線的結構中,接點或柳丁就是點,是線——點的結構,不是在平面上,而是在空間中。這種“結構主義”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強有力使用的作為點的結合構成的線。這些用點與線代替面去制圖的方法在技術上有著特殊的且重要的例子。這種方法機械地繪制坐標圖,準確地反映了力的增強或減弱。圖示并不注重形象——部分只用線來代替形象。記錄下來的圖示,看上去一目了然,外行人也看得懂。
自然界中也可以找到許許多多的點線面的構成。就藝術家而言,重要的是觀察獨立于世界中的種種自然物是如何使用基本元素的:觀察哪些元素是關鍵,具有什么性質,怎樣構成各種綜合體。在自然固有的構成法則中,給予藝術家的可能性不是外在的模仿,更重要的是有無可能拋開外在探究其本質,剃去皮毛,讓觀者能有更直觀的感受,我想這也是《改變未來的開始》這則mg動畫中想要傳達的本意。
3 對點線MG動畫的解讀
從以上三則mg動畫的分析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簡約而不簡單。這類打著簡約為旗號的動畫多為選擇mg動畫作為載體。這一類動畫善于將現實生活中的物體拆分化零碎化,抓住其核心,再使用繪畫中的基礎元素——點,線,面帶配少量的詞語或者短句的陳述,再加以與畫面節奏緊緊相扣的背景音樂來對鏡頭畫面進行詮釋。在如今動畫作品中人物角色日益精細逼真的同時,這樣的選擇大膽且自信。它的直觀性與跳躍性每分每秒都牽動著觀眾的眼球,它傳達的理念更加通俗易懂,直擊人心。在快餐化的今天,這類mg動畫以它獨有的短小精湛與靈動性更佳容易讓人過目不忘,這在產品宣傳或益教類動畫影片中更占據著其不可取代的位置。
4 結語
相信在MG動畫的設計中,此類極簡風格的點線面作品依然會絡繹不絕,希望每一位設計者都能拋開表現看本質,分析出我們想要呈現物體的基本要素,再巧妙的將點線面構成融入鏡頭畫面中,制作出精良的作品,給廣大的觀眾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和讓人回味無窮的觀感,將MG動畫再次推向一個新的高點。
參考文獻
[1]MG動畫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MG%E5%8A%A8%E7%94%BB/20365716
[2]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藝術全集.金城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