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瑋 徐國棟
摘要: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聯盟和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德國的設計師和藝術家等人終于擺脫對機械大生產的否定,第一次把工業與藝術與手工藝相結合,提出了“技術美”。技術美,要求產品包括:幾何形式美、材料美、機器加工工藝美、表面光潔美、表面肌理美、表面光順美、以及色彩感。但是他們不曾想到在神秘而遙遠東方800年前的北宋末年在以上位者主導下就已經誕生幾乎滿足“技術美”所有要求的產品,也就是宋朝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瓷。談古論今,由汝瓷入手來論述“技術美”的本質。
關鍵詞:汝瓷;技術美;現代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 2-7053(2018)05-0088-02
技術美,來源于1907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聯盟。這是第一次設計師們開始擺脫對機器生產的否定,一群希望提高設計教育與設計宣傳的藝術家、設計師、建筑師、政治家和企業家集結在一起組成德意志制造聯盟。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業制品的質量,甚至超越國際水平。制造聯盟和包豪斯提出工業設計標準化旨,在保證機械化大生產的同時,技術與藝術相結合,要求產品滿足技術美。在當時英國設計運動影響下,促進工業大生產并不被人理解,引起一場大辯論。就是著名的“科隆論戰”。技術美,要求產品包括:幾何形式美、材料美、機器加工工藝美、表面光潔美、表面肌理美、表面光IIIDi美、以及色彩感。
技術美是人類活動的精神結晶,它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這里,美是與功能聯系在—起的,是以有用性為前提的。—把木椅,如果不符合使用的目的,坐著不舒適,即使裝飾的再華麗,看起來也是不美的。中國傳統藝人有一句行話,叫“藝中有技,藝不同技”。這句話說的很精辟,指出了藝術與技術的聯系。絕大多數藝術,都有其技術支持。極少數沒有技術支持的所謂觀念藝術,其誕生之日就是終結之日,永遠只能是—次性的存在。20世紀初杜桑的《泉》,他將男小便池搬進美術館,并被視為“藝術品”,但在他之后,別人再向美術館里搬類似的用品,就不是藝術品了。原因就在于這種所謂的藝術“創作”中不含有技術性因素。但是,僅僅具有技術也不是藝術;藝術高于技術,技術永遠只能是藝術和藝術美的構成要素。技術表現的本身也具有審美價值,并構成了藝術中的“技術美”。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汝瓷是宋代“汝、官、鉤、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產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有“汝窖為魁”之美譽。北宋后期,汝窯被皇室壟斷,專為宮廷燒造瓷器,即“汝官瓷”,簡稱汝瓷。汝瓷,為宋代汝窖燒制的青瓷統稱。汝窯創燒于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天藍、豆綠、月白等釉色。宋人歐陽修在其《歸田集》中其實已有非常清楚的指引:汝窯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后世的人大多把它作為藝術品深藏若虛,但大家都忘記了在干百年前它也只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用品。作為產品它的功能也是非常完備的,器型小到盤子大到水仙盆等,器物的功能十分豐富。即使放在現代汝瓷也是值得推崇備至的設計產品。中國陶瓷史上汝窯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是中華傳統制瓷中的著名工藝之一。宋朝的汝瓷不施紋飾,簡潔高雅富有現代設計美感。是“談古”最好的代表。
1 汝瓷與幾何形式美
牛頓說:“幾何學的簡潔美卻又正是幾何學之所以完美的核心所在”。幾何的形式美以其獨特的美感著稱,從點、線、面到平面圖形再到立體圖形,這些豐富的元素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神奇,它們共同組合在一起,總能變幻出與眾不同的美麗。這個廣袤無垠的世界每一樣東西即便再復雜,其結構都離不開最基本的幾何構成,把它們還原成最初的形態,也許會是簡單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這份最原始的幾何美也正是幾何形式美的魅力所在。
這份幾何形式美在汝瓷中有了充分的體現,古人講求的是“天方地圓”的概念,在汝瓷的形制中大多融入圓的幾何概念。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徑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處各凸起弦紋兩道,腹中部凸起弦紋三道。下承以三足。弦紋樽為圓柱體,由圓形的面組成。雖然運用了最簡單的圓形元素,但是卻體現了令人驚嘆的美。雖然已是1000多年前的設計,卻驚人的符合幾何美和由它延伸的減少主義,它拋棄所有盛唐時期的繁復紋飾只留下簡單的幾何形態,保留了極大的功能性,使幾何形式美的完美呈現。
而現代的產品也很好繼承了幾何形式美的要求,丹麥設計師Mogens Lassen 設計了 Kubus Bowl,Kubus Bowl 由方便儲物半球形與結構穩定的立方體線框組成的產品,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佩斯認為四邊形、六面體在技術世界中是最重要的秩序圖形。在這個產品中完美的展現了這個理論。它具備了日常用品的多種功能。同時它也是可拆卸,碗和支架可以分開使用。Kubus Bowl還被提名為2015年的德國設計大獎(German Design Award)。
2 汝瓷與材料美表面肌理美
材料美是產品設計美感一個重要的方面,人通過觀感系統來感知和體會材質的美感。產品的美感與材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同材料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覺與生理觸覺及審美情趣。如黃金的富麗堂皇、鋼材的厚重大氣、塑料的艷麗光滑等。材料美與材料本身的組成、肌理、性質、結構、使用方法及加工工藝有關,每種材料都有不同的特色。在設計中,作為設計師我們應當充分考慮材料的不同特性。對材料進行巧妙的組合,使其各自的美感得以充分的呈現,且能彼此深化襯托,使得產品滿足人們對審美的追求和情感需要。而肌理是蘊含在材料美和材料加工之中的。產品的肌理分為材料本身的肌理和加工工藝賦予的肌理,二者雖然不同,卻有著密切的聯系。
汝瓷的材料美首先體現在材料的本質,汝瓷的材料多以天然礦石為主。如長石、石英、滑石、高嶺土和瑪瑙等。關與瓷器的材料有這樣一個趣聞,在17世紀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為了收藏來自東方的瓷器,差點花空國庫,西方的手工藝師驚嘆于汝瓷的“色如晴天,溫潤如玉”。為了破解汝瓷的材料的秘密,嘗試過各種材料都失敗了。甚至他們還嘗試過黃金等名貴的材料。汝窯的材料美,來源于它的釉藥材料。因為宮廷的要求,釉藥材料中加入瑪瑙,使得瓷器輕薄、透亮,觸手如玻璃般光滑。肌理美的體現在于汝瓷特殊的開片,又稱裂紋釉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汝窯的開片,是通過器坯的拉力把釉層拉裂開來,形成開片現象。這種被拉裂開來所形成的開片紋路,具有豐富多樣的,例如蟹爪紋、冰裂紋、條線紋、網狀紋。另外,開片時所形成的釉層斷裂面,大多數總是與器坯體形成斜勢,這種斜勢的釉層斷裂切面,能使我們對開片紋路產生若隱若現的“云母”視覺效果,這就是我們最常聽到的“魚鱗開片”效果。釉層的斷裂面,就好比長在魚身上的鱗片,總是與魚的身體形成斜勢的切面,故稱為魚鱗開片。開裂原是瓷器燒制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而制出的開片釉(即裂紋釉),變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肌理美了。
3 汝瓷的機器加工工藝美
機器加工工藝美,體現在藝術與機械工藝相結合,要求藝術家參與工藝實踐,學習工業加工。藝術家不再是造型師,同時也設計加工工藝,這是工業設計師的重要標準在。自此在德意志制造聯盟的影響下工業機械生產不再是第一次世界博覽會的丑陋產品,而是藝術家、手工藝人,古代汝瓷唯一不符合技術美的條件就是機器加工,但現代汝瓷卻可以達到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在七十年代又從浙江龍泉引進較先進的隧道窯,為汝瓷的大批量生產打下了基礎。八十年代推板窯的建立使得汝瓷的發展如虎添翼,這種窖爐燒成不用匣缽,只用幾個工人一邊進產品一邊取產品即可,沒有因匣缽所帶來產品的落渣、火刺等缺陷,使燒成成品率由隧道窯的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質量的提高使這種窯爐成為批量生產汝瓷的主要窯具。現代汝瓷通過科技發展開始批量生產,但依然保留了1000多年前那驚心動魄般的美。
4 汝瓷的表面光潔美和表面光順美
表面光潔美和表面光順美,其實是類似的概念。光潔美體現在產品表面光滑潔凈,而光順美體現在產品在受光時反射出的均勻連續一致的光澤。光潔是光順的前提。
汝瓷把二者表現得恰到好處,汝瓷的釉被稱為“無光釉”,無光的意思并不是不反光,而是使瓷器的表面呈現一種絲光或玉石狀光澤而無強烈反射光的釉,這種釉使得汝瓷有一種“似玉非瓷”的質感和視覺體驗,徹底詮釋了了光潔美和光順美。
5 汝窯的以及色彩感
色彩對人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對于一個具有獨創性眼光的人來看說,色彩往往包含了許多情感,這種心理色彩所呈現的反應是很復雜的。產品色彩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完成對顏色自身的組合,更要考慮到人們對此顏色組合的心理反應。產品色彩配置計劃的決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功能方面、技術方面、傳統方面、也有流行性方面等,針對每一個具體的產品,其色彩配置所訴諸的要點也會有所不同。產品設計的武器是色彩。色彩和諧是人的生活空間的最高準則,產品色彩效果的好壞關鍵在配色。一個成功的色彩設計師,應將色彩的審美性與產品的實用性與環境緊密結合,以取得三者統一、和諧、相得益彰的效果,給人視覺上以美的享受。
“其釉色淡者如碧空萬里,謂之天青,深者似雨過天晴云破之處,謂之天藍”。這便是形容汝窯的青色之美。汝窯的釉色是所有宋代各窖口中色彩最豐富的。它以“青”為主基調,天青、天藍是最基本的色調,此外還有粉青、豆青、豆綠、月白、卵青、蔥青、灰青、蟹青、米黃等(另還發現有茶葉沫釉標本)。同色之間還有色差,有濃淡之分。它的青色美的讓人沉醉,也是后世青瓷不斷模仿的對象。而后世怎樣也模仿不來的就是那“天晴云破之處”的一抹微暖的紫紅色或清淡的淺黃色。這樣的青色才可囊括天晴時天空最美的那片顏色。汝窯把色彩美體現的淋漓盡致,即便是放在現代這些顏色也美得不可方物。而色彩和材料的完美結合凸顯了汝瓷在設計上,與色彩感和技術美的重合,不可否認中國的文化燦爛美麗。
6 結語
汝瓷基本囊括了技術美的所有要求,在1000年前的中國工匠就可以生產出這么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怎能不令人驚嘆。但在驚嘆的同時我們不得不冷靜思考,作為新一代設計師我們應該學習汝瓷怎么把技術美和諧、合理、優美的融入產品設計之中,談古論今,談的是古代汝瓷值得當今設計師學習的優點,論的是當今設計如何學習汝瓷融入技術美。
參考文獻
[1]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樂山.工業設計思想基礎[M](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程能林.工業設計概論[M](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5]葉喆民.中國陶瓷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