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 戍國標

摘要?通過對大理州瀾滄江流域水環境狀況、污染源排放情況分析,剖析水環境及水生態保護與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流域內污染現狀,找出制約流域水環境及水生態改善的關鍵因素;因地制宜,提出了對策措施,對促進瀾滄江流域水環境治理有一定的建設性指導作用。
關鍵詞?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措施;瀾滄江流域;大理
中圖分類號?X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8)33-0048-0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的關注和要求越來越高。習主席指出,“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瀾滄江是我國西南地區國際性河流之一,其流域生態質量[1-2]、水質好壞直接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同時,對下游的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有著深遠影響。研究瀾滄江流域生態環境及綜合治理[3-4],加強對瀾滄江流域的保護,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均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1?研究區概況
瀾滄江自大理州云龍縣上松坪入州境,向南流經苗尾、功果橋鎮后,沿永平縣西側水泄鄉阿本沙入保山市昌寧縣、臨滄市鳳慶縣后,再入大理州南澗縣小東灣鎮阿霧里村,并于公郎鎮彎子村出州境入臨滄市,州境內河長85.0 km,界河河長143.0 km,境內流域面積 16 615.8 km2,占全州面積的 58.7%,涉及劍川、云龍、永平、洱源、大理、漾濞、南澗、巍山8個縣(市),63個鄉鎮,178.7萬人。流域面積在50 km2以上的各級支流79條,其中,大于500 km2的支流有沘江、黑惠江、漕澗河、銀江河、西洱河、順濞河、歪角河等,主要湖泊有洱海、茈碧湖、劍湖、西湖,干流建成苗尾、功果橋、小灣3座大型水電站。
2?水環境質量及污染排放現狀分析
2.1?水環境質量現狀
大理州瀾滄江干流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但水污染威脅卻始終未完全消除,個別監測斷面水質污染甚至有加重的趨勢[5]。流域內各支流共有河流監測斷面19個,水質達標率僅為5.3%,主要超標污染物為 TP、TN、糞大腸菌群、CODCr,沘江金雞橋斷面重金屬Cd超標;湖庫監測斷面4個,水質達標率僅為25.0%,主要超標污染物BOD5、TP、TN;縣級及以上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監測斷面9個,水質達標率為88.9%,僅云龍天池水庫BOD5超標。
2.2?污染物排放現狀
以大理州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洱海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為契機,持續深入開展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多管齊下力促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流域內縣城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覆蓋率達 100%,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僅為 23.2%、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覆蓋率約為80.0%,點源污染已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綜合評估已建污染治理工程產生效益后,流域內實現污染物CODCr、NH3-N 削減量分別約為 4 144.6、 73.6 t/a。經扣減估算[6-7],流域內 CODCr、NH3-N排放量分別約為 39 200.5、5 443.1 t/a,以面源污染為主(表1),其污染物CODCr、NH3-N排放占比分別約為91.1%、94.2%,對面源污染物的削減及排放控制仍是今后流域內污染治理的重點之一。
3?水環境存在的問題
3.1?以“引水式”開發水電站的河段生態基流下泄偏少
流域內河流縱橫,坡降較陡、落差比較集中,水資源利用條件較好,流域內支流已建成小水電站136 座,90%以上采用“引水式”設計,主要分布于沘江、黑惠江、西洱河、順濞河等。現以“引水式”開發水電站的部分河段出現脫水、減水現象,甚至長期處于干涸狀態,壩址下游河段基本無魚、水生生物,水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的威脅和破壞。
3.2?垃圾亂堆亂倒、非法采砂行為等屢禁不止
受流域內基礎生活設施配套不足等因素制約,村民多年生產、生活習慣,流域內黑惠江、沘江、西洱河、銀江河、順濞河等河岸均存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四處堆放、河面漂浮生活垃圾的現象;流域內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對砂、石需求量只增不減,河道非法采砂場呈增多的趨勢,嚴重影響河道行洪能力。盡管主管部門及各級河長已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對非法采砂行為、垃圾任意傾倒行為進行教育、處罰,但收效甚微。
3.3?工業污染威脅依然存在
黑惠江、西洱河、沘江、銀江河兩側仍分布有一定數量工業企業,尤其以西洱河沿岸分布較多,各企業按照環保有關要求,均配套建設廢水處理設施,理論上基本實現“零污染”排放。但西洱河河水渾濁、冒泡四濺,監測斷面水質不達標,可能存在偷排漏排或者排放不達標的問題,工業污染威脅依然存在。
3.4?面源污染難以集中控制和削減
在農業農村面源污染中,農村生活源污染、農田徑流污染占比較重,農村生活源污染其CODCr、NH3-N 排放量分別占農業面源污染的 38.7%、26.5%,農田徑流其CODCr、NH3-N 排放量分別占農業面源污染的 29.6%、66.8%,面源污染是流域污染的主要來源。流域內坡耕種植、順坡耕作活動頻繁,農田種植的科技投入和管理水平較為落后,農田秸稈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較低,污染治理措施力度不夠,加之流域范圍廣、人口分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面臨極大的挑戰。
3.5?已建污染治理設施未充分發揮減污效益
流域內劍川、洱源、漾濞、云龍、永平縣城駐地均已配套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尾水排放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 B標準。因受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已建管網老化及雨污混流等因素影響,廢水進水量不足設計處理能力的 30%,污水處理廠正常、連續運行受到影響,個別污水處理廠未運行或者處于半運行狀態。此外,已配套建設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集鎮、村莊,環衛基礎設施覆蓋范圍有限,清運資金不足,存在垃圾清運不及時,垃圾裸堆、露天焚燒等情況,對土壤、水體、空氣等環境造成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3.6?跨境重金屬污染隱患突出
由于歷史原因,沘江上游怒江州蘭坪區域沿線原有許多小型礦選廠,部分礦選廠因原料不足處于停產階段,已受重金屬污染停產礦選廠占地總面積約 21 hm2;遺留尾礦庫有 8 個、一般工業廢棄物堆場 4 個、危廢庫 1 個,尾礦庫因污水處理設施等環保設施配套不健全,降雨滲流,可能造成沘江下游持續不斷的重金屬污染源,存在較大隱患。
4?水環境治理措施
4.1?保障河道基本生態基流
設立專項研究課題,深入調研流域內減水、脫水河段現狀和成因,核算河流基本生態流量、制定生態基流下泄方案、提出生態基流下泄保障措施,保障沘江、黑惠江、西洱河、順濞河等減水、脫水河段基本生態流量,逐步改善河道水生態環境。
4.2?嚴格規范河道采砂行為
推進《大理州河道采砂規劃》編制進程并印發執行;嚴格行政許可,限制采砂區范圍、控制開采量;嚴格監管,安裝高清視頻探頭、實時監控、明確采砂船只作業區間,核實船只數量并實名制;嚴格執法,加強日常巡查和部門聯動,充分發動群眾監督,借助河長制信息平臺,依靠行政、法律等多種手段,對非法采砂行為持高壓勢態,發現一起懲處一起。
4.3?整治工業企業污染排放
堅決關停、取締手續不全的企業;嚴格項目立項、審批及環境準入制度,杜絕“兩高一資”項目在流域內再新建、擴建;加強工業企業監督檢查力度,查清流域內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配套設施、實時在線監測安裝情況,廢水排放去向,重點對一級水功能區的保護區、開發利用區中的飲用水源區內的排污口以及排放不達標的排污口進行綜合整治。
4.4?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劃定流域畜禽養殖禁養區方案,開展畜禽養殖專項整治,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制定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8],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強制25°以上坡耕地退還林,適宜地段坡改梯,推廣等高種植,降低農田徑流系數;大力推廣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促進流域內畜禽養殖合理發展。
4.5?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配套,提升污水處理質效
新建26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污水管網,提升流域內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覆蓋率;開展大理市雨污管網改造、溫泉沿岸截污工程、金星河沿岸污水管改造工程,擴大污水收集管網覆蓋區域,逐步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率;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督管理,全面開展已建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
4.6?提升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
繼續完善流域內 35 個集鎮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布置垃圾收集設施和清運裝備,適當增加垃圾清運/清掃頻次,逐步提高集鎮生活垃圾收集清運率;以戶為單位,建立村莊生活垃圾有償輪流清掃、清運體系,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4.7?強化河道水生態綜合治理
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流經城鎮區域為重要節點,在銀江河、黑惠江、沘江、倒流河等河段,清理河岸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清除有害水生植物和漂浮物,實施河道生態修復治理,輔以必要的植物措施,恢復重建濱岸帶生態系統[8-9],提升河道自凈能力。
4.8?繼續強化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
以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為契機,對沘江上游(怒江州蘭坪縣)污染產業密集、歷史遺留問題突出,風險隱患較大的重金屬重點防控區開展專項調查,簽訂《跨境流域水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工作協議》,積極推進工礦企業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河道清淤、重金屬底泥污染治理試點示范工程建設。
5?結語
水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水生態環境問題已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對于大理州瀾滄江流域,逐步提升已建污染治理工程效益發揮的同時,應嚴格管控河道采砂行為、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整治工業企業污染排放、強化河道水生態綜合治理、小水電建設對流域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做到發電效益、防洪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李亞飛,劉高煥.瀾滄江流域植被覆蓋變化特征及其與氣候因子的關系[J].資源科學,2012,34(7):1214-1221.
[2] 陳龍,謝高地,張昌順,等.瀾滄江流域典型生態功能及其分區[J].資源科學,2013,35(4):816-823.
[3] 鄧晴,曾廣權.云南省瀾滄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對策研究[J].云南環境科學,2004,23(S1):135-136,150.
[4] 辛向東.大理州全力推進瀾滄江流域(大理段)河長制工作[N].大理日報,2017-11-30(1).
[5]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大理白族自治州 2016 年環境質量公報[R].2017.
[6] 中國環境規劃院.全國水環境容量核定技術指南[A].2003.
[7] 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城鎮生活源產排污系數手冊[A].2008.
[8] 環境保護部辦公室.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系列技術指南[A].2014.
[9] 朱艷艷,姜宏雷,趙成,等.云南瀾滄江流域可持續型生態保護與水土流失治理規劃研究[C]//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護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2015年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水土保持學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