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麗
【摘要】古箏作為我國傳統樂器之一,其音色溫婉柔美,具有獨特的古典韻味。近年來,人們對古箏這一樂器的關注度和喜愛度不斷攀升,古箏學習人群不斷增多,古箏教學中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化,古箏練習不僅要注重對古箏技巧的培養,還要兼顧到其音樂性,使二者能夠實現交融。本文從當前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一步探討促進古箏教學“音樂”與“技術”交融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音樂;技術;交融;古箏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我國古箏教學的現狀
古箏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性與音樂性難以良好相互融合,其技術性是將運用一定的表現形式將一首樂曲呈現在人們面前,音樂性是整首樂曲的靈魂,能夠反映出演奏者的個體風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到功利性因素等的影響,教師往往會忽略技術性與音樂性二者的相互融合,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技能的培養上。相應地,隨著古箏教學技術性教學的不斷深化,教學也會變得較為枯燥。[1]
二、古箏教學音樂與技術交融的意義
傳統的古箏教學技術較強,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將音樂與技術教學融合在一起對提高古箏教學的趣味性有很大幫助,可以有效改善枯燥、低沉的教學氣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
古箏彈奏不僅需要有技巧,也需要思想情感的支撐,如果古箏演奏只注重技巧,則彈奏出來的樂曲會缺乏靈性,同時古箏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要使其能夠傳揚下去,需要學習者對古箏文化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有深入的了解,如果在古箏教學中只注重對古箏技術性的教學,學生只掌握了古箏演奏的技巧,對古箏文化內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則在演奏過程中很難給欣賞者帶來應有的情感共鳴,因此,如何更好地將音樂與技術融入到古箏教學之中,仍是當前古箏教學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三、促進古箏教學音樂與技術交融的對策
(一)把握古箏練習中的音樂性
古箏藝術屬于音樂這一范疇,音樂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可以以不同的表達形式在情感上讓人產生共鳴,古箏作為一種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演奏樂器和藝術形式,其本身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更易喚起人們的內心知覺。在古箏練習過程中,除了扎實的技術基礎之外,對樂譜的理解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對古箏演奏在樂譜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表現出樂曲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這也是在古箏練習過程中把握其音樂性的一個重要途徑。樂譜是進行古箏演奏的基礎,在練習過程中,應對樂譜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深入樂譜揣摩其中的情感和韻味,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內涵,才能使古箏演奏更具情感性和鮮活性。對于初次接觸古箏的學習者來說,應熟悉樂譜,學會正確地讀譜,即使面對簡單的樂譜,也應樹立全面意識,對樂譜中的音符、節奏、音樂形象等有較為全面地把握。初學者容易出現一拿到樂曲就彈奏的現象,這種學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該認識到熟悉和理解樂譜對古箏演奏的意義,彈奏之前應先對樂譜進行分析,對樂曲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及相關創作背景有更深入地了解,這樣才能對樂曲才能有更能夠深入的認識,在此基礎進行彈奏才能更好地傳達出樂曲的情感。古箏本身音色柔美,其樂曲一般較為溫婉,并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獨特的文化氣息,拿到樂曲后對樂曲的創作背景、創作者、創作時期等相關信息進行了解,聯系這些信息再對樂曲進行整體性把握,在樂曲的情感把握上會更準確,同時也可以在從樂曲的整體節奏、樂曲風格等方面入手,對樂曲的不同標記如休止符、斷奏、吧、拍號等進行了解,提高對樂曲的整體把握能力,使演奏更為流暢。
四、結束語
在古箏教學中,技術是古箏學習的基礎,是學生深入進行古箏學習的必要條件,也應重視音樂在古箏演奏中的重要性,將技術與音樂有機地融合到古箏教學中,為學生古箏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在練習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古箏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曹韻.論古箏教學中"音樂"與"技術"的交融[J].黃河之聲,2015(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