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我國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舞蹈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我國藝術的重要瑰寶,它不僅繼承了我國優(yōu)秀的舞蹈文化,還弘揚了我國民族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探討了在保護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背景下,舞蹈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保護;改革;芻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從古至今遺留下來的非常珍貴的舞蹈藝術,它們擁有時代的特色,還與我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緊密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民族民間舞蹈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但是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沖擊,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同時,也給傳統(tǒng)文化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為了保護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高校作為舞蹈教學的重要陣地,必須重視舞蹈教學與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融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護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舞蹈,進而推動我國舞蹈教學改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保護的重要性
基于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性質,它屬于人類活態(tài)文化瑰寶,對現(xiàn)代舞蹈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當前的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發(fā)展,國外發(fā)達國家的經濟文化正在強烈的沖擊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就使得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面領著滅亡和消失的威脅。盡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我國政府加強了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但是在實際的保護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因素,時刻的威脅著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再加上我國現(xiàn)存的非物質文化原生環(huán)境的不斷消失,進一步加重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保護工作的難度。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舞蹈教學是保護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作為舞蹈教學的重要陣地,必須進行舞蹈教學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
三、在保護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背景下,舞蹈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民族民間舞蹈課時較少
據相關數據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課時普遍存在較少的問題。這是由于高校其他舞蹈教學占用了大量的實踐,其中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數量只有兩個,這就直接導致民族民間課時較少,不利于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學習和傳承。除此之外,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不是舞蹈教學的主要課程,他們針對的學生群體大多數是少數民族的學生,這在很大程度導致民族民間舞蹈課時的縮短。
(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在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活動中,大多數舞蹈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由于陳舊,依然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同時,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的內容也存在嚴重的落后情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基本上是教師講授與民族民間舞蹈有所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對舞蹈動作進行一步步的拆分講解。這種講解方式很難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出民族民間舞蹈的靈動和美感,這就導致整個舞蹈課堂教學的呆板和枯燥,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進而無法達到民族民間教學的目的。
(三)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思維的落后
在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課堂教學中,除了上述教學模式陳舊之外,還存在教學思維的落后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產生,究其本質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也是在相同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他們中的大多數教學思維已經趨于固定化,對于現(xiàn)有的教學現(xiàn)狀習以為常,很難產生新的火花,更遑論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就使得民族民間教學活動的效果和質量止步于前,更不要說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繼而進行傳承與發(fā)展了。
(四)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缺乏文化傳承內容
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普遍存在文化傳承內容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在實際的舞蹈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舞蹈動作的教學,沒有結合民族民間舞蹈的具體文化進行講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就只能是依葫蘆畫瓢無法學習到其精髓,這就導致課堂教學內容的空洞化,以及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形式化,無法有效的保護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
四、在保護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背景下,舞蹈教學的具體改革
(一)加強對民族民間舞蹈的重視
高校的舞蹈教學改革,必須加強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重視。首先,需要加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宣傳,讓高校認識到民族民間舞蹈對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進而樹立正確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意識。其次,高校必須增加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課時,充分的保證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時間,進而豐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文化傳承內容,最后,高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舞蹈教學改革。
(二)創(chuàng)新民族民間教學方式
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需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首先,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教材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和完善,另外,還需要增加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文化傳承。其次,舞蹈教師需要利用先進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的直觀和形象化,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進而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舞蹈文化。
(三)改變民族民間教學的思維模式
基于高校舞蹈教師教學思維的落后性,必須改變舞蹈教師的思維模式,這樣才能提高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高校可以提供相關培訓機會,使得舞蹈教師思維模式的轉變;高校還可以加強舞蹈教師與民間優(yōu)秀舞蹈藝術團體或者個人之間的文化交流,這樣既可以提高舞蹈教師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的認識,還能轉變舞蹈教師教學的落后思維模式。進而更好的促進舞蹈教師對學生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教學。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目標就是傳承和弘揚我國民族的優(yōu)秀舞蹈,以及保護我國民族的優(yōu)秀舞蹈文化。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加快,高校必須進行舞蹈教學的深化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舞蹈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進而促進我國舞蹈藝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平原.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舞蹈教育推動地方民間舞蹈發(fā)展的思考——以吉林藝術學院舞蹈教學為例[J].藝術教育,2017(12):83-84.
[2]林靜.保護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語境下的舞蹈教學改革芻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35-36.
[3]劉燧.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舞蹈教育對推動地方民間舞蹈的思考——以云南紅河學院舞蹈教學為例[J].黃河之聲,2012(05):65-67.
[4]吳萍萍.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J].文學教育(下),2016(10):135.
[5]張濤.高校舞蹈教育對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以陜西省為例[J].藝術研究,2015(02):118-119.
作者簡介:黃晨(1989—),女,民族:苗族,籍貫:四川開縣人,學歷:本科學歷,助教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學,舞蹈教育,學前教育舞蹈,舞蹈編導,民族民間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