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基礎課程,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本文針對綜合類高等院校舞蹈專業的視唱練耳課程現狀及發展前景進行簡述,旨在更好地將舞蹈專業與視唱練耳這門基礎課緊密結合,通過對舞蹈專業與視唱練耳相關聯內容探究,讓音樂更加融入舞蹈,讓舞蹈專業學生可以更深刻理解音樂的重要性,理性與感性并進。
【關鍵詞】視唱練耳;舞蹈;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國家越來越提倡發展藝術教育,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文化越發得到重視。高等院校的舞蹈專業更是設置了系統課程,不僅包括舞蹈本身相關學科培養計劃,音樂基礎課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翻閱相關教學資料試圖尋找有關舞蹈專業視唱練耳的書籍,卻僅在國內較著名的幾所舞蹈院校找到若干,并不像音樂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適用到全國。因此,深感面對全國越來越多的院校開設舞蹈專業,對舞蹈專業有針對性的音樂基礎課教材卻是甚少。目前設有舞蹈專業的部分院校中,通常也直接使用音樂專業的教材,沒有針對舞蹈專業的視唱練耳教材。
一、我國音樂專業與舞蹈專業視唱練耳課現狀對比
(一)音樂專業的視唱練耳課程概況
國內音樂專業的學生,視唱練耳為必修音樂基礎課,經過多年發展,已經越來越細致化,且部分獨立院校都為本校不同音樂專業制定視唱練耳分級教程,按照不同專業程度匹配相對應的難度等級來教學,從而更貼合專業本身,這也體現出視唱練耳教學體系在進一步完善。
(二)舞蹈專業的視唱練耳課程概況
目前國內舞蹈專業學生視唱練耳水平普遍較低,很大問題在于其對于視唱練耳沒有正確的認識,可能由于學生大部分是從小學舞的原因,重點都放在形體、基本功上,很少接觸到器樂或演唱,從而造成基礎理論的缺失,對音樂中節奏、音高等要素不敏感,認為對于音樂上的識譜、演唱并不會影響到本專業的發展,因此對音樂基礎課態度不夠重視。即使有對音樂充滿熱情的學生,也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而逐漸失去自信,熱情也隨之喪失。
在全國招考中,部分省份招生導向不合理,不考評視唱練耳,使得很多學生沒接觸過,造成音樂素養匱乏。即使有省份有視唱練耳考試環節,學生還是缺乏根本認識,認為跳舞只要把節奏練好足矣,因而舞蹈水平依舊沒得到質的提升。
二、國內外舞蹈專業關于音樂教學的發展與前景趨勢
(一)國內舞蹈專業的發展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綜合性素質培養,在教育部頒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的第四、五點明確提出藝術要從幼兒抓起,在中小學要加強體育和美育工作,它們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整體教育水平,逐漸建立大中小學相互銜接的藝術教育體系,用科學、靈活的方式去開發學生的潛能。
現階段我國高校舞蹈專業課程設置是依據人才培養計劃制定的,通常兼顧到大平臺的必修公共課程,再由所在的藝術院系開設專業必修、選修課。像舞蹈表演專業必修課程就格外繁重,包括古典舞、現代舞、民間舞等專業技能科目,與學科相關聯課程包括舞蹈文化、教學、創編等舞蹈理論基礎科目,再加上音樂基礎課等課程,可以看出舞蹈專業相對于音樂專業學生來說任務更繁重,他們需花費更多時間在技能訓練上,這也是造成學生對于諸如視唱練耳這些音樂基礎課不重視的原因。
(二)國外舞蹈專業的發展
當中國在二十一世紀開始大力發展藝術教育時,歐美早在十九世紀初就發動教育改革,美國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還興起一場公立學校運動,這為舞蹈教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與環境,當時美國頒布了多項教育法令法規,涌現了一批杰出的教育人士,像最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杜威作為“進步主義運動”的思想先驅,他被譽為當代美國藝術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包含兒童中心論、從做中學、教育即經驗之改造、學校即社會等,他提倡美育的思想從做中學,認為應在藝術活動中進行美育,要將學生的生活與藝術的欣賞相結合,重視學習者的全面發展。
三、舞蹈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的發展前景
在國內開始逐步實現普及型舞蹈教育的根基下,高校的舞蹈專業勢必會逐步完善,學生對視唱練耳的認知也會更加清晰。更多人開始注重舞蹈專業的音樂基礎教育,以及音樂基礎課給舞蹈所帶來的整體素養的提升,這表明舞蹈專業的教育不斷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新形勢下,音樂素養勢必會給舞蹈帶來更多的生機。
參考文獻
[1]王偉.當代美國藝術教育研究[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俞夢娜(1989—),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助教,海口經濟學院南海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視唱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