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翾
【摘要】音樂是影視作品聲音中最為引人注意的元素,它主要體現為客觀音樂和主觀音樂。客觀音樂是指在電影場景當中可以尋找到發聲聲源的音樂,如留聲機里播放的舞曲,客觀音樂主要是場景客觀元素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塑造電影時空,同時可以滿足部分情緒渲染的作用。主觀音樂是在場景當中無法找到明確發生聲源,由電影作曲家創作出的用于表現人物、渲染氣氛、強化主題的音樂。初學影視制作的人經常會對影視音樂提出一些較為集中的問題,為了更清晰地說明影視音樂的特征、制作和應用,我們將從這幾個常見的問題入手進行闡述。
【關鍵詞】制作;電影音樂;四個問題
【中圖分類號】J919 【文獻標識碼】A
一、電影音樂的特點及影視音樂與純音樂的區別
首先、電影音樂與純音樂并無本質區別,兩者創作理論相同,創作手段也相似,但具體的實現卻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如電影音樂創作的節奏與長度并不像純音樂那么隨意,需要考慮畫面的時長和重要情緒點的位置開展創作。其次,從傳播與接受的角度來說,兩者存在明顯差異性。受眾在欣賞純音樂時,全部信息來自于聽覺,聽覺需要為觀眾營造全方位的感受,同時可以完全地控制受眾的感受;而受眾在觀賞電影時,更多時間畫面是主體,觀眾跟隨劇情和演員表演來接收信息,聽覺只占據一部分內容,因此音樂的傳達不僅需要緊密圍繞在主體周圍保持統一,同時需要控制信息含量,不能喧賓奪主,情緒變化也會緊隨劇情的發展。最后,由于第二個特征,電影音樂便具有較為明確的畫面感,在單獨欣賞時,缺乏純音樂欣賞那種多義性,受眾更為普遍地會與電影本身的情節與畫面關聯。
二、影視音樂的形式
影視音樂從形式上分為影視配樂、主題曲、插曲等。主題曲由演唱者演唱,往往歌詞和旋律能夠整體概括影片的中心思想和導演意圖,有時也是影片主人公的標志性歌曲。插曲同樣由歌者演唱,一般情況下插曲的旋律和歌詞描繪的是某一種情緒、某一個重要人物或者某一組重要人物關系,更準確地應用于影視作品中特定情境使用。影視配樂是電影音樂的主要形式,一般沒有歌者演唱,更多是以主觀的音樂形式運用于影具體情緒的場景中的,影視配樂情緒準確且具有較為明確的畫面感,音樂的起承轉合也與情節的建立、發展、對抗、結束相對應,位置相互呼應,形成渾然一體的視聽效果。美國的奧斯卡典禮每年都有兩項關于電影音樂的獎項——“最佳電影作曲獎”和“最佳電影歌曲獎”。在通常的電影音樂創作規律中,每組重要的人物關系或重要人物都應該存在與其相匹配的音樂主題,這個主題隨著情節的發展與故事的推進不斷出現且不斷變奏,呈現出各種如歡快、放松、猶豫、悲傷等情緒,反復作用于受眾心理,引起觀眾對人物及人物關系的共鳴。
三、影視音樂創作上特殊的地方
影視音樂與傳統純音樂在創作上有所不同,正如上文所述,影視音樂更多是要為畫面、人物、情節服務的,因此畫面上的每一個重要變化、人物的每一個重要表情、情節的每一次有力推動,音樂都可以進行輔佐和強化作用。不過這就要求音樂的情緒變化要完全對應畫面的情緒變化,這就在創作上為作曲家帶來的極大的難度。音樂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持續時長多久,這些作曲家和導演統一創作思想后就固定了,音樂的時長要跟隨畫面時長這把標志來定。由于作曲家清晰地知道音樂需要有的情緒與節奏,這就導致在固定時長內小節數是確定的,音樂在固定小節內要完成情緒功能,這確實是極難的,電影作曲家其實面對的是一個命題作文。同時,在這固定的有限時長內,畫面豐富多變,經常會存在多個情節點、動作點和情緒點,音樂也應該對這些節點有強化和烘托作用,這就是電影作曲的工作難上難??梢?,比起純音樂來說,電影音樂的創作要面臨更大的挑戰。
四、采用作曲和尋找資料音樂的方式
作曲家創作的音樂情緒準確且節點明確,畫面與音樂的配合完美無缺,這當然是最好的呈現方式。但現實往往并不如此。作曲家跟導演創作構思存在一定的差異,畢竟音樂是抽象的,想要將抽象的概念進行藝術的統一是很難的;作曲家都價格昂貴,會給影片制作帶來很大的開銷。
使用版權音樂,創作者可以自己挑選想要的音樂,對于音樂的準確性更能提前預知,不至于產生昂貴的溝通成本;版權音樂的價格普遍比作曲家便宜,這將為整個投資減小負擔。不過版權音樂也是雙刃劍,音樂與畫面的情緒永遠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對照,無法達到更高的藝術水準。同時,音樂編輯師的素質就變的非常重要,音樂編輯師直接決定了音樂的呈現形式。有的時候即便是導演挑選后認為非常完美的音樂,音樂編輯師也會從技術角度對其進行完全的否定。
綜上所述,對于電影音樂創作來說,無疑尋找作曲家是最明智最有效的手段。而對于小成本制作、宣傳片制作,使用版權音樂的效益和效果便會更佳。
回答了以上常見的四個關于影視音樂的問題,初學影視的制作者應該可以對影視音樂有了一定的了解,單理論說起來容易,實踐才最重要。對影視音樂的了解,還是應該在不斷的影視創作和制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