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巖嶺
【摘要】小提琴以其音色優美以及音域寬廣等眾多特點在樂器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都只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傳授,忽略了對其音樂素養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的小提琴演奏質量。基于這種情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樂素養,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音樂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提琴;音樂素養;音準把握
【中圖分類號】J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樂素養
(一)對音樂的理解
演奏人員對音樂的理解主要包括:音樂修養、對藝術的敏感度、對藝術的追求、對樂曲的理解等。對于同一樂段,可以通過不同形式演奏出不一樣的感覺,演奏人員就必須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人物。
(二)技巧熟練程度
技巧熟練程度指的就是扎實的基本功。小提琴演奏人員要想提升演奏效果就必須具有扎實的基本功。發音的優美、弓段的把握以及技巧表現都需要勤奮練習,右手運弓,左手把換,只有雙手默契配合,才可以確保樂曲演奏的完整性。
(三)音準把握
音準把握是小提琴演奏人員所必須具備的音樂素養之一。小提琴對音準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這就要演奏人員左手技巧嫻熟,靈活、準確地換把。用手指按弦,用耳朵聽音,二者不能存在分毫偏差。
二、小提琴演奏中音樂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樂曲
音樂的創作和音樂家的生活環境、時代背景以及個人經歷都有很大關系,所以音樂家的表演風格和特性都各不相同。學生在學習小提琴演奏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樂曲,讓他們可以將性格優勢與藝術進行有效結合,加強他們對樂曲的理解,提升他們對小提琴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例如對于一些性格內向、細膩以及敏感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為他們選擇一些節奏舒緩并且細膩柔美的樂曲,如《茉莉花》以及《梁祝》等;對于一些性格大膽、外向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他們演奏個性鮮明且曲風獨特的樂曲[1]。
(二)對樂曲進行大膽創作
對音樂的創造能力是小提琴演奏人員的音樂素養之一,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樂曲進行大膽創作。由于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與音樂的描述存在一些差別,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樂曲進行創作。比如在用小提琴演奏《東方紅》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將他們分為若干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創編該民歌的旋律,創編風格不限,創編完成之后要在課堂上進行表演。表演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互相點評,這樣小組之間在點評過程中就可以優勢互補,對作品進行完善。由此可見,鼓勵學生對樂曲進行大膽創作,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創造能力,還可以培養團結合作能力,在合作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設置演奏情境
小提琴是一種比較難學的樂器,要想培養學生在演奏過程中的音樂素養,僅憑枯燥的理論知識以及演奏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長期的理論及技能教學還可能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耐心及欲望,因此教師可以進行情境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夕陽》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設置夕陽的場景,用實物及圖像對夕陽進行再現,增強學生對曲子的理解,激發他們對曲子的情感以及創造力。
(四)加強對曲目的理解,達到人曲合一的境界
對曲目進行充分理解是培養小提琴演奏人員音樂素養的有效手段,只有在理解樂曲的基礎上才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表演當中。例如在用小提琴對《漁歌唱晚》進行演奏時,樂曲的開頭比較舒緩典雅,描述的是夕陽斜照碧波的場景,接下來音調開始遞降,出現反復變化,通過五聲音階回旋環繞技法,對漁翁唱晚情趣進行表達。
(五)提升小提琴演奏的音準
提升小提琴演奏音準的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堅持對音節的練習;第二,用聽覺指導音準。靈敏的聽覺對小提琴演奏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通過聽覺去檢查音準;第三,左手姿勢要正確。在對單音進行演奏時,左手的四根手指無論在何種把位上都應該保證一四指之間是純四度的關系,在進行雙音演奏時,應該確保一四指之間是純八度的關系;第四,揉弦要正確。對于小提琴而言,其揉弦方法主要包括手指揉弦、手臂揉弦以及指尖揉弦等,三種方法在速度、強烈程度以及幅度等方面各不相同,需要演奏人員進行合理分析和運用。
總而言之,演奏人員而言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樂曲,并且在充分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合理設置演奏情境,對樂曲進行大膽創作。
參考文獻
[1]萬雯婷.利用樂器提高初中生的音樂素養[J].知識窗(教師版),2014(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