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
男,籍貫浙江象山,工作生活在浙江杭州。先后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正在攻讀西安交通大學與文化部聯合培養的中國書法博士學位。G20杭州峰會專用紫砂壺原創意者、項目總監并題壺人。
所謂能者多勞,大概就是指像劉江這樣的人。作為媒體人他非常忙碌,而且還身兼多職,但他依然忙里偷閑,留住了自己的藝術喜好。2016年G20杭州峰會,劉江出任專用紫砂壺原創意者、項目總監并題壺人,策劃了一次讓人矚目的跨行藝術合作。
劉江說,創意設計出這五組“G20杭州峰會專用紫砂壺”,是他目前藝術上的最大成就。“當時我接到該項目的統籌和創作任務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要將中華傳統文化很好地宣揚出去。”所以,他第一時間邀請了一批中外知名藝術家共同來參與制作。其中國畫作品邀請了中國美院博士生導師吳山明教授、美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黃春云先生、馬來西亞中央藝術研究院院長鄭浩千博士、香港美術家聯合會主席王秋童先生等20位海內外知名藝術家創作完成,他自己則負責壺上的題字。
在制壺工藝美術師的選擇上,由于對工藝美術行業不是很了解,他們通過逐個走訪、交流、溝通,然后才作出選擇。劉江告訴記者,這五組壺的制作者都是踏踏實實的“守藝”人。他表示,其實像這一類的文化合作,作為發起人在尋求合作的藝術家或工藝美術大師時,最怕的就是對方太看重名或利,因為這是他們無法承諾的,所以合作起來雙方都會很艱難。
>>>G20杭州峰會專用紫砂壺介紹
《和壺》
題詞:劉江
繪畫:吳山明、潘鴻海、王秋童、蔣昌忠、韓璐

這次的合作,他們選擇人才的標準非常明確,首先注重的是藝術家的品德,其次才是手藝和資質。
“文化作品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才能打動人。”劉江說,“過去,由于生產工具和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欣賞工藝美術作品時大都以工藝水平為主。發展到今天,其實工藝文化的欣賞方向早已發生了變化,很多人開始關注作品上的人文故事。我希望我們的文化產品能產生效益,事實上它的確可以產生效益。”
今年4月,G20杭州峰會專用紫砂壺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產品榮譽稱號。
“我自小喜歡書畫藝術,有一定經濟基礎之后便開始收藏字畫。”如今他的藏品有上百件之多,從婉約到豪放應有盡有,其中很多都是名家作品。“因為喜歡,所以看著看著,很自然地拿起筆來寫,我正式研習書法的時間其實不長,只有十多年而已,目前還在攻讀中國書法博士課程,希望能拿到書法專業的博士學位。”
如今,無論工作再繁忙,身體再疲憊,只要一提筆,劉江說他就會氣定神閑,甚至超然于生活和時間之外。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癡”吧!
國內知名藝術評論家、寧波市文聯副主席兼寧波美術館館長韓利誠先生曾這樣評價:劉江先生之書法博采眾長,其藝術可以用唐代張懷瓘先生《文字論》中的一段話以評之:“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雖跡在塵壤,而志出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