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鳴
在我接手的心理咨詢案例中,有不少是與童年的糟糕經歷有關,有在原生家庭中與父親或母親之間的關系不暢的,有在童年時期曾遭受身體虐待的甚至還有經歷性侵害的,另外也有部分是父母從小長期不在身邊,依戀關系未完全建立,分離焦慮顯著的。不少類似個案的心理咨詢過程較為艱難,畢竟讓一個成年人去回顧那些曾給自己帶來嚴重創傷的事件,是痛苦和殘酷的。有些人表現出選擇性遺忘或回避態度,這其實是一種以自我保護為目的的心理防御機制。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童年不愉快的經歷,尤其是那些創傷性的遭遇,對一個成人的人格形成與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個體在童年曾遭受嚴重的傷害如虐待、強暴等經歷,會形成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將導致出現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并伴有很多軀體化障礙,這種強烈創傷后形成的影響很難很快消除,會伴隨較長時間,甚至影響一生。
如果遭受傷害卻未經及時心理輔導和救助,其心理創傷將會深埋于當事人的內心,形成巨大的心理陰影。個體面對外界可能出現諸多反應,如自卑、自責 、缺乏信任、敏感、膽小、多疑、憤怒;另外,有部分童年遭受虐待的孩子,其內心的憤怒可能會轉化為對外攻擊的行為,有暴力傾向及攻擊行為,也有部分人陷入抑郁的泥潭。
有些嚴重的童年陰影可能會讓他們回避社交,不敢與外界建立親近或親密的關系,影響未來形成穩定良好的社會關系,甚至影響他們的婚戀關系。即使走入婚姻,因過去的傷害不能有效化解,將給夫妻關系帶來相當多的困惑,給家庭穩定和諧制造不利影響。
因此,童年時期若留有不可磨滅的陰影,應盡早進行心理干預。家長也要有這個意識,盡量幫助孩子積極配合治療,當然心理專業人士也會小心謹慎地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
如果那個曾經遭受過心理創傷的個體已步入成年,卻自感陰影依然影響著自己的生活,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對自我內在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最終撫平創傷,盡力消除影響,并得到更多實用的建議和方法。我們無法做到將那些曾經發生的事從腦海中完全屏蔽,但如何看待過去的經歷,并有效應對,讓過去的事件盡量不影響到現在,對未來的生活不會造成破壞性影響就好。
過去的事件已經發生了,那些曾經令我們恐懼悲傷的事情的發生并非是我們的過錯,因此沒必要自責、自我懲罰和自我傷害。當通過有效途徑建立起正確認知,并以良好心態面對過去的陰影,為受傷害的心靈充分療愈后,就會勇敢地走出陰影,擁抱嶄新的生活。
那些希望將童年的心理創傷徹底修復的朋友,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力量,也是令人敬佩的。
療愈是緩慢的,但奇跡往往是在愛的流動中悄然發生。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家人與朋友的關愛與支持,是取得積極成果的關鍵。
陰影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是無法回避的,但如何正確面對和調整其影響,則是重要的人生功課,我們將借此不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