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出門逛街總是找廁所,有時候咳嗽一下、打個噴嚏或者大笑一聲,下身就感覺一陣“暖流”。這些情況屬于壓力性尿失禁,是一種盆底功能障礙。
盆底肌在哪里?它有哪些功能?
盆底肌是我們人體骨盆底部的肌肉,它猶如一張吊網,緊緊吊住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器官,固定其正常位置,并具有多項生理功能,如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的緊縮度等。
隨著年齡增大、妊娠分娩或者經常用腹壓(拎重物、慢性咳嗽、長期便秘等),盆底肌肉松弛,支持作用減弱,盆腔器官移位,就會出現功能障礙,如尿失禁、子宮脫垂、膀胱直腸膨出、大便失禁、便秘等一系列“女人病”。
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盆底功能障礙?
有資料統計,已婚、已育婦女的盆底功能障礙發病率為30%至40%,四五十歲的病人最集中,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中,一半以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異常。大約85%的女性在陰道分娩后發生會陰損傷,其中三分之一的產后女性會發生產后尿失禁。
每個產婦,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出現盆底功能障礙,只是輕重程度不同罷了。因此,產婦在分娩后42天需要做盆底功能檢測,檢查和評估盆底肌肉損傷程度,并及時進行康復訓練。這是預防和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首選方法。
盆底功能障礙雖然不會致命,但是十分影響生活質量,會帶來許多難言的尷尬。輕則:反復性陰道炎,反復性泌尿道感染,小腹有墜脹感,尿頻,尿急,便秘。中則:尿失禁(咳嗽、打噴嚏、大笑、提重物時發生漏尿),盆腔臟器(子宮、膀胱、直腸)脫垂,會陰部有墜脹感并伴有小腹脹痛、盆腔疼痛、腰背酸痛等。重則:尿失禁(站立時就發生漏尿),盆腔器官脫垂至陰道外口,走路時會經常摩擦,引起潰瘍、化膿或子宮肥大等問題。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輕度、中度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可以通過盆底康復訓練恢復到正常水平,重度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再借助盆底康復訓練來鞏固治療效果。
盆底康復訓練的方法
除了年齡增長和妊娠分娩,肥胖、便秘、提重物或者站姿、坐姿不正,也會過度牽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緊致有力。所以加強盆底肌的鍛煉要從平時的儀態和生活習慣做起,保持站姿、坐姿端正,保持大小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