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祿
在近期政府連續出臺刺激消費和降稅的大政策背景下,市場普遍認為,連續幾年業績穩定增長的消費板塊很可能會迎來新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在國內投資、出口長期乏力的背景下,消費領域近期獲得了政策的重點關注和支持。刺激消費或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拉動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引擎,從而有望引發新一輪消費股的結構性行情。
8月31日,備受社會關注的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經過了七次大修的新個稅法正式亮相,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實施日為2018年10月1日。得益于此,“十一”長假后,不少拿到工資條的員工發現自己的工資“漲”了,“記得看10月份工資條”更是一度成為了微博熱搜話題。
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質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9月3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的進口關稅。消費領域再度獲得了政策的重點關注和支持。
之所以刺激消費的措施陸續出臺,原因就在于身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的出口、投資今年以來都陷入了長期乏力的局面。我們知道,在此前很長時間,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直至2013年后,消費才逐漸超過了投資的作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至2018年第二季度,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同比達到了78.5%。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消費的作用被大幅提升正是建立在投資和出口雙雙乏力的基礎之上。
今年在經濟環境遭遇貿易戰和去杠桿的內外夾擊下,投資和出口在拉動GDP持續增長中的作用顯然已被大幅弱化,為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性和保持經濟增速在6.7%這條紅線,擴大和促進消費便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穩定經濟發展的必然訴求。推動消費增長的最直接手段是增加居民的收入,但在短期內實現顯然又不現實,相反,若從完善消費環境,包括信用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稅收體系等入手,即同樣可以達到類似于增收的效果。因此,近期政府連續出臺降稅等刺激消費政策擴大消費影響的做法,讓市場普遍解讀為消費利好,進而判斷可能會帶動熱錢入駐消費板塊。
隨著時間進入消費旺季的四季度,在間接提升收入和降稅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市場中不乏有觀點樂觀看好消費股,認為大的結構性行情機會即將來臨。
統計數據顯示,消費股近年的持續成長性也多數靚麗。我們以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休閑服務、房地產和汽車6大板塊作為分析標的,可以發現在2015年~2017年3個會計年度,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實現持續抬升。其中,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板塊3個會計年度利潤持續增長且增幅不斷擴大,家用電器則是在2016年由下滑轉為增長,且2017年繼續放大了增長幅度。如以最新一期的2018年半年報為截止時點,可以看到,2016年~2018年歷年中報中,家用電器、食品飲料、房地產均實現了利潤的持續增長且增速的不斷抬升。個股中,如老白干酒在2016年~2018年中報中就實現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40.26%、92.38%和208.01%;涪陵榨菜同期的利潤增速也分別實現27.38%、48.38%、77.52%的增長。類似的還有地產板塊的保利地產,2016年中期,公司的凈利潤還僅實現0.21%的微幅增速,但至2017年中期則提升至13.92%,今年中期又實現15.13%的利潤增速。
在業績的持續增長下,一些消費類行業的估值優勢也逐漸顯現。如家用電器板塊在今年上半年行業實現23.22%的利潤增速下,其動態市盈率僅有12.87倍。其中,龍頭電器股格力電器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穩定增長了35.48%,目前最新的動態市盈率僅有8.65倍。而從近日的市場表現看,隨著節后的暴跌,雖然公司股價也出現了2.07%的回調,但相比大盤6.62%的跌幅仍較為抗跌。
歷史數據顯示,大消費行業還長期受到外資關注,如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板塊就自2016年以來就長期占據了QFII重倉行業第二位和第三位。就個股來看,以2018年二季度的持倉分析,QFII前十大重倉公司中即包含了5家消費股,貴州茅臺的持股市值最高,以139.26億元位居QFII第二大重倉股,美的集團、青島海爾、洋河股份、恒瑞醫藥也得到了QFII的極大關注,分別身居其重倉股的第五、六、七、九位。
另外,以截至10月11日北上資金(外資)所持個股來看,市值超過百億的14家公司中,就有6家是來自消費類行業,分別為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恒瑞醫藥、伊利股份、格力電器、五糧液。
對于外資長期青睞大藍籌、大消費白馬的做法,溫莎資本投資副總監魏新元向《紅周刊》記者表示,外資多數是被動的指數基金,指數決定了A股市場大藍籌的占比較大,所以外資買入也更多。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也給出了類似的判斷,認為外資研究全部A股的精力有限,所以按照指數配置是最穩妥的方法,因為如果公司出現問題即會被指數剔除,所以配置大藍籌是最不冒風險的操作。他認為,隨著未來MSCI繼續“升摩”和正式“入富”,外資還是進一步加大對成長性穩定的大消費、大藍籌的配置。
對于消費股機會,羅偉冬認為,中國的消費值得被長期看好,因為擁有14億人口的消費需求是十分龐大的。相比之下,魏新元的看法則相對謹慎,認為消費股未來很難走出類似2016年、2017年的整體牛市行情。魏新元分析,之前兩年的消費行情是由三、四線城市逐漸延伸至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主要得益于之前棚戶區的改造,居民手中有大量的拆遷款可以支配。但隨著棚戶區改造的逐漸完成,居民手中的可支配資金并沒有明顯增長,在資金并不充裕的情況下很難繼續推動消費出現明顯的上漲,但他同時也認為消費股的結構性行情還是值得關注的。相比之前強勢上漲的白酒、家電,魏新元未來更看好食品飲料板塊中的調味品、糖、油等子行業。作為百姓生活的剛需產品,他認為此類企業未來具備提價的可能,而剛需日用商品的小幅提價,給公司業績帶來巨大彈性的同時,消費者對產品的漲價感覺并不會太大,因此有漲價預期。
從近兩年百姓消費情況看,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精品,愿意為建立在產品本身價值上的品牌溢價和情感價值買單。另一方面,低價商品在中國三、四線城市則大有市場,拼多多之所以能夠后來者居上即是走了廉價的路。整體來看,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護理品等醫療健康消費;高級家用設備、汽車等高級耐用生活用品消費;高價值金融服務消費都有望在A股市場出現較高的投資機會。
此外,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新零售也是越來越被市場所看好。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4萬億元,日均銷售額相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了9.5%,整體平穩增長的背景下,增速較去年有所放緩。其中,新零售模式成為了亮點。隨著新零售場景不斷落地,線下零售商場購物體驗不斷提升。如蘇寧易購旗下各業態門店集合了“吃、看、買、逛”服務,并有效融合線上、線下購物體驗,國慶期間門店客流量大幅增長;銀泰百貨借助VR試衣鏡等新零售科技打造的智慧門店,“十一”長假期間客流量和交易額也同比增長明顯。因此,未來能夠融合全時段、多場景的新零售模式仍有望持續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值得投資者更多關注。而從已經公布的財報看,蘇寧易購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速也明顯優于去年同期,2017年中期,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增長了71.58%,今年中期已提升至116.66%。而從機構的持倉態度看,今年二季度公司50.8%的機構持股比例也較一季度的44.68%增加了6.12%。
總的來看,在收入增長、政策刺激的推動下,A股市場消費板塊的表現將逐漸出現分化,消費升級所帶來的個性化消費、高品質消費、價值價位上移的高性價比消費,未來很可能為相關A股龍頭企業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