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亮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階段的主要教育模塊,因此,小學品德課程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受到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學校對小學品德課程的開展并不重視,不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目標的明確以及教學質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小學品德課程并沒有發揮其作用,導致品德課程僅僅是表面形式,有名無實。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深入了解小學品德課程的實施現狀,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形勢下我國小學品德課程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后針對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相應的解決對策和措施,希望以此提高小學品
1當前我國小學品德課程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1缺乏嚴格的品德課程管理程序
首先,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學校在期末教學質量總結過程中,極少提及小學品德教學課程,對課程的開展情況不聞不問,絲毫不關注;其次,由于課程的不受重視,很多教師并不想編寫教案,經常不進行備課,或者與其他教師共用一個教案,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課程教學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再次,很多小學將大多數時間用在升學考試的科目教學中,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等,導致品德課程的實施課程嚴重不足,很多教師占用了品德教學的課時。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小學都缺乏嚴格的品德課程管理程序,沒有對課程進行規范,導致小學品德課程難以正常開展。
1.2缺乏健全高效的師資隊伍
教師作為課程的主導者和引導者,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小學品德課程的實施質量和效果。但是當前,農村小學在師資隊伍的建立上存在的問題,在很多方面都有待加強。首先,缺乏相應的專職的品德教師,由于農村小學師資缺乏,學校沒有配置專職的品德教師,大多是直接由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兼職任教;其次,由于很多教師是兼職教師,其在品德教育的專業能力上明顯不足,沒有對品德教育進行深入有效的研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對課程的設置不健全,無法體現出品德課程開展的意義;最后,教師缺乏相應的專業培訓,由于品德教學的不受重視以及師資隊伍的不完善,導致很多小學并沒有組織培訓活動,即使有轉崗培訓,都是一些藝體類的學科,因此,教師無法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導致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提升。
1.3小學品德課堂教學效率偏低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載體,對于實現教學目標,達成教學任務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據實踐研究,當前的小學品德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品德課程教材缺乏針對性,由于品德教材的通用性,所以教材并不是所有地區都能適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因材施教,根據本地區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品德課堂教學做適當的改動,逐漸實現品德課程教材校本化,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知識。但是很多教師在授課時,依然完全照搬教材內容,沒有對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導致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起來,品德教育的目標難以實現。
2提高小學品德教育質量水平的對策和措施
2.1端正品德教育態度,樹立“以德為先”的意識
每一門課程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都有著育人的功能體現,只是體現的領域不同而已。對于小學品德教育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端正人生態度,最終實現全面健康發展。為了充分發揮品德教育的作用,學校要對品德教育引起重視。第一,了解小學品德教育的現狀,及品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問題,提出一系列相關的解決對策和措施;第二,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規范品德教育,引導并監督教師和學生的行為規范,為學生品德的衡量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據和標準;第三,培養教師“以德為先”的意識,學校方面應該加強對品德教育的支持,不論是師資配備、教師培訓還是計劃的完善上都應當與其他應試學科相均衡。
2.2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品德教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息息相關,里面很多的知識點都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加以輔助,換句話說,品德教育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因此在對教學的開展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上也不同于其他學科。因此,對于品德教師而言,不管是專職教師還是兼職教師,對其個人教學能力上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對品德教學所涉及的知識必須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知識儲備必須要豐富,涉及面廣泛,同時要對品德教育有正確的認知,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把握教學的深刻理念,這樣才能建立起高效的教學模式。
2.3大力開展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化教學內容,學習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但是當前,很多地區只重視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教研活動,忽略了品德學科這一教研活動,學校要把品德這門學科的教研活動納入學期學年教研計劃當中。大力開展校內外的教學公開課、研討課及專題講座,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有問題及時提出來,這樣才能解決問題,幫助教師切實解決一些問題,提高品德課課堂教學效益。
(作者單位:廣東省陸豐市內湖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