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我國古代學習的古詩文學習經(jīng)驗總結,其中的“讀”字就是本文所說的誦讀法。古人學習三書五經(jīng),考八股,其最主要的學習方法就是誦讀法,通過一遍遍的誦讀感受文意,理解精髓,實現(xiàn)對于這些書卷的理解。當前高職院校的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對于誦讀法的認識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實施誦讀法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高職院校高效的語文古詩文教學目標實現(xiàn)。本文就是要通過問題分析,探究高職院校利用誦讀法實現(xiàn)高效的古詩文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1 誦讀法在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1.1培養(yǎng)學生古詩文語感,提升語言應用能力
誦讀法相對于單純的一詞一句的拆分解讀法進行古詩文教學,更能保持古詩文的完整性,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在對古詩文的誦讀中感受古詩文文化的魅力,在誦讀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有節(jié)奏的誦讀,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文語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感知古詩文的遣詞斷句規(guī)律,加深對于古詩文的理解;提升解讀其他古詩文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1.2提升學生的文學氣質,強化學生人文素養(yǎng)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是在反復的古詩文誦讀中,流露出來的一種文學氣質,利用誦讀法進行語文古詩文教學,能夠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通過對于古詩文的誦讀,能夠利用古人的優(yōu)秀文化不斷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用美好的事物感染學生的心靈。古詩文多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是古人的智慧、思想精華,學生在誦讀中能夠身臨其境,在特定的古詩文語境中,感受或輕松愉快、或淺吟低唱、或高亢激昂或幽思綿綿的思想感情,通過對古詩文悅耳動聽的節(jié)奏、深邃的思想內涵、高尚的思想情操、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感受古詩文的語言魅力。在陶冶情操的同時,開拓心胸和眼界,不斷提升人文素養(yǎng),提升精神境界。
1.3加深學生古詩文理解,提升古詩文解讀能力
使用誦讀法進行高職院校語文古詩文教學,其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學生對于古詩文的理解能力;經(jīng)過長期訓練教學,不斷提升學生對于其他古詩文的解讀能力。因為古詩文的寫作手法、遣詞造句規(guī)律、詞句內涵、文化背景等和現(xiàn)代文完全不同,現(xiàn)代人解讀古詩文自然是有一定困難的,要解決這種困難,誦讀法就是打開現(xiàn)代人走向古詩文的一把鑰匙、一扇門。以往很多語文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習慣運用逐字逐句解讀的教學方法來教授課程,幫助學生梳理文意,理清文章脈絡。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只能適用于既定的古詩文片段,而不是一種一通百通的古詩文教學方法。誦讀法是通過在不斷的誦讀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古詩文的語感基礎,在字里行間品味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情感,從而形成一種語言理解能力,這種理解能力是其他古詩文教學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2 當前高職院校古詩文教學中對于誦讀法的運用誤區(qū)
2.1忽視誦讀法教學,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更多使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教師逐字逐句解讀法。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拿到課本中的一篇古詩文后,對于其中的字詞句進行逐條解讀,以此來幫助學生梳理全文的大致內涵和作者所要表達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情感。這種教學法過分強調了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忽視了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在這種古詩文教學方法下,學生易產生惰性思維和定勢思維,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課上就等待著教師來給他們作講解,離開教室,古詩文學習就無從下手。雖然這種教學法中也會摻雜誦讀法教學,但這種誦讀法更多是傾向于讀通文章、背誦文章,更多的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
2.2對于誦讀法認識不足,教學參與尺度把握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對于誦讀法的認識并不到位,認為誦讀法教學就是讓學生朗誦詩歌、文言文,但是對于誦讀法的教學目的并不清楚,因此也就忽視了誦讀法對于學生古詩文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文學氣質的提升。很多語文教師雖然知道誦讀法教學,在古詩文教學中國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但是缺乏有效的輔助誦讀教學的方法。在利用誦讀法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將課程教學任務完全變成學生的自學任務,或是教師在誦讀教學中依然過多的參與,又顯得喧賓奪主。在對利用誦讀法進行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如何把握分寸,做到適時有效的教學參與,是很多語文教師的短板。
2.3缺乏誦讀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誦讀氛圍有待加強
在高職院下開展古詩文誦讀教學,還需要有利的誦讀教學環(huán)境作為背景,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很有必要。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在加強古詩文誦讀文化建設方面還不到位,各類誦讀活動、誦讀比賽缺乏有效組織,導致學生的古詩文誦讀只能集中在課堂上,沒有有效的課外誦讀氛圍,學生的誦讀學習難以得到更多的訓練機會。
3 高職院校利用誦讀法進行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3.1重視誦讀法教學,提升學生能動性
當前,高職院校要不斷提升對于古詩文誦讀法的認識,重視誦讀法在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在利用誦讀法進行古詩文教學時,要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有效參與,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進行某篇文言文教學中,要求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小組利用誦讀法進行文章的誦讀,在誦讀后相互談論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交流思想和意見,最終形成對于文言文的理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適時給予學生一些指導和幫助,了解學生誦讀法開展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課后總結反思,不斷優(yōu)化誦讀法教學方案。
3.2創(chuàng)造有利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全校誦讀文化氛圍
古詩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載體,是五千年來華夏兒女思想精神的凝結和承載,朗誦則是傳播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精神的最便捷手段。高職院校要廣泛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以朗誦藝術為媒介,共享經(jīng)典資源,促進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教師們可圍繞誦讀法教學,探討古典詩文朗誦中古今字音的處理,分析當前古典詩文朗誦的生存空間,對古典詩文朗誦的不同場境與表現(xiàn)方式進行探究,總結古代詩文朗誦的傳統(tǒng)及朗誦與吟誦的關系,并尋找古典詩文朗誦的原則和基本標準等。激發(fā)語文教師們的誦讀法教學靈感,進一步深化古詩文朗誦教學藝術的思路。例如,2017年11月24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舉辦的第二屆“誦吟經(jīng)典 品味書香”中華經(jīng)典詩詞誦讀吟唱比賽。比賽中,來自21所高校的隊伍聚齊一堂,同臺競技,共舉詩詞誦吟盛會,朗誦和吟唱中國經(jīng)典詩詞,或是古風雅韻的詩經(jīng)楚辭,或是慷慨激昂的唐詩宋賦,或是振奮溫暖的現(xiàn)代作品。隨著配樂的響起,商學院的張澤琦朗誦《滿江紅》,藝傳學院李澤妤伴舞,舞姿翩翩,宛若驚鴻,朗誦與舞劍相結合,鏗鏘有力,令人耳目一新,贏得在場評委和觀眾的陣陣掌聲;接著笛聲響起,與鼓聲搭配,同學們朗誦《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隨著隊形的不斷變化,朗誦節(jié)奏也由慢到快,站姿颯爽,步伐穩(wěn)健,聲音洪亮,感情飽滿,將滿腔的愛國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組織開展一系列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在這樣的氛圍熏陶下,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大學生語文古詩文誦讀教學過程中,通過舉辦經(jīng)典詩文誦讀大賽,開展賞析傳統(tǒng)經(jīng)典微書評比賽,要求學生們“五早”晨讀中華經(jīng)典詩詞,組織參加“誦吟經(jīng)典,品味書香”中華經(jīng)典詩詞誦吟比賽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落細落小落實,不斷提升高職院下語文古詩文教學水平,提升學生古詩文解讀能力,進而實現(xiàn)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結論:當前,高職院校要認識到古詩文教學中的不足,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視誦讀法運用,利用誦讀法進行有效的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設計;注重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積極組織開展相關誦讀活動和競賽,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讓學生在有利的文化環(huán)境中不斷提升古詩文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南陽農業(yè)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