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常 程麗媛 劉迪



摘要:城市老舊小區是城市發展中容易忽視的薄弱地帶,這些老舊小區由于居住時間較長、缺乏及時更新改造。本文實地調研宜昌市老舊小區的現狀況,從舊居住區公共環境改造入手,基于Ecotect Analysis對宜昌市某老舊小區戶外公共空間的全年太陽輻射,采光等進行了模擬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人群對空間的需求及場地空間的基本要求,靈活布局功能分區、妥善布置周邊環境,提出相關改造措施,以期為老舊居住區公共環境更新改造提供一個可靠參考。關鍵詞:老舊小區改造;公共環境;宜昌市;Ecotec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5-0069-03
老舊小區是在快速城鎮化的今天,所體現出的一種獨特的小區現象。城市中的老舊居住小區體現著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歷程,貫穿了整個城市發展歷程,并在其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老舊小區主要指老舊(棄管)小區,由于供以居住時間較長、破損程度嚴重、個人改建拆建較多,也因此而造成小區的安全隱患。老舊小區均在不同程度上有著居住人口密度較高、多數為低收入居民、小區人口結構老齡化等等問題,由此帶來了小區公共環境被破壞和難以恢復。
90年代伊始,宜昌市進行了成規模的建設開發,建設了大量的商品住宅,宜昌市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總體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勢必帶來的是對老舊小區公共環境情況的遺忘。大拆大建的一刀切規劃方式并不適應城市的發展,也對城市固有的特色肌理和地域文脈造成了破壞。故而,
如何因地適宜的對老舊居住小區的公共環境進行改造,如何在保持老舊小區本土特色的同時,提高居民生活環境的品質,形成可持續性發展,并對城市發展規劃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 老舊小區改造的意義
老舊居住小區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城市發展的希望,反映著居民居住的質量,體現著人民生活的幸福。因此,改造老舊小區公共環境,不僅能維持城市景觀風貌統一和諧,促進城市和諧穩定發展,也對生態環境,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有著顯著幫助。
對城市景觀風貌方面,老舊小區內幾乎無任何人為設置的景觀小品,內部綠植多自由生長,有的公共綠地被居民辟為菜地。因此,針對老舊小區內的公共環境,應在給老舊小區增添自然綠植的同時,因地制宜的配置特色景觀小品,打造富有人情味、生活氣息的空間環境。
對生態環境的意義,在于老舊小區的產生,多基于人們對自身生活的的適應和運用,故而小區處處體現出對生態的最佳適應性和最佳調節性。墻角種植爬墻植物,利用植物來對室內溫度進行調控;屋頂大面積綠化,起到頂層隔熱降溫的作用;喬木所形成的綠籬可有效的減少馬路噪聲量等等措施,均可在改造公共環境的同時,起到保護生態的作用。
對生活質量的提升,是老舊小區公共環境改造的最終目的。人類之所以可以生息與發展,都是依托于一個和諧優美的生存環境,而老舊小區是多數居住者的生息地,人們的身體健康、幸福程度由于公共環境的宜居性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故而,如何將老舊小區的舒適度提升,如何使小區內居住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飛躍,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2 宜昌市城昌花園老舊小區公共環境現狀分祈
2.1 城昌小區基本情況
宜昌十三碼頭城昌花園小區位于宜昌市夷陵大道與沿江大道之間,田比鄰萬達廣場。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占地面積約4.2公頃,多為5-6層行列式住宅。至今,小區建成時間已久,公共活動場地缺乏,靜態交通問題也較為嚴重,大大擠壓了了居民日常活動空間。但是小區整個風貌依舊比較完整,住戶較多,目前來說也不適于重建,因此適度的改造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這個老舊小區的活力,滿足小區居民不斷變化的新需求。
2.2 現狀問題
2.2.1 建筑密度過大,綠化率較低
在城昌小區建成的那個時期,宜昌市整個居住小區設計的理念都是以解決居住問題為主來考慮設計的。在實用主義之上的年代,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小區的建筑密度大,綠化用地小、景觀配置也比較隨意。此外,小區的總體規劃設計中,對小區公共環境的設計沒有前瞻性,整體的藝術性也缺乏思考。所以在現狀調研中可以看到,整個小區的綠化都還是以樓間綠化為主。在這種典型的“火柴盒”式的建筑群體中,雖然建筑周邊有綠化,然而卻缺少小區性的公共活動廣場和綠化。
2.2.2 基礎設施陳舊、公共服務落后
城昌花園整體的設計思路是上個世紀的,對于城市小區的公共服務需求缺少預見性,導致現有的相關設施難以滿足居民的需求。例如小區缺少停車位,在居民機動車保有量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小區小汽車的占道停放已經對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對出行造成了不便,也留下了不少的安全隱患。此外,小區原有的景觀小品、家具等等設施已經破損或者失去作用,布置的數量不夠,早已無法滿足小區居民的日常使用需求。
2.2.3 苗木缺乏養護,景觀觀賞性缺失
城昌小區建成十余年到現在,原來為數不多的景觀樹木經過這么多年的生長,已經變得過度的茂密。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區管理方面的缺失,小區綠化長期缺少人工養護和管理,雜草叢生。一些南面的樹木諸如水杉、廣玉蘭等生長迅速,已經成為參天大叔,對居民樓的采光和通風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此外,這些樹木一年四季遮天蔽日,影響了居民的采光和日常晾曬。最后這些植物很多都已經老化,植物形態也不夠好看,對整體的景觀都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2.2.4 植物過密,滋生蚊蟲影響健康
城昌小區現有的植物常年生長,形成了茂密的的灌木叢,也因此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蚊蟲等喜陰小動物聚集到這些地方,對居民的生活衛生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另外一個威脅就是小區的樹木常年缺失管理、未經專業修剪,因此病蟲害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些樹木或瀕臨死亡或者枯朽,成為小區綠色垃圾的源頭,對小區居民的人生安全造成了威脅。
2.2.5 停車位緊缺停車空間不足
由于小區開始對停車需求的過低估算,小區內部往往沒有設置專門的停車場。在有了停車需求之后,往往選擇的是路邊停車等形式,在管理與安全方面都有著很大的隱患。給整個小區的居民都帶來了不便,停車問題也往往成為引發鄰里糾紛的導火索。
3 宜昌市老舊居住小區——城昌花園公共空間環境定量研究分析
3.1 基于Ecotect Analysis的空間環境分析
Ecotect Analysis,又稱生態建筑模擬軟件,它是一個功能全面的建筑技術性能分析的輔助軟件。英國Square One公司基于建筑氣候設計系統的分析原理和相關方法設計了這套軟件。它的原理是把能耗當作建筑設計中一個必須被滿足的限制條件來進行生成式設計,以此幫助設計師了解分析設計方案階段的能耗情況,并依據分析結果,對后續方案進行調整或者選擇。軟件的分析內容包括了熱環境、光環境、日照等幾個主要方面,經過拓展插件還可以補充進行風環境模擬分析。這個軟件不僅在建筑設計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也拓展到了城市規劃、園林景觀等方面的設計和分析領域。
3.2 公共環境日輻射環境分析
通過對象三維模型的建立,在Ecotect中用太陽輻射分析得出冬季和夏季的日累積太陽輻射圖(圖1、圖2)。對照分析圖和衛星圖可以清晰看出,接受較大太陽輻射的為公共活動場所,主要在東部和南部的公共活動中心、商業中心以及公共綠地。
總體來說,城昌花園因為建筑密度較大而得不到很好的陽光照射。西北部分是整個小區輻射最少的區域,由于本身朝向的局P艮和南面建筑的阻擋,這個區域的建筑能接受的陽光較少。另外在夏季則出現了部分區域輻射過度的現象。東邊緊鄰道路的一棟東西朝向住宅有著明顯高于其他山墻面的輻射。部分東西朝向的建筑因為周邊阻擋而未呈現過分西曬導致的過熱。
從冬季日照時間的局部放大分布可以看出,在東側日照時間明顯強于西側的日照時間,根據圖3大寒日的陰影分布可以看出,大寒日的日照時間主要集中在12:00—16:30。根據居住區設計規范的要求,大寒日的建筑不應低于日照時間2H。因此,在寒冷的冬季,這種超過2H以上的日照時間在設計中也應該予以重視。設計師可以對場地上超過2H的進行區域劃分,量化現有的定性功能分區,可將兒童和老年人活動區域安排在這個區域。
場地的設置影響著生態平衡和室外空間的舒適度及健康、鄰里關系的社會質量,能源的使用效率,水資源的使用效率,以及環境和資源的環保。通過太陽輻射對地面的影響(圖5),可以合理利用太陽能照明系統和一些喜陰植物,喜陽植物和中性植物的合理種植。
結合場地全年建筑陰影圖(圖6),進行疊加分析,最后得出優化后的種植搭配。
4 公共環境改造優化策略
針對上一章節所做的技術分析,通過整理歸納,最后對城昌花園小區的公共環境改造提出一些改進與優化建議。
4.1 綠化改造優化
老舊小區現有的植物配置特點呈現喬木多、灌木少、綠地少的特色,并且在樹齡上整體偏高,整體的植物搭配也比較混亂。所造成的影響就是整體的景觀性較差,樹木過高也影響了建筑的采光通風。因此,結合前文對小區的分析提出以下具體的優化策略。
目前累計日照輻射較強的區域應該補種高大喬木,這樣能夠有效降低輻射,比如西南邊和南邊的的開闊空間,應該保證其在夏天的舒適性。在日平均輻射較小的區域,則應該根據植物的習性選種一些落葉喬木,既保證了夏天場地的陰涼,又照顧到了秋冬季節落葉之后的太陽照射。總的來說,老舊小區的綠化與植物配置要結合植物的生長特性和場地的整體需求來優化設計。
4.2 活動場地改造優化
對應于本研究對象,實際可概括為結合低層公共建筑進行集中場地布置,同時結合小區主要道路進行次一級場地的布置,如20m2左右的室外健身設施場地等。在綠化種植方面,對日照輻射較強的地方宜于種植地方性落葉大喬木,同時保障夏季的陰涼避暑和冬天的溫暖日曬,最典型的包括懸鈴木等。
依據前文的太陽輻射分析來看,戶外活動的功能分區應結合相關場地的日照和輻射需求進行設置。例如老人活動和兒童游樂的設施應考慮放在陽關充足輻射大的地段。同時注意相關植物的改造和搭配。而在日照輻射較小的地方,則對應上述較為消極的空間進行喜陰植物的培育,通過植物配比達到空間上的美感,不至于使消極空間似于黑暗地段。這些地方可以結合變電站、泵房等設施進行重新設計,有效利用各種空間,又考慮了整體的景觀視覺。
4.3 公共設施改造優化
在整體的公共設施的布局上,要注意不同設施對于采光和輻射的需求問題。公共活動場地如老人活動區、兒童游樂區等,宜布置在向陽地段,并注意建筑物和植物的遮擋問題。其他的設備設施用地諸如變電室、垃圾站、泵房可以結合小區的管網線路改造等計劃拐倒處于長期暴曬或者終日不見陽光的地帶。
依據通風模擬的結果和分析,應對小區的相關設施布置做出規劃。比如在風速多大和過小的區域不宜布置座椅和各種器材,防止傷害和季節性使用造成的浪費。另外,也可以通過相關措施來改變這一區域的局部氣候環境,例如綠籬和喬灌的搭配。
老舊小區中,普遍存在的就是冬至日底層日照時間較短,沒有足夠的日照,不能滿足生活需求,影響了住戶的舒適度和整個小區的環境溫度和生理衛生。通過前文的分析知道問題的根源在于建筑的高度和間距的比例過大。在改造中,不拆建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把底層的住宅轉變使用功能,變為小區管理用地或者底層花園、或者是小區的公共活動空間。
5 總結與展望
老舊小區的改造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科學性、政策性。此外,由于關系到很多人都切身利益,在推行整改過程中困難和問題一直層出不窮。本文以老舊小區的環境改造入手,通過Ecotect analysis的分析。科學、直觀的展示了老舊小區的現狀,為分析決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使得一直以來的定性分區方式得到了量化,體現了科學決策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曾龍煒,彭軍芝,連小鑫.ECOTECT在某住宅小區規劃方案評估中的應用.第九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中國北京,2013,10.
[2]陳剛.城市老舊住宅小區現狀及其綜合整治的五大難題[J].中國房地信息,2003(12).
[3]陳艷青.城市老舊小區準物業管理實踐研究,內蒙古大學,2015,38.
[4]華智.南通市老舊小區停車場建設的思路與實踐[J].城鄉建設,2015(12).
[5]黃瑁,孫其昂.城市老舊小區治理的三重困境——以南京市J小區環境整治行動為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