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杰
內地和香港的資本市場,大有A股看茅臺,港股看騰訊的趨勢。在2018年1月29日,騰訊控股每股價格達到476.60港元,再度創下歷史新高。而在過去的2017年里,騰訊控股每股價格實現翻倍,區間漲幅高達114.52%。同期,恒生指數漲幅為35.99%。
在這個現象的背后,有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的支撐,也有騰訊科技領頭羊光環的加持。尤其是最近,騰訊先攜手京東入股永輝超市,接著又與蘇寧、京東、融創聯手將萬達商業放進了“購物車”。從線上線下融合的角度來說,騰訊無疑是在擴展消費與支付場景,同時夯實以騰訊公司為平臺的互聯網生態閉環。如果僅此而已,顯然低估了騰訊的“野心”,據業內人士介紹,近期“騰訊系”股票紛紛上市,預示著騰訊的投資版圖已經到了“收獲季”。
“小游戲”撬動著“大流量”
沒有復雜的玩法和華麗的特效,騰訊官方2017年12月28日推出的微信小游戲“跳一跳”出人意料地成了新晉“網紅”,瞬間風靡朋友圈。當你帶著好奇心點開玩幾局之后會發現,這款輕量級小游戲用手指按壓操控彈跳力度,操作簡單,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即可游戲,玩久了甚至還會上癮。而且,騰訊公司還在游戲中加入了好友排名系統,在攀比心理的驅動下,“跳一跳”的活躍用戶迅速增加。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顯示,“跳一跳”的日活躍用戶數高峰期可達6000萬人次。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在新版微信(V6.6.1)中,騰訊公司共推出了包括“跳一跳”在內的17款類型不同的小游戲。所有小游戲均通過小程序開發,因此微信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小程序開始游戲,無需下載或安裝。對此,速途網游戲事業部總經理王佩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在微信推出7年后,不可避免地出現用戶活躍度下降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小游戲的“走紅”持續提升小程序的熱度,同時也激活了整個微信的生態系統。
根據咫尺網絡和阿拉丁數據,2017年1月至12月,小程序積累用戶為2.78億,但在累計用戶不斷增長的同時,其增長率卻呈現出逐漸下滑的趨勢。而且與高達9.80億的微信月活躍用戶數(2017年三季度數據)相比,小程序在未來依然有很大的滲透空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跳一跳”為代表的小游戲被外界視為撬動小程序滲透率的重要“杠桿”。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小程序今年1月份的累計用戶數量尚未披露,但小游戲的問世,無疑把騰訊公司推到了下一個市場風口。(見圖1)
其實,在小程序問世不久,外界就對小程序給予了較高的預期,樂觀觀點認為,小程序將大概率會以不可逆轉的趨勢“蠶食”App的市場份額,并最終取代App在移動互聯網里的中心地位。而早在2017年12月6日召開的財富全球論壇上,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就曾放言:“以后計算機的世界沒有App,只有不斷浮動的代碼。”其言外之意,騰訊公司要借助小程序建造一個完全由自己制定規則的互聯網應用生態。而更加重要的是,這種應用生態目前已經初具雛形。
《紅周刊》記者梳理后發現,借助小程序,騰訊公司已經實現了流量與服務的深度聯接——微信用戶可以通過登錄小程序并運用騰訊支付享受線上和線下服務;同時,廣闊的消費場景也進一步為騰訊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社交流量。而對于那些服務提供商而言,他們依靠小程序就可以輕松獲得大量通過社交場景(微信)積累的流量,這種“互惠互利”的商業模式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線上、線下服務提供商創建各自的小程序,躋身微信的生態系統當中。(見圖2)
用戶深度綁定背后的“生意經”
在2018年的微信公開課上,騰訊官方公布了有關小游戲的各項數據,在上線一個月的時間里,微信小游戲用戶數突破3億人次,日活躍用戶超過1億人次。對此,微信游戲產品總監孫春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游戲在商業化上有約束和限制,但并不代表不能商業化,現在的小游戲也可以有商業變現,只是微信還沒做。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護城河的寬闊與否,要看能否深度綁定用戶。”格雷資產副總經理、合伙人杜可君在接受《紅周刊》采訪時表示,一旦形成流量和支付的壟斷,騰訊就立刻形成了寬闊的商業“護城河”,盈利自然就是早晚的事。“目前,騰訊正在通過小程序以最快的速度匹配用戶及其關心的服務,讓小程序變成用戶和服務的中間平臺,同時擴展消費場景和支付場景,為公司未來變現提供基石。”
根據阿拉丁數據,2017年11月(小游戲上線前),熱門小程序的排名占比依次為電商(24%)、交通(21%)、工具(18%)、餐飲(13%)和生活服務(11%)——騰訊公司已經將版圖擴張至以電商為代表的大眾生活“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而這些業務沒有一項不是為了擴展微信用戶的消費場景和支付場景。(見圖3)
對此,中金公司研究部以電商業務為例,認為小程序有望成為電商商家在微信生態系統內的主要平臺,而且很可能在未來“競食”部分第三方電商工具市場并向大部分中長尾商家滲透。中金公司預計,微信生態系統內商業服務市場2017年的總規模約為6910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1.95萬億元,復合年增速達到41%。其中,電商將成為微信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電商業務市場規模將由2017年的497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226萬億元。(見表1、表2)
值得注意的是,中金公司還在研究報告中對小程序能為騰訊公司帶來多少業績增長和股價提升做出了預測。中金公司認為,假設貨幣化率為3%,按照1.226萬億元的電商交易額(2020年),小程序有望迎來368億元新增收入;采用40%的經營利潤率,同時考慮到輕業務的性質以及超60%的可比核心電商息稅攤銷前利潤率,則相當于在2020年為騰訊公司帶來147億元的經營利潤。在市盈率為30倍的情況下(目前騰訊市盈率為60倍),僅小程序電商業務一項就將對騰訊公司的股價在目標價(1月12日中金公司把騰訊公司的目標價設定為450港元)的基礎上有56.8港元的提升。如果再加上交通與旅游、本地化生活020等其他業務,預計小程序對騰訊公司股價的貢獻有望達到每股90港元。
每股470港元的另一推動力
騰訊控股剛剛創出每股476港元新高,市場龍頭的風向被市場進一步確認。在這個現象的背后,除了微信用戶的深度綁定,以及微信平臺商用化進程的推動之外,騰訊公司龐大投資體系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
1月29日晚間,萬達集團發布公告,騰訊公司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云商、京東、融創中國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計劃投資人民幣約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在香港市場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的股份。據了解,上述投資人具體投資金額及持股比例為:騰訊公司投資100億元,持股比例4.12%;蘇寧云商和融創中國分別投資95億元,持股比例3.91%;京東投資50億元,持股比例為2.06%。
《紅周刊》記者了解到,2017年以來,騰訊公司在新零售領域的布局明顯,在12月與京東聯手入股永輝超市。據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萬達年會上透露的數據,2017年萬達廣場總客流31.9億人次,同比增長28.1%。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經歷了2017年“新零售元年”的如火如荼,各大線上平臺對于線下流量的需求很大,騰訊公司此次領投萬達集團也有利于其在新零售領域的迅速擴張,并以此進行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紅周刊》記者表示,萬達集團此次引進了以騰訊公司為代表的互聯網戰略投資者,帶有很強的輕資產運作的戰略思路,和其商業管理的業務屬性相一致。“除此之外,此次戰略合作勢必會帶來商業地產的變革,后續也有利于商業地產的全面發展,而對于騰訊公司來說,入局萬達將有利于其線上零售業務與傳統商業地產進行更好的結合。而且從投資角度來看,萬達的商業價值可達到上千億元。”
《紅周刊》記者梳理發現,14%的股份對價340億元來計算,萬達商業的估值約為2429億元,再按照萬達商業持有的3151萬平方米物業統計,每平方米物業價值僅為7707元,這顯然是對以騰訊公司為代表的投資方極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而從財務數據來看,萬達商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298.55億元,實現凈利潤328.85億元;此外,根據王健林在年會上公布的數據,2017年內萬達商業地產收入達到1125.4億元。
杜可君同樣看好騰訊公司與萬達集團的戰略合作,他對《紅周刊》記者說,騰訊的發展理念是要形成萬物互聯,實現人、企業、服務的相互連接,目前騰訊已經經過了用戶的原始積累階段,并且形成了人、企業、服務初步的互聯互通,但如果要進一步實現變現,就必須要尋找支付場景。目前線下支付場景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所以騰訊必須快速布局。“另外,對于騰訊等巨頭來說,一旦萬達商業登陸資本市場,將會獲得豐厚的投資收益。”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與萬達集團攜手的同時,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騰訊公司投資的“獨角獸”紛紛迎來上市潮。其中,2017年9月28日,眾安保險(眾安在線)在香港上市;10月23日,閱文集團在香港進行IPO,11月8日赴港上市;11月9日,搜狗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11月16日,易鑫集團登錄香港資本市場。而參投公司的密集上市,也讓騰訊公司賺了個盆滿缽滿。《紅周刊》記者梳理后發現,目前這4家上市公司已經為騰訊公司帶來了超過460億元的投資收益。(見圖4)
在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搜狗等公司相繼上市后,騰訊旗下的其他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上市。而據彭博社報道,騰訊把旗下QQ音樂業務與中國音樂集團(CMC)合并而成騰訊音樂,已邀請投資銀行參與其規模最少10億美元的IPO計劃。據報道,騰訊音樂正在考慮2018年在香港或紐約上市,預計騰訊音樂全年營業收入將超過180億元,凈利潤將達到31億元。
一眾參股公司的上市,讓騰訊公司回報豐厚,但這對于“巨無霸”騰訊來說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與正在逐步實現商用化的微信平臺類似,騰訊的投資體系也已經滲透至我們“衣食住行”的每個角落(見圖5),而這也反過來進一步促成了騰訊股價的持續攀升。在這樣的背景下,騰訊公司的發展似乎遠未達到“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