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弋尋
自“熔斷”事件后,本周市場再次出現了羊群效應踩踏所致的非理性下跌,探查這一走勢的成因,除了兩周前提到的大盤和創業板等“再次回落震蕩、消化階段獲利籌碼和進行底部構筑及確認”的趨勢影響,年底業績扎堆變臉、股票強平被動減持等雷區連爆所刻意營造的恐慌氛圍則是更重要的利空因素。而后者所招致的本周的極致市場表現,對后市仍有深遠影響。
勿踏入仍在引爆的“雷區”
總體上,雖然后市仍是在醞釀較大行情的過程中,未來也有望繼續逐級震蕩向上,短期來看,隨著市場情緒的再度轉弱及周四券商、周五銀行股出現跳水,雖然大盤周五收盤顯示有反彈要求,且有國務院推進滬倫通、新華社喊話“扇貝”、創業板基金被瘋狂增倉等暖意,但整體市場的再度恢復和趨勢性上行還需時日。短線上,建議繼續控制倉位,回歸理性思維,繞開雷區和相關概念股,把關注點向主流資金關注的“創業板+藍籌”“次新+藍籌”等概念股傾斜,等待機會再起。
業績“變臉”、股份遭強平、資管(信托)計劃上演清倉式減持,是周三周四百股跌停的主要誘因,雖然資管(信托)一事已被認定為傳聞,且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了交易所追查其“四季度虧損原因”的關注函,但徹查尚需時日,置身于大雷區中,投資者應嚴格約束自身,先確保“活著”。
減持新規發布后,今年1月31日出現近80家公司晚間掐點公告“變臉”,其中預告虧損超過10億元及超過5億元以上的個股多達50余只,部分公司以業績變臉為名行掏空上市公司之實更令投資者不寒而栗。但監管仍在路上,投資者仍需等待;而高質押率個股的爆倉風險,在年底前后已多次提醒。近來因強平被動減持的順威股份、千山藥機,其股價均已從近期相對高點下跌了67%、66%。部分上市公司則借機停牌,其后市風險猶在。
在殺傷力上,相較于已經明朗的高比例質押遭強平被動減持,“不明真相”的資管去通道中清倉式強平減持傳聞卻更令市場恐慌至極。目前來看,新規涉及的上市公司并非是在公告時點減持(后延),實控人減持為大宗交易方式不會對二級市場形成拋壓,大宗交易接盤方未必從二級市場拋售等規則并不為市場所熟知,故在周四涉及55只資管計劃、64只信托計劃股閃崩后,相關620家含資產管理計劃、761家含信托計劃個股應格外謹慎視之。而與之密切關聯又未被完全統計的員工持股計劃亦需留意(如樂視員工持股計劃對應的信托項目目前已暴跌70%),相關風險亦或會引爆。
“藍籌+創業板/次新”等概念
獲主流資金青睞
資金面上,青睞藍籌品種的國家隊、公募、QFII、企業年金、社保基金等,有集體轉向創業板指數權重個股、創業板“藍籌氣質”股以及次新藍籌股等新“藍籌”處女地布局的跡象。公開數據顯示,創業板基金、深股通等資金在恐慌性拋盤中正大舉進入該板塊。除創業板基金本周三前已連續四個交易日凈買入33億元外,深股通本周亦繼續增倉,僅周四一個交易日即凈買11.53億元,創下1月17日以來新高。
與資金面交相輝映:長周期上,2015年9月2日的1779點后,創業板指數分別于去年的1月20日、6月2日和7月21日形成三次持續的底背離;短周期來看,1641點后,創業板日線級別隨后亦已形成三次底背離(兩周前即已明確過)。本周創業板指數已盤中再次趨近上述低點。如果本次創業板借助恐慌在盤中擊穿或再度靠近1641點,則將迎來大周期、小周期同為第四次的明確的底部確認。有鑒于此,次新藍籌作為近期的相對亮點可在后續繼續關注(包括高送轉次新等)。不過,因受到停牌監管(次新股永吉股份三漲停遭停牌核查、風語筑高送轉公告后即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導致股票停牌)的影響,短線應勿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