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藍籌調整是低吸機會
主持人:本周盤面大變臉,一改年初以來的強勢,出現大幅調整,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袁月:上周在文章中提示了指數有調整的需求,不過在非理性、恐慌情緒蔓延的作用下,本周滬指的調整幅度還是要比預想的大,這樣的話雖然會延長調整的時間,但總體的趨勢沒有破壞。
換個角度想想,出現調整才是機會,只不過這個機會還是要區別來看。對于權重、藍籌是機會,但對于多數題材股不是。有些投資者還是改不掉上漲激動追高買、下跌害怕不敢買的毛病。
雖然滬指也出現調整,但上證50指數的調整幅度并不大。再看看大地產、大銀行板塊,多數個股本周還是實現上漲的,包括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如煤炭的中國神華、水泥的海螺水泥、鋼鐵的寶鋼股份都在不斷創出新高。觀察其中的特點,無非離不開低估值、業績和形態。
這個思路已經說過很多次,但是有的投資者還是不能轉變思路,依舊覺得小而美。理由無非也就是大盤股漲幅多了,小盤股超跌了。單純就這個觀點來說肯定沒錯,但這是需要考慮時間成本的。漲幅大也會再繼續漲,超跌也不一定會馬上反彈,這種轉換需要一個過程。目前看大盤藍籌的趨勢還在,而多數題材股沒資金關注的現狀也沒有改變。
主持人:確實是這樣。風格切換肯定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現在看主板只是正常的調整,但創業板卻出現新低。
袁月:關于創業板的觀點近期一直都比較明確,之所以能創新低,也是說明資金關注度低,其作為配菜的地位目前沒什么改變。絕大多數個股都是下跌趨勢、不斷破位、成交量低迷的走勢,只有少部分個股是有資金關注、符合總體大思路的,多數集中在創藍籌、影視、醫藥等板塊。比如光線傳媒、樂普醫療等,還有之前文章說的湯臣倍健,目前停牌是因為公司在籌劃收購澳大利亞的一家益生菌企業。
警惕題材股的流動性風險
主持人:本周個股再次上演極端行情,這不禁讓我想起2016年年初時的情景!
袁月:只是似曾相識,但還是有區別。周三百股跌停的時候,主要是源自業績地雷,要么是一年虧掉之前幾年的利潤,要么就是這個不見了、那個又蒸發了。總而言之,就是業績不及預期大幅虧損,這個想不跌停都難,畢竟現在是以業績為主的投資風格。
之后兩天,跌停個股家數依舊很多,除了業績地雷持續發酵的因素外,也有之前一直強調要遠離的莊股,比如德美化工、鳳形股份等,一旦下跌就是閃崩加一字跌停的節奏,投資者根本沒時間離場。
當然周四也有信托被強制平倉的傳言,雖然后來這個消息被辟謠,但無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跌停,這些股票都有一個共性:流動性較差,這還是要引起投資者重視。盤中跌停的時候,都是幾筆所謂的大單就能打到跌停板,但這些大單資金也只有幾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這說明盤中的承接力度很差,即使跌停了也沒有資金愿意買入,反而還有更多的資金想出逃,這樣的結果就只能是惡性循環。
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這些股票無論是業績還是形態都不符合當下的投資風格,沒有大資金的介入,自然下跌時就不會有資金抵抗。所以,“低估值、業績為主、趨勢為王”的理念還是必須要繼續堅守的。現在公募基金發行比較火爆,上百億的規模一天就能銷售一空,對于這些場外資金來說,進場首選一定是流動性好的品種,這樣才方便進出。
對于創業板那種成交只有三四千萬的股票,先不考慮這種股票的基本面和形態,這么低迷的成交額怎么能讓大資金在短期內完成建倉呢?所以想明白這個問題,就知道接下來的主線是什么!總之,對于大藍籌的觀點還是要堅持分批建倉、逢回調低吸、不追高的原則,耐心持有,波段做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