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超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高層建筑工程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樁基施工作為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技術,其施工質量的優劣將對建筑工程使用年限等造成極大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高層建筑工程有了更高地要求。
關鍵詞:建筑工程;樁基礎;施工技術
1 前言
在長期的實際施工中我們知道,建筑工程的穩定性、整體質量幾乎取決于樁基施工工藝。現今我國很多建筑工程問題頻發,而究其原因則都是樁基穩定性差,因此樁基礎的質量決定著整體工程的質量。除此之外,樁基礎施工對于工程總造價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一現象在地質狀況較差的區域表現的更為明顯。所以,科學合理的運用樁基施工工藝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更好的保證工程質量,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更好發展。
2 樁基礎施工技術概述
2.1 概念
所謂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其實就是利用基樁和連接于樁頂的承臺實現地基土地結構處理的施工技術。在該結構中,樁基礎需要發揮連接建筑工程與地面的作用,能夠防止建筑結構出現沉降。目前,可以使用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包含單樁基礎、低承臺樁基礎和高承臺樁基礎等多種施工技術。其中,單樁基礎就是利用樁和樁連接的基礎,低承臺樁基礎為利用承臺地面與土體連接,同時樁身完全在土中的基礎,高承臺樁基礎則是承臺高于地表的基礎。
2.2 特點
從技術特點上來看,樁基礎施工需要使用具有較強承載能力的樁基。所以,無論是在硬質粘土還是堅硬基巖的地層中,其使用的樁基都需要發揮承載上部結構的作用。而各單樁都需擁有較大豎向承載力,以免出現傾斜或沉降等問題,從而為上部結構保持穩定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各單樁都需要有一定的橫向承載力,以便進行由臺風和地震等災害引起的水平荷載的抵抗。此外,在樁基礎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將其牢固嵌入在堅硬的基巖上,以便使其能夠不受土層下陷偏移的影響。
3 樁基礎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3.1 施工準備
在建筑工程中應用樁基礎施工技術,需要預先完成施工準備工作。
首先,需要詳細勘察施工現場,以便掌握現場詳細資料數據,從而為施工方案的編制提供科學指導。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完成地質條件、水文情況、氣候環境等內容的勘察,然后通過綜合分析勘察數據確定樁基礎施工的類型、深度等內容。同時,還要加強周圍環境勘察,以便了解建筑物與周圍物體的距離,繼而在做好施工防護的同時,掌握地下管線分布情況。
其次,需要完成施工方案的編制,以確定施工類型、方法和施工設備,從而確保工程施工的實用性、經濟性和環保性。為確定施工技術參數,還要開展基樁試驗,以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
再者,需要做好施工設備性能的檢查,必要時需要開展相關試驗。設備進場后,則要加強維護保養,以確保設備處在待用狀態。此外,在施工前需要做好現場清理,確保材料和設備運輸擁有便利的交通通道,以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最后,需要做好放線定位工作,即按照設計要求完成所有樁的標高記錄,然后確定水準點,以便加強施工標高的控制。確定樁位時,需要在地基表面設置方格控制網,并且沿著軸線方向和設計尺寸對樁進行編號,然后利用打樁機確定樁的位置。
3.2 灌注樁施工技術的應用
在清理完場地,并根據圖紙放線后就可以進行基槽開挖工作,為了能夠確保工程進度,可以采用機械開挖、人工休整和局部挖土結合的方式進行施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土質情況,對建筑區域內的雜土進行甄別,選擇可用土堆放在附近,以便回填使用。并且在基槽開挖接近底層時,要及時停止機械開挖,對槽底標高進行測量,若槽底標高已經達到規范要求,就可以盡早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防止由于地基基槽長時間暴漏在外部出現雨水浸濕等現象,影響地基承載能力。之后是基槽釬探施工,但在進行這一項工作時,要判斷土層下部土質是否與表層土質相同,有無軟土土層和人工活動遺跡,并檢測建筑區域內是否存在管網等人工構筑物,根據具體位置進行施工。
當基槽釬探結束后,就需要對基槽進行檢驗,對于地基基礎施工而言,地基驗槽是保障施工質量的重要措施。其檢驗的重點是觀察基槽平面尺寸與標高是否和圖紙設計需求一致,在或者對承重墻、柱基以及其它受力部位進行檢驗,確保基槽承重能力沒有問題。其次檢驗槽底是否挖到底部,是否還需要繼續下挖和處理,同時也要注意槽底是否存在積水問題,也就是所謂的橡皮土現象。使用灌注樁施工技術進行樁基礎施工,可以使用沉管灌注樁和鉆孔灌注樁這兩種施工技術。使用沉管灌注樁,具有工藝和操作簡單的特點,只需要借助外力將樁打入指定土體位置。但受到外力作用,樁基容易被損壞,所以施工時需要加強樁錘力度控制。目前,可以使用復打法、單打法和反插法等工藝。
3.3 預制樁施工技術的應用
使用預制樁施工技術,需要根據工程對樁基要求提前完成樁基制作。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則可以直接將預制樁打入地層。目前,可以采取鋼管預制樁和混凝土預制樁兩種施工技術。使用前一種施工技術,主要可以使用H型鋼樁和鋼管樁,通常只在特殊工程中使用。使用混凝土預制樁,需要選取堅固和耐久的混凝土進行樁的預制。在打入樁時,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樁尖方向打樁,并將預制樁索具捆綁在樁上端吊環附近30cm范圍內,以確保樁尖與樁位中心垂直對準。將樁緩慢插入土體中后,需利用小落距完成1~2次錘擊,并確保樁身垂直度不超出0.5%。然后,可以使用落距小于1.0m落錘打樁,從而形成樁基礎。灌注時,則需要從樁頂灌注。目前,可以使用的沉樁方法包含靜力沉樁、振動沉樁等。在沉樁過程中,為避免土層遭到破壞,需要完成沉樁順序合理規劃,并且合理確定樁基數據和間距。為達成這一目標,在施工前需要完成施工區的探查,并利用全站儀進行樁點位置放樣校核,然后鋪設20cm碎石壓實,從而完成網格控制。
4 結語
樁基礎技術確實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不過施工方若能提高對樁基礎技術的應用重視力度,認真負責地妥善處理各種問題,在樁基礎施工中不僅做好準備工作,提高樁基礎承載力計算的準確度,還對預制樁施工技術和灌注樁施工技術進行靈活的運用,就可以保證樁基礎技術的施工質量,確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蘇寧.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樁基礎施工技術分析[J].新課程學習,2014(1).
[2] 殷文俊.樁基礎施工技術現狀以及趨勢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0(10).
[3] 余宏.淺談高層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J].科技風,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