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明
12月17日,曲線上市剛滿一年的房產中介公司我愛我家連發23條公告,意欲收購擁有2400家加盟店的房產中介服務商中環互聯。我愛我家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收購目的是為了擴大自己在三四線城市的布局。不過,與其發公告的熱情相比,我愛我家公布的并購預案卻極為簡略,交易價格和標的公司相關財務數據,以及業績承諾的具體金額均未做明確披露。
對于此次并購,《紅周刊》記者在深入研究相關財務報表和資料后注意到,并購方我愛我家目前可謂是苦惱纏身,在房地產新房、二手房市場近兩年緊縮下,公司經營持續承壓,此前曲線上市所做的業績承諾能否順利完成存在一定變數,而股市的持續下跌,也給其大股東高比例股權質押帶來爆倉風險。與我愛我家類似,中環互聯在經營上同樣面臨著新房、二手房市場緊縮危機的影響,表面上看,近幾年業績持續高增長,但實際上梳理其相關信息可發現,有部分信息內容值得推敲。
2017年,房產中介領域發生了首次并購,上市公司昆百大宣布收購房產中介我愛我家,當時,我愛我家承諾,重組完成后的2017~2019年的凈利潤達到5億元、6億元和7億元。2018年,昆百大正式更名為我愛我家。
據房產中介我愛我家數據,其2017年實現利潤約5.07億元,剛好完成業績承諾。2018年,在完全并表后,上市公司我愛我家(含原“昆百大”業務)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出現猛增,其中,營收達53.3億元,同比增長741.86%;凈利潤3.66億元,同比增長1189.71%。其中,子公司“我愛我家”業務貢獻營收45.49億元,貢獻凈利潤3.3億元。
從數據來看,子公司“我愛我家”業務貢獻在上半年已經撐起了上市公司的業績,并完成自己過半業績承諾,但在房地產寒冬加劇下,下半年能否實現業績承諾卻是個未知數。最新數據顯示,房地產市場不僅“金九銀十”銷售下滑,即便傳言地產放松的12月中上旬的數據也不樂觀。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統計數據,今年10月份,北京、杭州、深圳、成都、南京、蘇州等受監測的10個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為3.9萬套,環比下降25%,同比下降9%;12月中上旬,包括北京、深圳、廈門、青島在內的13個受監測城市二手房整體成交同比下降21.2%,環比下降4.2%。就全年累計情況看,截至2018年12月20日,全國13城二手房整體成交同比下滑了9.7%。面對如此行業寒冬,子公司“我愛我家”能否順利完成2018年業績承諾,是存在一定變數的。
此外,《紅周刊》記者在查詢相關數據后發現,雖然并表后的上市公司營收出現大規模增長,但若分析這些數據間的匹配關系時,其中存在一定的疑點。

以2018年上半年為例,我愛我家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32989.31萬元(見表1),考慮到服務行業國內6%的增值稅稅率,則我愛我家含稅營收為564968.67萬元。同期,我愛我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14391.81萬元,預收款項比2017年減少了6714.54萬元。由此可推算出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了521106.35萬元。將含稅營收與現金流數據勾稽,有43862.32萬元含稅營收未收到現金流入,理論上,這將會形成新增債權,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即同期應收款項應該相應增加43862.32萬元。
可事實上,在資產負債表中,我愛我家2018年上半年的應收款項(含壞賬準備、應收票據)總和為142385.33萬元,相比2017年末同項數據僅新增了26913.57萬元,這與理論上應新增的43862.32萬元差距較大,兩者間相差了16948.75萬元。即便是考慮到我愛我家披露的170萬元應收票據背書問題,則差額也未縮小多少。
當然,子公司“我愛我家”門店中還有五分之一為加盟商收入,可即便我們考慮到了我愛我家門店收入有五分之一為加盟商收入,且這部分門店收入的增值稅按小額納稅人規??紤],即以3%征收,則45.49億元營收中仍有1.42億元營收沒有獲得相關現金流和債權數據的支撐。而若按上市公司整體營收53.29億元(包括昆百大營收)的五分之一收入確認為加盟商所貢獻的營收來計算,則整體也有1.38億元營收沒有獲得相關現金流和債權數據支撐,存在虛增的嫌疑。
既然有如此多的營收存在虛增的嫌疑,那么也就不能排除凈利潤數據也有虛增的可能,而在營收和業績都有虛增的質疑下,子公司“我愛我家”能否在2018年末如期完成業績承諾要求就有很大變數,若一旦不能完成,則業績承諾方將進行業績補償。
根據2017年的并購方案,業績承諾補償義務人為劉田、張曉晉、李彬、茂林泰潔、新中吉文、達孜時潮、陸斌斌、徐斌、太和先機,他們承諾一旦標的公司業績不達標,屆時將按約定的方式對上市公司進行業績補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或消除商譽減值的風險。可是需要注意的是,自從我愛我家高溢價被昆百大收購后,其原先的創始人和股東很多已經套現離開,現有的大股東們則質押了手中大部分股票。以目前的掌舵人謝勇來說,手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已經全部質押,而關聯方西藏太和先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同樣質押了自己90.25%的股份。在目前股價持續下跌中,以及未來行業仍將經歷數年寒冬下,這些股權高質押股東未來能否有能力解押,或能否有能力進行業績補償仍是個未知數。
在此次并購預案中,我愛我家表示,公司將通過并購中環互聯擴大自己在三四線城市的布局。然而,樂觀的預期市場卻不買賬,股價仍在繼續下行中。那么,擁有2000多家加盟店的中環互聯資產質量到底如何呢?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環互聯2016年掛牌新三板,2018年12月6日終止掛牌,單從其業績表現看,近幾年發展可謂迅猛,2013年時凈利潤還為虧損,到了2017年,其凈利潤就達到了4715萬元。據其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49億元、2.29億元、1.54億元,同比增長111.76%、53.44%、56.0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22.3萬元、4715.45萬元、2853.95萬元,同比增長34.8%、46.34%、86.5%。表面上,中環互聯經營和業績在近幾年維持了高速增長,可實際上,《紅周刊》記者在梳理其在新三板掛牌時所披露的采購數據時,發現其中卻存在明顯異常。

中環互聯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中環互聯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分別為418.84萬元和430.98萬元(見表2),占年度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6.52%和4.59%,由此可推算出這兩年的采購總額分別為6423.93萬元和9389.54萬元,因其披露的前五大供應商為信息咨詢服務部,以服務業6%增值稅率測算,其含稅采購總額分別達到了6809.36萬元和9952.92萬元。
同期,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3037.89萬元和4641.15萬元,剔除這兩年預付款項減少的84.47萬元和134.69萬元影響之后,則與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達到了3122.36萬元和4775.84萬元。將含稅采購總額與現金支出勾稽,含稅采購比現金支出分別多出3687萬元和5177.08萬元。理論上,這將體現在2016年和2017年應付款項增加額上。
可事實上,這兩年的應付款項(未披露應付票據)僅分別為727.08萬元、664.71萬元,同期僅增加了609.41萬元和-62.37萬元,這明顯與理論上的新增金額不符,甚至應付款項總額都比新增金額少了很多,分別少3077.59萬元和5239.45萬元。如此結果說明,中環互聯在這兩年中,分別有3077.59萬元和5239.45萬元用于采購的金額不知去向。對于這點,在這次并購方案是否需要給予明確解釋呢?
除了采購數據上的存疑,《紅周刊》記者還發現中環互聯在三四線城市的擴張和布局也是有一些疑問的。在證監會的問詢函中,就提到中環互聯的2400多家門店是在近一兩年快速增長的。
2016年初,中環互聯門店數量還為1000余家,到了2018年10月末就迅速擴張至2400多家。若按2015年底中環互聯門店為1000家計算,2015年總營收7065.96萬元,粗略計算,平均單店營收為7.07萬元,因未公布2018年前十個月營收數據以及2018年上半年門店數量,保守估計2018年上半年門店至少為2000家(建立在2018年6~10月門店迅速擴張400多家基礎上),那么按照上半年總營收15421.79萬元粗略計算,平均單店營收在7.71萬元,這較2015年底并沒有太大幅度的提升。但若按2018年上半年已開2400家門店計算,則平均單店營收卻低于2015年,僅為6.43萬元。如此結果是否意味著,中環互聯業績增長只是建立在門店數量猛增的基礎上,而單店實際業績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扇粽娴娜绱耍托枰紤]房中價門店數量多少是與房地產行業景氣度高低密切相關因素,則在未來幾年地產行業大概率仍在緊縮背景下,其門店數量還能否繼續高增長是存在變數的,進而也意味著其營收和業績增長能否保持高增長是存在很大變數的。
此外,我愛我家在并購中環互聯時,曾稱為了擴大在三四線城市的布局和競爭力。但據中環互聯近幾年財報,其布局城市主要就是江西和湖南,2016年,兩省營收占比達到85.6%,2017年則為67.7%。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公司在湖南地區的營收為4620.7萬元,占比約30.88%,2017年營收降為4501.2萬元,占比也減少為19.61%。問題是,2016年、2017年湖南重點城市長沙正處樓市爆發期,而公司營收卻在減少,而這就需要公司披露更詳細區域門店布局及營收數據加以論證了。
在中環互聯的大本營江西南昌,2016年二手房市場還較為活躍,成交32787套,成交面積303.8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1.17%、41.85%,但到2017年,隨著政策趨嚴,二手房市場也面臨較大壓力,比如2017年12月,南昌二手房交易量就同比下降超四成。然而中環互聯在江西市場2016年、2017年營收卻分別達到了8210.2萬元和1.1億元,逆市爆發,對此,也需要公司披露更多數據去佐證。
總之,在2018年樓市繼續嚴監管下,中環互聯上半年業績卻總能保持逆市高增長,其中的原因是需要更多數據和資料解釋的,而下半年還能否保持這一高增速,是有待觀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