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如
半年前,六間房和花椒合并,我出任了集團的CEO。外界或許好奇為什么兩家會合并,其實這個想法去年就有了,是雙方的一種主動行為。2015年,六間房被宋城演藝收購,就此進入A股市場。在過去4年,六間房天天為利潤而活,因此不敢嘗試所有的市場、業務機會,放棄了各種創新。去年我們就討論,認為公司還有更大的價值,要去釋放這部分能量,首先就要從結構上釋放,從A股拆分出來。就在這個時期,作為創業公司,花椒用了3年就迅速崛起。直播風口這幾年里,周鴻祎個人對花椒的投入程度很高,經常熬夜自己研究產品。正是因為老周個人對于直播浪潮的正確判斷和投入,所以花椒早期基本面足夠好,團隊整體水準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最終,六間房選擇和花椒合并,實際上是因為我和周鴻祎對這個行業看法的趨同。
我們都覺得,直播行業這么多年一直以主播為中心,接下來會被內容化的趨勢改變,直播行業會迎來一次大的內容升級。這是所有從業者的機會,我們管它叫直播綜藝。它不是之前一些平臺做的把傳統綜藝搬到直播平臺,而是在娛樂直播的基礎上誕生出具有強交互屬性的內容,去年的直播競答就算是一種直播綜藝。我和老周一致認為,直播綜藝會是一個很大的機會,達成這個共識后,交易就已經確定了,剩下的都是細節。種種原因累積起來,決定了這兩家公司應該合并,最終由我來做CEO。
我認為,直到今天,花椒都不必急著去做利潤,我們賬上還有足夠多的錢,這個時候不要亂花錢,但在業務上要更多地去投入新項目,不要守利,利潤沒有意義。我們這兩個團隊其實有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在了創新上,一半以上都是服務創新。去年,花椒做了百萬贏家的直播活動,積累下了大量的數據,老周對內容十分敏感,他很知道這些數據的重要性。我們都覺得這個行業需要做規模,要看到更多的數據,合并更多的資源。
我對直播是有行業情節的。2010年我去美國領一個獎,當時大家都在說中國互聯網的所有模式都是從美國學來的,但直播不是,直播是中國的一個本土模式。直播的本質是一個大眾舞臺,中國的民間演藝有千百年的歷史,上面的人表演,下面的人扔金戒指打賞。后來,民間演藝因為社區的消失變得少見,但人們仍舊有這種傳統和需要,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滿足這個需要,直播平臺就是基于這種需要去構建。我們的產品是提供一個大眾舞臺,讓那些想獲得存在感的人到這里展現自己。直播產品的核心構造就是為用戶提供存在感。
秀場直播是一個非常符合人性和具有生命力的模式,它吸納的是30歲到50歲這個階段的人群,這個人群有時間和精力在匿名社區里經營比現實生活更大的威望和存在感。有人覺得這一代年輕人將來不會看秀場直播,其實不是,每一代人都有他的時代特征,但人性是不會變的,等90后到了年齡,也會成為秀場直播的用戶。秀場直播還會蓬勃發展,因為它是一個新興行業。
但直播并不完全只有秀場,秀場只是今天直播里的一個主流形式。央視最賺錢最有影響力的內容比如奧運會、春晚、世界杯也是直播內容,因為直播是視頻的最高級形式,它擁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我和老周都看到直播內容化的趨勢,我們很期待這種變化。但是需要把握變化的微妙分寸,比如什么時間變化到什么程度,是找出新的業態還是在傳統的業態上迭代,這不是我們能操縱的,需要跟著市場走。從直播行業的長遠方向考慮,我們需要讓它更健康合理地去創新。我和老周都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我們決策事情的排序是業務、員工、股東,是否上市要綜合這幾方面利益。
今年是我做視頻行業的第12年,視頻行業每年都會舉行一個大的座談會把所有視頻創業者聚在一塊討論行業,這個會開了7年。7年里,和我同桌的人來來走走,我曾經的老板馮波經常會用一個詞叫“行業的使命感”,我覺得這個詞或許能表達我對這個行業的感情,我覺得這個行業后面還有很多的變化,我留下來是因為覺得這事沒做完,我想把它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