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從首家退市央企到“重新上市第一股”,長航油運殺了個漂亮的回馬槍,在三個月后公司將再度“返航”A股。對試圖重新上市的三板公司來說,長航油運讓大家看到了咸魚翻身的希望,但長航油運的情況相比老三板大部分公司來說要有特殊性,“長油經驗”很難大面積重現。相比重新上市本身,長航油運提出的一系列穩定股價的機制更誠意十足,遠比股價一時的漲跌重要,值得市場各方認真思索。
對于退市到三板的公司來說,重新上市無疑是積極追求的目標。從2006年的龍滌股份開始,就有三板公司陸續朝這一目標邁進,但直到如今才有長航油運修成正果。但長航油運的重新上市卻并不出人意料,一方面源自央企的雄厚背景,另一方面則來自業績持續盈利的底氣。在大股東和主業沒有變更的情況下,長航油運實現了連續三年盈利,按照相關規定已經符合重新上市的標準。只要公司提出申請,有關部門不可能也沒有理由去卡。
但相比長航油運,其他三板公司的恢復上市步伐卻顯得步履維艱。比如由創智科技退市而來的創智5,已經多年扭虧,卻一直沒有實現重新上市。事實上,根據滬深交易所的表態,重新上市不是僅僅扭虧為盈,“在形式上、數字上達到部分重新上市申請條件”就可以咸魚翻身,而是需要對主營業務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公司治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審核。顯然,監管層允許退市股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申請重新上市,并不意味著鼓勵退市股大面積復活。對于大部分的三板公司來說,退市前主營業務已經普遍惡化,甚至存在原大股東占款等現象,和長航油運此前僅僅是因為行業景氣周期變化導致的持續虧損不同,無論是主業的持續性還是公司內部治理都存在重大瑕疵。因此,長航油運的重新上市,更多的是自身因素形成的個例,很難在三板中大面積的復制。
正因為長航油運的重新上市被市場充分預期,在三板掛牌期間股價已經出現一輪炒作,停牌前的2017年2月27日股價已經沖高到4.31元,比2015年4月20日三板掛牌首日的0.87元大漲3.95倍(見附圖)。這一絕對價格雖然不算太高,但也超過了滬深兩市600多家上市公司;從估值來看,這一價格也已經和A股同行業的上市公司完成了接軌。從長油三季報來看,4.31元對應73倍多的市盈率,以及5.98倍的市凈率,遠超滬深兩市的平均水平;而同行業的長航鳳凰,市盈率約為38倍,市凈率約為8倍,皖江物流、寧波海運、中遠海發等同行業A股公司的估值更低。顯然,長航油運在三板的股價已經提前表現,和A股基本接軌甚至還有高估之嫌。
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長油在三板市場表現相對強勢之外,停牌期間A股出現大幅調整也是重要原因。從長油停牌的時間算起,長航鳳凰從8元左右下跌到如今3元上下,跌幅超過一半,而長油卻因為停牌無法釋放調整的壓力。如果三個月后重新上市,大盤或航運板塊又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長航油運的股價也將面臨“天花板”,過度高開反而隱藏調整的壓力。
在實現意料之中的重新上市,且股價基本接軌之后,長航油運重新亮相A股市場后或許不會讓投資者有更多的超額收益,但這正是市場進步的標志。如果存在過大的價差,無異于鼓勵退市公司進行制度套利,而A股和三板價格接軌則會打破這一套利機制,如果基本面不佳在哪掛牌都無法獲得不合理的高估值,這對投資者來說相當于減少了泡沫輸入股市,屬于一大利好。
而長航油運重返A股更大的亮點則不在于重新上市本身,而在于公司為穩定股價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方案。其中包括預判未來三年的營收和凈利潤,讓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發展狀況和股價有合理的預期;回購注銷減資,不低于回購方案公告前三年平均凈利潤的30%,讓投資者可以清楚計算回購股份的金額和用途;限售期和股價掛鉤,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三板停牌前4.31元價格的50%,控股股東延長鎖定期6個月。這三大舉措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公司對維護股價穩定的決心,雖然回購金額和凈利潤掛鉤,在利潤沒有大幅增長之前回購數量相對總股本來說不會太高,但卻是反映出公司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夠拿出的可行方案。這點遠比一些給出過高承諾,最終落實比例極低的公司來說,更顯得誠意十足。
無論是讓垃圾股退市還是讓恢復盈利能力的退市股重新上市,這些措施最根本是要提升市場整體基本面。因此,“長油經驗”盡管很難在三板大面積復制,但其在重新上市之后的股價穩定方案,更值得市場各方關注。在注冊制試點即將上路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想要贏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除了基本面的提升之外,也通過一系列措施讓股東利益得到保護,而這遠比股價一時的漲跌更重要,這也是“長油經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