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
周五,市場雖然大幅反抽,但近期A股市場調整的趨勢仍較為清晰。在此背景下,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防御品種醫藥股的走勢也是隨波逐流,以艾德生物為代表的一批業績低于預期的品種跌幅慘烈,如此現象加劇了市場參與者對醫藥股股價前景的擔憂,甚至有了一定的恐慌情緒在發酵。不過,熊牛循環,當股價持續急跌之后,往往也孕育著新的投資機會。
對于醫藥股近期的不佳走勢,分析人士認為這不僅僅存在市場情緒的原因,也有行業本身的因素,醫藥行業政策所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對醫藥行業的發展前景、二級市場的投資邏輯均產生深遠的影響。
比如說在前段時間,因為醫藥行業的帶量采購政策就導致了醫藥類企業盈利格局的巨變。因為帶量采購意味著沒有經過一致性評價的相關醫藥類企業將退出醫藥市場。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甚至包括一些醫藥類上市公司的相關醫藥產品因未通過一致性評價而在未來數年內將難以在醫藥市場立足。如此變化將帶來兩個后果:一是醫藥行業的利潤將向頭部公司聚集。因為一個藥品的一致性評價費用基本上在800萬元以上,能夠支付較為豐富產品管線的企業,必定是實力雄厚的頭部公司。二是醫藥行業的高盈利能力將大大萎縮。因為帶量采購之后的藥品價格將大幅下降,以往醫藥產品50%甚至更高的凈利潤率將降至20%,有點類似于普通工業制造類個股。
醫藥政策的變化對二級市場投資邏輯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凈利潤率的下滑必然會帶來ROE(凈資產收益率)的下滑,如此會帶動二級市場的估值坐標的下移。在以往,得益于高企的ROE,醫藥股的市盈率大多在40倍甚至更高,現在ROE下來了,那么,市盈率坐標也會隨之下滑,而這恰恰是近期醫藥股大幅走低的邏輯。至于整個A股市場低迷的行情氛圍,則是放大了盈利能力下滑預期所帶來的調整壓力而已。
醫藥行業產業政策的變化將使得醫藥類上市公司的戰略方向出現實質性的變革,即從以往的注重仿制走向創新。在帶量采購大背景下,仿制藥的藥品價格會持續下移,盈利能力也在下移中。為追求高盈利能力,獲得二級市場資金的青睞,醫藥公司必須走創新藥品的方向,由此就讓醫藥行業未來的的創新趨勢變得更為清晰,進一步加大了醫藥行業的盈利向頭部公司聚集的趨勢。據此可推測,當前醫藥制造類上市公司只有為數不多的個股在未來的產業變革中獲得脫穎而出的機會。
與此同時,醫藥產業的技術進步也在改變著醫藥產業蛋糕。比如說目前的免疫醫療技術進步推動著腫瘤治療出現了革命性的變革,精準醫療也漸漸引起了市場參與者的注意。據此,越來越多的醫藥行業人士相信未來的癌癥將從致命病走向慢性病,帶癌生存的時間周期將拉長至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在此背景下,不僅僅是抗腫瘤藥的產業空間漸趨樂觀,而且還意味著檢測耐藥性、腫瘤指標的伴隨診斷的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所以,無論是產業政策還是技術進步,均在重塑產業格局,均在產生新的產業投資機會。而只有那些能夠積極跟隨或者能夠敏銳把握產業變革的醫藥類上市公司才會得到資本的青睞,二級市場股價也才會脫穎而出。
綜上所述,中短線來看,經過急跌后的醫藥股漸漸有了投資機會,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資機會并不會雨露均沾的,只有估值合理且契合了產業變革趨勢的醫藥股才有望成為未來行業的主角。
目前來看,有三個思路供市場參與者參考:一是產品管線豐富、有著雄厚資本實力進行創新的醫藥類個股,如恒瑞醫藥、科倫藥業、樂普醫藥等個股的未來股價表現可期待。二是體外診斷類個股。原因在于技術越進步、治療越復雜化,就越需要更為精準的診斷建議,對體外診斷產品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體外診斷類上市公司的市場需求將更為旺盛。其中,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包括伴隨診斷)等龍頭公司的股價表現或將超預期,安圖生物、邁瑞醫療、邁克生物、透景生命等個股可跟蹤。三是醫療服務類個股,未來的醫療服務將充分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技術進步,因此,通策醫療、愛爾眼科等專科連鎖業務股,恒康醫療、星普醫科等布局醫院業務的個股也均可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