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章
慘烈、血腥、踩踏……本周四A股跌穿熔斷大底2638點,3000余只股票只有不足70家紅盤,再現千股跌停,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5%!回頭看看今年前三季度A股的走勢,以上證指數為例,下跌幅度超過25%,這是在大盤藍籌白馬股創出歷史新高的基礎上出現的。然而,廣大中小投資者手中持有的絕大部分股票都是非權重非白馬的“雙非”概念股。所以說,今年以來廣大中小投資者遭受的損失要遠遠超過大盤指數的下跌幅度……在此基礎上十月份開盤又開始新的放量大跌,投資者現在是該割肉離場還是不動死扛?筆者僅以個人觀點與大家交流。
一、堅守藍籌白馬股,守得云開見月明。
盡管周四A股出現暴跌,但從板塊來看,下跌幅度最小的依然是銀行、家電、保險、釀酒、供水供熱與食品飲料。所以此類股尤其是這其中的白馬龍頭股更要堅定持有。從今年A股市場不斷加快國際化的趨勢來看,績優藍籌股與題材概念股嚴重背離的走勢仍將延續。
二、趁反彈遠離績差股。
今后的A股市場,不問回報與成長地爆炒題材概念股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暴跌必有反彈,趁反彈應及時出手題材概念股,不要留戀或猶豫。
三、激進投資者如何抓反彈。
暴跌一定會有反彈,尤其是股指破掉重要歷史點位之后,反彈的概率極大。不過建議絕大部分中小投資者不要參與這種“刃上舔血”的操作,反而要趁反彈減倉。個別心態較好的輕倉投資者可以對近期的熱點(如供暖供氣、鐵路基建等)加以關注,尤其是其中的次新股可操作性更強,不妨少量參與,注意及時止盈或止損。
彩虹總在風雨后,A股的下跌不可與美股同日而語,A股的下跌是在低位,而美股的下跌則是在高位。A股周四跌破股災大底,從10年一個周期來看,A股在中值偏下的位置,從估值來說,目前的A股也是具有投資價值的。不過,并不是所有股票在未來的行情中都會上漲,A股再也不會出現閉著眼睛就可以買股票賺錢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選擇要么就是讓自己成為成熟專業的投資者,要么就是把資金交給專業機構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