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龍
摘要:隨著畜牧業的持續發展,生豬飼養的經濟效益逐年看好,但是由于飼養條件和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豬場的經濟效益也不相同。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可知,在實際的養豬過程中,品種、飼料、環境、管理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專業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臨床經驗,根據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飼養管理制度,以期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生豬;飼養;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S82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4-0016-01
1 品種
豬場能夠選擇優秀的品種是養豬業成功的關鍵,品種的好壞都會對生豬胴體品質、生長速度、飼料報酬及繁殖性能等方面造成相應的影響。地方品種具有繁殖力強、適應性廣的特點,所以生長發育速度也比較可觀。實際生產中也通常從外地或者外界引進優秀品種,先隔離飼養,然后與本場豬混群飼養。此外,還可以進行品種改良,通過雜交的方式獲得瘦肉率比較高的品種,同時生長快、個體大、耐粗飼和較高的抗病率,這樣豬場可以獲得比較高的經濟效益。
2 環境
豬場在建造的時候就要選好位置,應該建設在遠離交通要道但是便于交通的地方,選擇環境清靜且干燥,背風、向光并且具備良好水源的位置。圈舍最好是水泥材料的,選擇坐北朝南的方向,保證舍內有良好的通風狀況、采光好;舍內的水料槽應該分開設置,還要額外為母豬配備保溫箱或產床。盡量保證圈舍能夠有冬暖夏涼的環境,適宜豬生存。豬場的生活區和生產區應該相對的區分開,并且要配備相應的生產設備。此外最好給豬場修建消毒池、下水溝、化糞池、隔離室、死尸處理池,并且要按照相關規定按時進行消毒清潔處理,盡量保證環境無污染源,定期進行相應的清掃消毒。
3 飼料
目前豬場飼喂給豬的飼料主要有預混料、全價料、濃縮料三種。預混料在豬的各個生理階段進行配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滿足豬對礦物質、維生素、香料、促生長劑、中藥等的需要。但是在實際生產中通常不會直接給豬飼喂,一般按1%的比例進行添加。濃縮料就是臨床上說的蛋白質飼料、精料,實際就是在預混料基礎之上將蛋白質飼料加入并且混合均勻使用,同樣是不會直接給豬飼喂,一般以10%—20%的比例進行添加。全價料也是完全配合飼料,主要就是根據豬各個階段的不同營養需要按一定的比例進行配合,其實就是在預混料的基礎上添加濃縮料和能量飼料和粗飼料,可以直接給豬飼喂以滿足豬生長發育對于營養的需求。
4 飼養管理
4.1 育肥豬
生產中應該保證供給育肥豬充足并且清潔的飲用水,條件允許的豬場應該設置自動飲水器。育肥豬的日糧應該根據料肉比和日增重的具體情況加以供應。實際臨床中還要經常觀察育肥豬的毛色和膚色的情況,如果表現異常應該及時對日糧進行調整。保證豬有合適的飼養密度,豬舍還要有合適的溫濕度,還要提供適宜的光照情況,同時保證通風換氣情況良好。豬群定期進行驅蟲處理,采用適宜的驅蟲藥物。
4.2 母豬
一般母豬通常有持續114天的懷孕期,懷孕前期的30天應該著重注意保胎預防流產的情況出現。供給孕母豬的日糧應該保證營養豐富,確保母豬采食好、休息好,不可以亂驅趕母豬進行運動,將母豬的睡床鋪墊舒適并且要求有清潔衛生的狀況,保證母豬的生活環境相對安靜,以預防母豬受到機械性刺激,從而引發高燒性疾病的情況。同樣每天都要將充足、新鮮的飲水提供給母豬,霉變腐敗的飼料一定禁止供給母豬食用。懷孕中期(31—90天)適當的給母豬采取限飼的方式,不可過多的飼喂。懷孕后期的25天要重點預防母豬發生早產、難產、死胎的危險情況。
臨產母豬需要適當的進行產前護理,主要應該考慮母豬的預產期和其乳房的變化情況,在生產前一周對圈舍進行徹底的清掃消毒,夜間由專人值班觀察母豬的各種表現,做好接產的一切準備。接產前應該對產床、母豬的外陰戶和乳頭用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措施。接產時應該用消毒液對用具、手、臍帶、尾巴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給仔豬進行斷尾和臍帶的時候如果有出血的情況,就需要用細線進行捆綁止血處理,可以在2天之后撤掉。
4.3 仔豬
剛出生的仔豬不具備很強的抗病能力,而大部分的抗體都是需要從母乳中獲得的,所以應該及時讓新生仔豬吃到初乳并且吃足。仔豬在吮吸初乳之前,可以采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于母豬的乳頭加以消毒,并且要把第一滴奶擠掉,并且給仔豬實施固定奶頭哺乳的飼養原則,仔豬出生后的2~4 h內盡量讓其吃足初乳。仔豬生長發育的速度非常快,自身的代謝情況也比較旺盛,通常可以在仔豬28天的時候并且體重達6 kg以上進行斷奶,此時單純的母乳已經不能夠滿足仔豬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在7天就實施誘食,到仔豬15日齡時學會吃料,22日齡之后可以完全脫離母乳,白行采食滿足生長需要。仔豬對于體溫的調節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在生產中應該做好防寒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