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波
摘要:糧飼兼用型玉米不但可以作為糧食,還可以作為優良的飼料來飼喂畜禽,具有應用廣泛,種植經濟效益高等優點,目前在我國種植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發生倒伏是玉米種植常見問題,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了解和掌握玉米倒伏的原因和抗倒伏技術非常重要。
關鍵詞:糧飼兼用型玉米;倒伏;原因;種植;品種;管理;病蟲害;抗倒伏;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4-0041-01
1 倒伏的原因
外界因素。大風天氣和大雨天氣是玉米發生倒伏的最直接的外界因素。每年玉米進入高溫多雨季節,也正是玉米旺盛生長的時期,此時玉米莖稈較為脆弱,遇風雨天氣極易發生倒伏。這是由于降雨后土壤濕潤,根系附著力減小,地面上部的支撐穩固作用減弱,另一方面風雨會對玉米的莖稈產生沖擊力和負重力,引起玉米發生倒伏。
品種因素。玉米發生倒伏還與玉米的品種有關,莖稈質量好、植株高大粗壯、穗位較低、根系發達的品種的抗倒伏能力強。有研究表明,植株的倒伏率與穗位、重心的高度呈正相關。并且同一品種不同地區玉米表現出來的特性不同,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種植區域選擇適宜當地的抗倒伏品種。
栽培管理??茖W合理的種植技術對于玉米根系的發育以及莖稈的健壯都非常重要,玉米根系的發育質量是影響玉米抗倒伏的重要因素,種植前對土地進行深耕細作,可以疏松土壤,促進根系深扎入土壤,因此在玉米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要適時中耕培土,疏松土壤,但是有研究表明,過度的中耕反而會加重玉米倒伏。玉米的種植密度不但決定著玉米產量的高低,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因為種植密度會影響到植株的生長、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從而影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種植密度增加,會使植株個體在整個群體中的競爭激烈,通常植株的莖稈較為細弱,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自然就減弱。玉米的需肥量較大,玉米的種植過程中因水肥的管理不當而造成的倒伏現象極為普遍,在玉米施肥時除了要注意氮、磷、鉀三大主肥的施用外,還不能忽視其他微肥的施用,并且在施肥時要注意,如果使用氮肥過量會造成玉米徒長,莖稈的生長旺盛,節間過度伸長,莖稈會細弱,最終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下降。而增加鉀肥的施加量可以提高玉米莖葉中的粗纖維的含量,增加了莖稈的強度,降低了玉米發生倒伏的幾率。
病蟲害。玉米發生病蟲害是玉米發生倒伏的主要原因,如玉米的常見病害莖腐病、紋枯病主要侵害玉米的莖稈,使莖稈變以得脆弱,增加了玉米的倒伏率,引起玉米倒伏的主要蟲害是玉米螟,它可以鉆食玉米的莖稈而使玉米的莖稈變得脆弱,并易受病害的浸染而增加倒伏率。
2 抗倒伏的技術措施
選擇優良品種。玉米的品種特性直接影響著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不同的玉米品種表現出來的特性不同,其差異主要表現在株高、節間長度、穗位、根系的發育情況等,這些都與玉米的倒伏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種植前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的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的產量高、品質好、抗倒伏能力強的優良品種,這是減輕玉米倒伏的首要技術措施之一。所選擇的品種要植株高矮、莖稈粗壯、節間短、穗位低、根系發達,一般株高應以小于300 cm為宜,超過350 cm,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則明顯的下降。
適時早播。目前大多數地方在種植玉米時選擇覆蓋地膜,這樣可提前播種,降低株高和穗位的高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莖粗,對于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性很有幫助。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措施技術之一,在種植時要綜合考慮玉米的品種特性、種植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條件,合理的確定種植密度。如果種植密度過大,則不利于植株的生長發育,玉米易發生倒伏。一般來說,早熟品種和土壤肥力好的地塊的種植密度可適當的大一些。
適時中耕培土。玉米需要適時的中耕培土,這樣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根系的生長發育,還利于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可促進玉米植株粗壯。中耕時進行高培土可防止玉米發生倒伏。
加強肥水管理。玉米整個生育期的需肥量較大,需要科學合理的施肥??茖W的施加有機肥、化肥和微量對于增強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有利。在播種前需要施足基肥,根據種植情況酌情的施種肥,并在整個生育期做好追肥的工作,至少在追肥2次,并且在選擇合適的追肥時機。第一次追肥選擇在拔節期,以施用鉀肥為主,氮磷肥為輔,第二次追肥選擇在大喇叭口期,主要以氮肥為主。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還與灌溉有關,遇到干旱要適時澆水,以保證植株的正常需水需求,遇到多雨季節也及時排澇。
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合理的使用生長調節劑可以調節玉米的株型,防止玉米發生倒伏,增加玉米的產量,目前已在玉米種植中廣泛使用。生長調節劑可以調節群體的形態、縮短基部的節間長度,降低重心高度,同時還可以增強根系的活性,從而增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3 加強病蟲害防治
做好玉米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T作,把握最佳的防治時期,有效的控制病蟲害的發生,避免病蟲害對玉米植株的侵害,可防止玉米發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