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付
摘要:羊是反芻動物,具有極強的消化粗飼料的能力,養殖好肉羊需要提供充足的粗飼料,擴大飼料資源,保證肉羊飼料常年不斷。目前規模化肉羊養殖多采用牧草養羊,主要以禾本科牧草為主,搭配豆科牧草。牧草養羊的方式主要有青飼、調制青貯料,晾曬青干草。
關鍵詞:牧草;肉羊養殖;粗飼料;青飼;青貯料;干草;飼喂技術;飼喂方法
中圖分類號:S8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4-0043-01
1 牧草青飼
牧草在不同生育期的營養價值不同,一般用于青飼的豆科牧草可以稍提前收割,一般在初蕾期與再蕾期刈割為宜,此時的營養豐富、產量高、適口性好。通常每年可以收割3-4次。另外不同品種的牧草的刈割期也不同,如蘇丹草、飼用高粱適宜在孕穗初期或者稍早于孕穗期收割,最晚也不要超過抽穗期,一般每年可以收割1~3次。
牧草在刈割后可以直接飼喂肉羊,或者將適時收獲的牧草稍加晾曬后再直接的投喂,讓羊自由采食,但是這種飼喂方法雖然操作方便,但是并不科學,會造成飼草的浪費,還易使飼草受到污染,羊采食后對健康不利。規模肉羊養殖場青飼牧草時一般將新收獲的鮮草經過適當的加T處理后再喂羊。加工處理的方法主要有切短,即利用機械將牧草切短后再喂羊,這樣可以提高肉羊的采食量,易于消化,減少浪費,切割的長度不易過短,否則會影響肉羊反芻,造成消化不良,一般要求長度在2~3 cm即可。另外一種加工方法是牧草揉碎,主要是對一些粗纖維含量比較高的禾本科牧草,如飼用高粱、高丹草等,利用揉碎機將牧草揉碎后可以顯著的提高粗飼料的消化率,增加了這類牧草的適口性,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青飼牧草的喂量一般為每天10 kg,飼喂的比例一般為豆科牧草占30%-40%,禾本牧草占60%—70%。
2 調制青貯料
遼寧地區冬春季節寒冷,青綠飼草飼料短缺,易導致肉羊影響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和育肥效果。因此為了保證肉羊常有青綠多汁飼料的供應,將牧草調制成青貯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牧草經過青貯后可以保持青綠多汁的特性,并且可以提高適口性和營養價值,可長時間保存,為冬春季節肉羊養殖提供青綠多汁飼料,保證營養的均衡。一些豆科牧草一般不適合單獨作為青貯的原料,但是在些情況下仍可以采取青貯的方式進行貯存。制作青貯料前要選擇適宜的時期刈割,通常豆科牧草在制作青貯時適宜在初花收割,最晚也不要超過盛花期,因為初花期的粗蛋白質含量較高,則盛花期雖然粗蛋白質的含量有所下降,但是粗纖維的含量增加,產草量提高,牧草經過青貯后其中的粗纖維被分解,適口性和消化率都有所提高,飼料利用率也提高。對于禾本科牧草來說,如飼用高粱等,最適合在孕穗期至初花期收割,最遲也不要超過乳熟期。
豆科牧草調制青貯料時一般不單獨使用,可與其他類的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混合的比例一般為豆科牧草30%~40%,禾本科牧草60%~70%。禾本科牧草則可以單純進行制作青貯料。常用的青貯設施主要有青貯窖、青貯池和塑料袋。制作青貯時要將牧草切短,并將水分調節到65%~75%左右,再進行裝填、壓實,最后密封。青貯料制成后飼喂時要注意,先讓肉羊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先少量的飼喂,待適應后再逐漸的增加飼喂量,青貯料不宜單獨飼喂肉羊,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與其他飼料混合飼喂,一般不宜超過日糧的50%。日喂量一般在4—5 kg。注意妊娠期的母羊在產前和產后的20~30天不宜喂青貯料,更不能飼喂冰凍的青貯料,以免引發流產。
3 晾曬干草
干草是指將適時收獲的牧草經過自然或者人工干燥后,使含水量降到17%以下的飼草,干草可以長期的保存,是羊冬春季節枯草期最主要的粗飼料。一般適宜加T成青干草的牧草品種為紫花苜蓿、蘇丹草及其雜交品種,這類牧草可加工成優質干草,營養豐富,適口性好。而飼用玉米和飼用高粱等的粗蛋白質含量低,同時粗纖維含量高,加工成干草后適口性差,一般不適宜加工成干草。最常加工成青干草的牧草是紫花苜蓿,選擇在現蕾期到初花期收獲最好,此時收割可保證干草的質量和產量。而蘇丹草及其雜交品種適宜的刈割期為抽穗期。
干草的加工方法主要為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其中自然干燥法是指將適時收獲的牧草選擇在天氣晴朗時就地平攤晾曬,并根據實際的晾曬情況及時的翻曬,一般經充分晾曬6—7 h后即可將干草打成草捆,碼成“人”字型草堆,繼續干燥36—48 h后,將其調制成含水量在15%—17%的青干草。人工干燥法是利用機械快速將牧草烘干的方法,這種方法與自然干燥法相比可減少浪費。
調制成功的青干草可以分為兩種飼喂方法,一種是直接飼喂,另一種是經加工處理后再飼喂。有的羊場將干草打捆后直接投到羊舍或者料槽中讓肉羊自由采食,這種方法雖然方便,但是飼料浪費較為嚴重。因此在飼喂時最好將干草進行加工處理,一般多采取將干草切短的方式,即利用鍘草機反干草切成2~3 cm的草段,然后再飼喂,這樣不但可以減少飼料的浪費,還可以提高飼料利用率。豆科填下草干草的飼喂量一般不超過日糧的30%,禾本科牧草則讓肉羊自由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