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鐵
本周被譽為市場“壓力”最大的一周,寧德時代上市、“獨角獸”基金發行、“特金會”、美聯儲加息、301調查的最終結果等不確定因素將在本周陸續落地。受此影響,滬指展開“3000點保衛戰”,15日滬指距離3000點關口僅差8.73點,創出20個月來新低,個股“閃崩”頻繁,股票質押危機再度浮現。本刊特約作者樂松表示,目前市場處于尋底過程中,預計本月底下月初調整有望結束。此外,他表示今年以來市場分化加大,投資關鍵在于精選個股。
在一波趨勢明顯的熊市面前,“拐點到來論”緣何常常能上媒體頭條?答案簡單:當賺錢效應稀缺如荒漠之時,哪怕一小片綠洲也會讓游資醉生夢死。雖然最終多數被證明是海市蜃樓,但是,又一波“韭菜”在海妖動聽的歌聲中被割清。無論是A股因“獨角獸”概念而生的戰略配售基金,還是樓市新盤抽簽搖號制度,都是證明一件事:確定性的賺錢模式從來不差錢。
在股市萬馬齊喑之時,樓市萬人抽簽成為新聞,如此情景堪稱“冰火兩重天”。可是,無論是制度牛市(產權分置紅利+去庫存)中的樓市,還是制度熊市(全流通負利+擴容提速增量)中的股市,都有著結構性行情的大背景。滬綜指已是十年長熊,藥股酒股卻在大牛市。一線城市房價牛了十年,溫州房價則大跌,多數農村住宅價值仍在萎縮。
中國樓市從來都是結構性牛市,因為有產權分置機制存在,大量的小產權房處于制度熊市,未能充分享受國民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同樣,A股在股權分置問題解決之前,國有股和法人股往往以凈資產價格轉讓,低估明顯。
十年前,A股全流通到來,新上市公司無需支付“每十股送三股”的股改對價,原始股東直接享受全流通紅利。可以說,過去十年最大的特征,是一級市場的盛宴,二級市場則成為散戶絞肉機。因為存量證券保證金很難扛住源源不斷的增量套現壓力——大小非不僅成本低且群體日益膨脹。
由于新股上市后第11個交易日才計入指數,多數計入期是在連漲N日開板之后,滬綜指反映的是二級市場“買到即套牢”的慘狀,未反映一級市場“上市即狂賺”的暴利。更能反映大小非收益的方式是,新股在上市首日就以發行價計入滬綜指。
新股不敗神話的出現,在于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讓利,從而形成價格倒掛的一級半市場,讓持有股票市值者賺取確定性的補償式收益,令長熊的二級市場仍有微薄人氣。深圳等八個城市啟動新房搖號制度,亦是打造出一個確定性盈利的類一級半市場,以期減弱十年長牛后樓市的高風險。
短期來看,新盤搖號模式戳中買家的痛點在于即期的價差收益,風險在于紙上富貴能否落袋。深圳首次政府介入公開抽簽選房的海上世界·雙璽上月底開盤,均價約12.2萬/m2,主推168套建面205-422/m2大戶住宅,單日狂賣71億元。動輒兩三千萬的房子依然被搶購,在于新房價格低于周邊二手房價,“買到即賺到”成主流預期。
其實,搖號售房模式相當于政策為房價背書,長期看仍有風險。當新盤變舊盤,當初的差價盈利可能變成泡影。單一地區如果資本長期凈流出,新房搖號亦不能挽救樓市泡沫。從2012年至2015年,炒房團扎堆的溫州樓市均價幾乎腰斬。期間如果搖號,或引發“棄舊搶新”潮,可參照近期賣老股搶購戰略配售基金的現象。
股市誰管舊人哭,只是新人笑的時間將變短。通達信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A股新股發行市盈率多數為23倍左右,但是滬市1429支A股加權平均市盈率才15.03倍。有128只破凈股的慘狀在前,逾240只股票破發顯得不那么困窘。
可以說,在A股估值國際化和IPO變相注冊制的強監管環境下,主流資金將向核心50或核心100概念集聚,績差和小盤股折價將成大趨勢。截至14日,虧損股板塊指數2016、2017和今年年初至今的年度跌幅分別為22.71%、10.75%和20.14%;同期小盤股板塊指數的跌幅分別是24.55%、15.76%和7.68%。市場早已在大舉拋售小盤股,目前小盤股整體平均市盈率仍達164倍,未來仍是確定性虧損的重災區。
趨利避害是資本本能。萬人搶樓不是因為“樓荒”,而是在搶占稀缺的賺錢效應。近期頻現的“閃崩股”也不是因為股貴,而是在逃避泛濫的虧錢效應。畢竟,過去數年里,老百姓虧本虧怕了。月中開賣的5年期年息4.27%“秒磬”,200億元的最大發行額不夠用。擬參與獨角獸CDR認購的基金熱賣,買家看到的亦是一級半市場的穩賺效應。
按照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的理論,長時期的經濟穩定和繁榮將導致金融危機。從金融行為學來看,這與穩賺效應長期化,變成賭場盈利效應(House Money Effect)有關,即輕易賺錢的人易冒險加杠桿。過去十年,中國資產價格膨脹帶來負債膨脹,銀行業金融機構負債總額分別由2007年年底的49.6萬億元,上升至今年4月底228.5萬億元,已超過歐美負債總和。
本周,美聯儲加息,預計年內仍要加息兩次。新興市場國家股市匯市危機頻現,中國去杠桿已是當務之急。去杠桿的關鍵在兩點,一是遏制賭場盈利效應,高投機領域將面臨政策高壓。二是維持低收益的穩賺市場如樓市股市新籌抽簽,留些人氣。由此推論,過去數月里,“漂亮50”概念之所以夭折,在于贏家大賺后開始放大賭注。為防止股價泡沫化甚至局部股災,證金等“國家隊”出現清倉式拋售。近期大漲的藥股酒股會否重蹈覆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