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
為抓住中國消費升級大趨勢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赫美集團正將戰略重心向品質消費領域轉移。在連續收購上海歐藍、崇高百貨、彩虹集團相關業務以及即將收購的奢侈品電商平臺尚品網后,赫美集團成為國內最大的線上線下國際奢侈品牌運營服務商之一。
貝恩公司報告顯示,中國內地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在2017年實現了20%的強勁增長,創下了近6年來的新高。在經歷了連續多年的減速期后,中國內地的奢侈品消費在2016年首次迎來反彈,增速從2015年的同比-2%轉正為4%,雖然市場此前普遍預測2016年的增長態勢會延續,但2017年能夠實現高達20%的增速仍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分析認為,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此輪復蘇是多因素綜合驅動的結果。首先,“居民收入提升+中產階級壯大”是中國奢侈品市場復蘇的基礎。其次,年輕消費群體崛起為中國奢侈品市場復蘇增添動力。再次,海外奢侈品消費回流也是國內奢侈品市場復蘇的主因。基于良好的預期,麥肯錫預測,2016-2025年中國消費者奢侈品市場規模將以9%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遠高于其他國家(3%),到2025年,760萬戶中國富裕家庭的奢侈品消費將達1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奢侈品市場的44%。麥肯錫同時認為,2016-2025年,65%的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將由中國市場驅動。
盡管從2016年開始中國的奢侈品行業開始復蘇,但那些中、小國際品牌代理商依然占不到太多便宜,因為此輪復蘇是由大量中產階級及年輕群體推動起來的,這類消費群體的需求具有更多的個性化、多樣化特征,市場環境與以往大不相同。從全球來看,除了LVMH、歷峰、開云三大奢侈品集團以及愛馬仕、香奈兒、Prada等頂級品牌直營外,其余奢侈品品牌多以代理模式,或采用直營+代理模式擴張。從香港的經驗看,品牌運營權資源大多集中在諸如九龍倉集團、新世界集團、馮氏集團等大集團手中,相比中小代理商,大集團在運營管理能力、資金實力、市場影響力、線上線下一體化能力等方面均具備更強的實力,自然能夠更好地幫助國際品牌的市場推廣。
中國內地的奢侈品運營行業將大概率走香港模式,品牌運營權資源將逐步向大集團集中,奢侈品品牌運營行業也將迎來大規模“洗牌”,具備一定實力和資源的傳統代理商逐步被大集團收購,而競爭實力和資源較弱的代理商將逐步被市場淘汰。
實際上,中國內地奢侈品品牌運營行業洗牌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赫美集團憑借其資本優勢,開始了對國內奢侈品品牌運營行業的強勢整合。先后收購了多家國內領先的國際時尚奢侈品牌線下運營企業,并于2018年初公告計劃收購國內領先的垂直奢侈品電商“尚品百姿”以及“和誠宇信”控股股權。
對上述標的收購完成后,赫美集團在全國50多個城市的150多家高端商場中擁有200多家左右的線下實體門店網絡,掌握的國際品牌運營權資源達到40個左右。以Armani品牌為例,赫美集團在完成上述收購后獨占國內80%的市場份額,渠道優勢和話語權凸顯。更重要的是,未來赫美集團還可將龐大的線下渠道及品牌運營權資源與“尚品網”的線上平臺相融合,形成國內奢侈品品牌運營領域最具競爭力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赫美集團憑借其資本優勢經過一系列的行業整合,已躋身中國奢侈品運營行業第一陣營。
赫美集團董事長王磊也曾向外部表示,公司未來的目標是打造奢侈品的垂直商業模式,利用已有的20多萬優質會員的龐大體系,打造奢侈品領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未來,赫美集團還將建設自己的大數據系統,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挖掘尋找更多的潛在大客戶,同時借助現有渠道網絡搭建品牌互通的會員消費體系,通過整合各運營商原有會員,形成擁有超過20萬高端消費人士的會員體系,打通品牌間、商場間的資源渠道的共享協同,降低國際品牌在國內的購買成本,縮小品牌境內境外的差額空間,增強品牌在境內對國人的消費吸引力,引導海外高端消費回流國內。在時機成熟時,赫美集團還將拓展其他消費領域,如箱包、珠寶、紅酒,以及未來培育的自由品牌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