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
近期A股市場延續調整走勢,上證綜指在權重藍籌補跌帶動下加速探底,深成指接連創出調整新低,在調整過程中并未出現具備較強力度的反彈,市場悲觀情緒較濃,場內外資金謹慎觀望情緒再度升溫。筆者延續此前觀點,在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的內外環境下,具備規模的增量資金入市短期難以出現,A股市場依然處于下行趨勢和探底過程中,雖然由于超跌帶來的短期反抽隨時可能出現,但反抽的高度和力度都將有限,當前仍不是重倉參與反彈和左側交易的合適時機。
隨著市場持續下跌,決策層也密集向市場發聲,引導和管理市場預期,避免市場恐慌情緒蔓延。6月以來,政策上出現了一系列的積極信號,6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流動性的表述從“合理穩定”變為“合理充裕”,此后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趨嚴的監管政策是否能進一步放松,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是觀察政策變化的重要時間窗口;本周初面對人民幣匯率的快速下跌,央行官員喊話傳遞信心,穩定了匯率的預期,令下跌速率減緩。與此同時,商務部就1-5月我國服務進出口情況發表談話,1-5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21024.7億元,同比增長12%,數據顯示,服務進出口增速創年度新高,未來我國服務貿易將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但資本市場短期關注的焦點是,美國若對我國第一批340億美元產品加征懲罰性高額關稅后,美國是否會繼續征收更大規模的報復性關稅,如果未來中美貿易爭端進一步激化,那么股票與匯率市場承受的壓力仍將加大。因此,在中美貿易摩擦重要時間窗口臨近之時,市場避險情緒難免加重。從數據上看,兩融余額從6月開始快速下降,至7月3日降至9191億元,比5月底下降了701億元,也佐證了避險情緒在持續加重。值得關注的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及第一次會議傳遞出的信號顯示,中央已經組織協調一切力量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表示市場的風險仍在可控范圍中,結構性的去杠桿化解金融隱性風險仍是政策的首要選擇,國內去杠桿疊加外部貿易戰沖擊,對宏觀調控政策形成挑戰。
市場層面,各大指數震蕩下挫,重心進一步下移,場內外資金交投情緒低迷,盤面上熱點乏善可陳。一方面,題材股全線殺跌,次新股、軟件、芯片板塊經過短暫反彈后延續調整,帶動創業板指數再度臨近1500點整數關口,說明自6月19日開始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持續反彈積累了較多的獲利盤,短線資金選擇獲利離場,這也說明了當前資金短線博弈的思維,未來還需有良好的市場環境進行配合,才會形成持續性的新增流動性涌入;另一方面,以白酒、醫藥、上證50為代表的前期強者恒強品種開始出現補跌,銀行、金融、鋼鐵也出現明顯的加速調整,這是近期市場主要的做空動能。一旦此類品種下跌趨勢形成,未來可能會令市場繼續承壓。因此,短期市場風險依舊處于釋放當中,技術性反彈即使出現,也難形成持續性的合力,不宜盲目參與反彈。
目前,市場對A股是否見底還有爭論,所爭論的是滬綜指點位及PE、PB指標。筆者認為,PE、PB是動態的,受經濟環境擾動大,滬綜指太單一,尤其是受上證50走勢干擾,指數較為扭曲,不能充分反映市場整體運行態勢。從統計數據來看,前四次上證綜指跌破3000點后的一個月,上證綜指均繼續釋放回調壓力,這與目前走勢較為相似。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4年兩市市盈率曾經屢次跌至12倍后才出現反彈,上次市凈率低點1.58倍出現在2014年5月份。而目前滬深兩市平均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約為17倍和1.89倍左右,因此目前位置連續下跌后或將有技術性反彈需求,但底部探明尚需時日。
綜上所述,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短期難以消除,市場重心再度下移后,資金避險情緒再度升溫,滬指臨近2638點重要前期低點將令市場產生觸碰的心理預期。從這個角度來看,短期市場情緒仍需要宣泄,A股可能還存在調整空間,底部構筑完成尚需時日。策略上應繼續立足于防御思維,輕倉觀望仍是最理性選擇,結構性熱點將主要集中在調整充分的低估值業績超預期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