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股市在經歷了連續四周的陰跌之后,中期技術走勢形成了明顯的空頭排列,中美貿易戰的再度爆發,無非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場開始由縮量陰跌轉變為放量暴跌,單日千股跌停的情景再度出現,成交量快速放大,說明大量的恐慌盤奪路而逃。基本面上,目前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外圍美國連續加息,資金外逃憂慮加深,也限制了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施展空間,中美貿易戰升級,必然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國內方面,金融去杠桿的過程正在進行,債務違約公司數量大幅增加,雖然有主動的因素,但是短期內對經濟的影響也是負面的。從滬深股市的走勢來看,機構資金自年初以來就有持續撤退的痕跡,加上后期金融去杠桿的發酵,股權質押的頻繁爆倉,加速了市場的弱勢特征。當然,市場規律決定了在經歷連續的低迷之后,步入深度熊市的股市一定會迎來鳳凰涅磐,但目前的市場缺乏可操作性,需要經歷長時間的療傷。
近期A股市場再度破位下行,上證綜指擊穿2900點整數關口,創業板指再創階段調整新低。鋼鐵、煤炭、銀行等低估值權重藍籌相對抗跌,科技股為代表的題材股殺跌幅度較大。我們認為,近日市場在跌破3000點后加速探底,雖然宏觀基本面沒有發生較大變化,但在市場情緒宣泄充分后,市場才有望企穩,短期滬指2800點至2850點區間具備較強支撐,而場外資金的入場意愿和規模,將決定未來反彈高度,中期真正底部仍在構筑之中,從歷史的運行經驗來看,出現以下三方面信號,市場或將階段見底:一是成交量快速萎縮。以目前運行趨勢,兩市成交量需單日萎縮到2500億至3000億左右,說明市場交投清淡,“地量見階段地價”現象有望出現;二是連板個股出現并帶動板塊形成主流熱點。這標志著資金情緒開始見底,活躍資金開始制造持續性熱點;三是市場遇利空消息不跌反漲。在下跌的過程中一旦再次出現較大利空消息市場不跌反漲,可視為階段底部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