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方紅
足球與股市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然而在本周卻讓這兩家不相干的事情有了緊密的聯系,其一是中國股市的“世界杯魔咒”影響發揮到極致,股市再現千股跌停奇觀,指數跌破3000點回到“2”時代。其二與此相關,既是股民又是足球迷的散戶朋友突然發現,中國股市與中國足球何其相似,人氣最旺的是它們,最容易上癮的是它們,招罵最多的也是它們,傷人最深的還是它們,每每發誓堅決遠離最后又做不到的依然是它們。中國股市與中國足球這對難兄難弟,已經成為我國普通民眾心中最大的痛。
這里分析的重點并非股市與足球的相似之處,而是要分析它們問題出在哪里。對中國足球而言,打不好、贏不了、沖不出國門,原因肯定不在球迷,而是在球員、在球隊、在聯賽競技水平、在管理體制。就中國股市而言,筆者認為,根本問題不在股民、不在投資者,而是在上市公司、在中介機構、在交易機制、在市場監管。很多文章和專家總把股市的不成熟歸結為散戶太多、投資者不成熟,這完全是本末倒置。投資者投的是自己的錢,他們的行為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前提與原則的,而且他們是真正踐行自負盈虧、買賣自負的群體,如果硬要說他們不成熟也是我們股市自身不成熟而導致的。事實上,正是這些被批評為不成熟的投資者,他們無怨無悔地參與、支持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為振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國企改革、發展民營經濟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
筆者認為,造成我國資本市場長期不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對股市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很多專家學者把股市視作投機與賭博的場所,沒有把它當成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也沒有把它看成成熟市場經濟的最顯著的標志。居民財富主要體現在房地產而不是股票上,各方面更沒有對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進而對股市大跌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缺乏足夠的重視,股民的訴求也很難得到真正有效的回應。
其次是股市發展定位不全面。強調融資功能而忽視投資功能,追求數量型擴張而不重視質量建設,十年指數徘徊在3000點,總市值卻擴容將近3倍,一大批毫無技術含量的傳統產業甚至是落后產業大量涌入市場。
最后是交易制度不完善。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交易制度不同,缺乏T+0導致散戶始終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筆者認為,要改變A股長期熊冠全球的狀況,必須在資本市場推動落實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一方面,充分認識在國際貿易錯綜復雜、外需可能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推動股市走向長牛慢牛,是擴大內需、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堅定經濟發展信心的重要舉措,切實采取新的發展方式與理念來推動股市的發展。另一方面,重新梳理股市發展的思路,明確投資比融資重要;在保護對象上,股民比股東重要;在監管策略上,盯住上市公司賬戶比盯住股民賬戶重要;在市場自身建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比擴大上市公司數量重要等等,真正建立起一個優質企業進得來、落后企業出得去、打擊造假違規追索到位、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交易制度公平公正、市場參與各方都能滿意的證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