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健中
6·19,注定是讓人難忘的一天。端午小長假后首日開盤,兩大消息影響市場,一個是中美貿易摩擦再次升級,前三次貿易摩擦發生時,上證指數被砸出了三個跳空缺口,市場擔憂6·19是否會再砸出第四個缺口。
當然,6·19開盤前,也有一條消息出乎人意料。小米的CDR夢之旅暫停,投資者喜歡用利多還是利空來形容消息本身,這條消息應該算是利多吧。消息出臺的方式頗具戲劇性:小米向證監會提出暫緩申請,證監會表示同意。一來一去,大家都給足了面子,也對市場保持了一種矜持,以減緩對市場的影響。
BATJ掛牌多年都還沒有CDR,小米卻要港股和CDR同步發行,而相當部分獨角獸公司在港股上市后走勢并不理想。A股市場中,CDR是第一次亮相,A股中的“韭菜”長勢比較旺盛,萬一搞砸了,也真有點說不過去。所以,暫緩是明智之舉,誰都知道在雙方頗具外交辭令的告示中真正的意圖是什么,暫緩是件好事,在這亂云飛渡的市場走勢中保持一點從容的姿態。
當下,A股出現了有史以來的一大奇觀,獨角獸公司的IPO在上市了三家之后處于歇擱的狀態,準備回歸的CDR都還沒有登臺亮相,但為這些獨角獸公司保駕護航的6個所謂獨角獸基金已經整裝待發。至筆者撰稿之時,已經完成了向個人投資者的發行,只是銷售數據還沒有公布。盡管券商和銀行開足營銷馬力,將個人投資者持有的這6個基金地位抬高到“戰略投資者”參與一級市場配售這樣的高度,但5天的銷售期實際銷售情況并不理想,至少沒有出現一搶而空的局面。接下來的看點是:6大基金第二階段的銷售,諸如社保基金等機構是否會出現那些營銷機構宣傳中所說的“兜底認購”,其實數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從中看出對接下來獨角獸登臺的各種姿態和基調。
獨角獸這個關鍵詞在今年春節后橫空出世。春節前,各財經媒體沒見過這個詞,春節后獨角獸一詞鋪天蓋地而來。當時大家都在揣摩,這是來自于頂層設計的股市新政,春節之后,IPO風格大變,通過高否決率和清退兩大途徑,消除了排隊公司的“堰塞湖”,而對工業富聯、藥明康德、寧德時代這三家被稱為獨角獸的公司,審核速度卻快到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市場對獨角獸寄予了很大希望,投資者希望這些公司再造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上市后的財富效應。管理層也希望這些有科技創新題材的公司能在A股市場中再現輝煌,讓這些公司帶出來一個大牛市。
目前為止,已經上市的三個獨角獸公司,走勢跟一般的新股并沒有太多區別,藥明康德走到138元后跌到現在89.9元,沒有出現類似華大基因打開漲停板之后第二波的炒作行情;寧德時代8個一字漲停后開板,開板首日盤中一度觸及跌停;相比之下,工業富聯的表現最弱。從三只個股的走勢來看,還是沒有脫離A股中新股上市的窠臼,股價定位與流通股盤子大小呈正相關關系。如果這樣下去,這些公司不能在成長性和經營業績上有所突破,未來前景也并不樂觀。
遙想8年前上市的海普瑞,曾經,市場對科技股的追捧熱情超過現在的獨角獸。那個年代,新股流行市場化發行,發行市盈率不受控制,發行價由機構詢價定價,主營業務經營原料藥肝素鈉的海普瑞被券商包裝為醫藥股的翹楚,分析師們在推薦時說:“這是一個值得砸鍋賣鐵、將所有現金都換成這個股票的稀有品種……”,那個年代的分析師們比現在的牛多了。8年了,時間不算長,148元發行價的海普瑞,上市后炒到188.88元之后即走入了漫漫下跌之路,海普瑞公司本身還是不錯的,但好公司并不等于好股票,這個崇尚“發、發、發……”的公司,將許許多多投資者的資產掛在了上面。8年中,海普瑞經過一次10轉10、一次10轉6,現在的股價只有23元。當然比發行價90元,現在股價只有1.08元的ST銳電要好些,但那個年代IPO留給市場的傷痛、留下的一地雞毛,仍刻骨銘心。
中國股市每隔幾年都會切換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會變換著不同的故事,現在這個主題切換到獨角獸了,一個“獸”字,意味著有點張牙舞爪、意味著有些神出鬼沒、意味著不按牌理出牌,這都沒關系,關鍵是不能蒙騙。當下股市有點亂云飛渡,投資者還是要保持從容。股市萬變不離其宗,最終還是要持有物有所值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