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凱
在金融去杠桿的監管方向下,A股可用的杠桿工具越來越少?!都t周刊》記者注意到,有券商盯上了陸港通,借助香港低廉的融資成本,繞道陸港通再北上參與A股,同時還回避了監管。
以記者獲得的某中字頭券商的跨境業務方案為例,繞道陸港通后,最高可以實現2.33倍的杠桿,而年化成本僅4%左右,融資成本遠低于內地。但上述杠桿比例也高于內地的兩融和資管產品的杠桿比例,有高比例配資的嫌疑。
對于這一業務,有港資券商高管表示,由于香港的監管更為寬松,疊加香港市場資金成本更為低廉的優勢,因此存在監管套利的空間,這一業務也成了一些機構跨境操縱A股和洗錢的通道,譬如不久前有私募取道滬港通操縱數只滬市個股,就遭到了中國證監會的重罰。
曾幾何時,杠桿交易備受A股投資者的青睞,從場內的兩融、股票質押、分級基金,到場外的信托通道,以及多樣化的第三方配資平臺,雖然滿足了高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但也同時加大了市場風險。
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曾表示,2015年股市波動的重要原因就是無序的杠桿配資。2017年開始,監管層推進金融去杠桿,傳統的杠桿模式風光不再,券商等機構又轉而發展場外衍生品業務,但2018年4月,監管層叫停私募類機構參與場外期權業務。
盡管如此,據記者多方了解,通過滬/深港通杠桿買入A股正成為一些機構業務新模式,一些券商甚至將此作為跨境業務的亮點向符合要求的客戶加以推薦。曾有行業人士透露,香港資本市場有著成熟的孖展文化(margin,意為保證金,即融資),而且自2017年以來,內地資金成本持續走高,相比之下,香港的融資成本更低廉。記者在廣發證券香港等多家券商官網看到,均表示可提供A股孖展借貸服務。
“滬港通、深港通標的北向通杠桿增持,交易、鎖倉行為合規,資金安全(資金證券賬戶為客戶所有),交易便利(一周時間落地),成本遠低于國內配資價格?!边@是一位廣東的券商人士的業務推薦信息。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與該券商人士取得了聯系,他表示流程如下:“先審票,杠桿1:3,單票倉位不超過80%,傭金萬三,保證金1000萬起”。至于成本,他表示年化為8.5%,“國內目前配資機構的年化綜合成本大概在13%左右”。在記者的征詢之下,該人士透露上述業務的開展機構為一家名為蜂投金融的香港券商?!吧钲谶@邊最大的配資公司跟我們有十幾億規模的合約,他們把不少陸港通標的的配資業務轉到了香港。”
記者獲得的簽約合同顯示,當標的收盤價跌幅超過30%時,機構就會要求強行止損。這位資本市場人士建議,“可以先做1000萬元保證金規模的合約試試水”。有趣的是,記者注意到,該合同要求使用港元或美元作為結算貨幣,但在計息時間上又有不同:如結算貨幣為港元,則計算利息時采用實際日數/365;如結算貨幣為美元,則計息時采用實際日數/360。
記者又以投資者身份與一位中投證券員工取得了聯系,他表示,“現在一些配資公司確實是通過由外向內的通道做配資”。他還透露,“我們有兩種方式:1.普通的陸港通模式,即只有陸港通股票池中的標的才能交易”,Wind顯示,目前有578只滬股通標的、898只深股通標的,其中包括297只創業板個股;2.收益互換模式,這種模式可以面向所有A股?!彼M一步解釋,后一種模式下,“投資者只要在賬戶里面有保證金就可以,具體操作可以通過電話交易”。
據記者了解,此項業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加杠桿,同時規避監管。記者拿到的一份中投證券的跨境業務資料顯示,該業務的杠桿比例為1-2.33倍,換言之客戶可以用30%的保證金撬動100%的資金。資料中展示了一個中國平安A股的案例:按照30%的保證金比例,客戶如提交3億港元保證金,最大可購買10億港元市值的中國平安。據記者了解,大多數客戶并不會滿杠桿操作,而是選擇1.5倍的杠桿。當然投資者也需符合一定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資金門檻:800萬港元金融資產證明(包括持有的內地金融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杠桿比例已經超過了資管新規對杠桿比例的上限,文件要求“每只開放式公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40%,每只封閉式公募產品、每只私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200%”,也高于國內融資融券最高1倍杠桿的上限。
至于成本,該業務的融資利息“采用1M Hibor利率基準上浮”。還是以中國平安為例,假設利率按照3.5%(在1M Hibor的基礎上浮250bps)計算,一年的融資成本也不過3500萬港元。中投證券員工亦表示,香港那邊年化成本僅4個多點,“因此這項業務很適合做代持,成本起碼比別人低一半。”
此外,記者獲取的一份“滬港/深港股票通-股票互換和股票籃互換”合同顯示,該業務必須使用港元或美元結算,而資金出境也是參與這一業務的關鍵門檻。前述中投證券員工反映,相比業務本身,資金出境的難度更大一些。益安信資產總經理王豫剛也指出,“確實如此,比如如果走QDII額度出境,年化成本也得2%-3%。”
對于記者是否被穿透式監管的疑問,前述中投證券員工解釋,目前的監管確實很嚴格,“不過我們一般只做合規業務,所以跟我們合作不用擔心監管風險”。
有業內人士坦言,上述業務在杠桿比例上違反了資管新規的要求,也規避了內地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現象,部分原因是兩地市場有著不同的監管制度。香港富昌金融集團副總裁王榮告知記者,內地開戶實行實名制,香港的證券開戶采用券商制,即投資者賬戶掛在券商下,上市公司方面無法查詢到投資者明細,除非監管部門介入,因此隱蔽性更強。
“通過陸港通反向參與A股,本質上有些像內保外貸,即境內投資者利用保證金撬動更大的境外資金?!眱缺M赓J業務是指在境內企業向銀行出具反擔保措施,再由銀行境內分行為該企業在境外的子公司、交易對手向境外機構開立保函等,由受益人向借款人提供融資(貸款、貿易融資、融資租賃等)的業務。
王豫剛向記者表示,通過陸港通有助于隱蔽身份,實現穿透式監管的成本亦更高,“資金透過陸港通后,股東名錄中的賬戶即掛在‘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之下,想了解到投資者身份并不容易”。
另外曾有私募人士向記者反映,近兩年來國內監管機構的窗口指導確實影響到了交易,譬如在重要時間節點附近要求境內投資者不得賣出,但如果換成境外投資者的身份就不在監管范圍之內。就此問題,記者咨詢了多位中資券商香港分公司員工和期貨公司海外業務負責人,對方均表示,原則上只要交易不違反香港的法規條例即可,內地的窗口指導措施一般不會通知到香港投資者。
事實上,確有投資者注意到了陸港通的價值。2017年3月,證監會公布對知名牛散唐漢博的處罰措施。2016年2-6月,唐漢博控制3個在香港開立的賬戶,取道滬港通、跨境操縱小商品城股價,期間通過拉漲停、操縱開盤價、虛假申報等方式,非法獲利4188萬元。此案也是滬港通開通后,證監會查處的首例跨境操縱市場案件。記者看到,2016年2-4月期間,小商品城有30個交易日出現在滬港通名單上,在唐漢博撤離后便再無滬港通交易記錄;最新的案例是,2018年5月,證監會查獲一起利用滬港通賬戶跨境操縱菲達環保等股票的案件。據調查,兩家私募基金的從業人員集中6個資管產品籌集的資金,在香港開立滬股通賬戶的同時,還在內地以多位員工、親友的名義開立數個A股賬戶,跨境配合操作,通過連續交易等手法操縱菲達環保等4只滬市股票,交易金額近33億元。
“還有一種玩法,即投資者先通過陸港通在股價低位完成建倉,再由境內資金拉高A股股價,陸港通資金借機減持?!蓖鯓s表示,如此操作已存在洗錢的嫌疑。
面對投資者和中介機構的新套路,兩地監管部門也在調整監管方式?!按饲白C監會曾表示,將對滬深港通投資者也采取實名制的注冊方式,并計劃在2018年完成這一工作?!蓖鯓s認為,此舉實施后有望消除通過陸港通買賣A股所潛藏的操縱市場和洗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