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剛 陳志峰 陳遇英



摘要:為探索四川白鵝與籽鵝雜交效果,本試驗以四川白鵝為父本,籽鵝為母本進行雜交,測定雜交后代90日齡體重、體尺及屠宰性能,并分析雜交鵝體重、體尺與屠宰性能之間的相關性。
關鍵詞:四川白鵝;仔鵝;雜交;體重;體尺;屠宰性能
中圖分類號:S8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2-0003-02
我國鵝品種資源豐富,現有地方品種36個,是世界上鵝品種最多的國家[1],另外還從國外引進了例如:萊茵鵝、朗德鵝等一些品種,這為我國鵝育種提供了寶貴的的育種素材。但我國育種水平低,主要以地方品種直接利用為主,缺乏雜交利用,影響了鵝產業的快速發展,本試驗利用四川白鵝與籽鵝雜交對其雜交Fl代進行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及體尺的測定,為籽鵝的肉用性能開發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及飼養管理
以重慶市農科院選取的四川白鵝公鵝作為父本,以黑龍江本地鵝品種籽鵝作為母本,選擇同一天出殼的健康鵝雛60只,網上育雛至28日齡,然后地面平養,自由采食、飲水,按照常規飼養管理和免疫,試驗用日糧營養及水平參見表1(1 cal約為4.186 J)。
1.2 測定指標及其方法
1.2.1 體重測量
每周對雜交后代進行稱重并記錄,公母鵝進行分群飼養。
1.2.2 體尺和屠宰性能測定
參照2004年頒發的標準(NY/T823-2004)“家禽生產性能名詞術語和度量統計方法”進行測定,90日齡時進行體尺測量及屠宰性能測定。體尺測量包括:半潛水長、頸長、體斜長、龍骨長、胸深、胸寬、盆骨寬、脛長、脛圍。測量完體尺后立即屠宰進行屠宰性能測定,測定指標包括:活重、屠體重、半凈膛重、全凈膛重、翅重等指標,并進行屠宰率、半凈膛率、全凈膛率等指標。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用Excel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軟件進行差異性相關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雜交鵝體重測定結果
由表2可見,90日齡時雜交鵝公鵝平均體重為3424. 66 g,母鵝平均體重為3017. 29 g,育雛期(0—28日齡)母鵝的平均體重好于公鵝,其他日齡的公鵝平均體重都好于母鵝,結果見表2。
2.2 雜交鵝體尺測定結果
體尺性狀是動物遺傳選育中重要的表型性狀,也是衡量鵝體健康狀況的標志,總的來說體重越大的品種體長各項指標相應都比較大,本試驗所測定的結果見表3。
2.3 屠宰性能測定結果
家禽的屠宰指標是評價飼養管理狀況和營養狀況的重要參考指標,也是品種選育及鑒的依據。本試驗參照2004年頒發的“家禽生產性能名詞術語和度量統計方法”進行測定。結果見表4。
3 討論
體重和生長速度是反映動物機體發育的重要指標,在商品鵝的養殖過程中大多采用純種雜交的方式進行繁育,但是單一品種大部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利用不同品種間進行雜交利用能很好的發揮雜交優勢提高生產力[2],黃炎坤等[3]利用萊茵鵝公鵝與四川白鵝母鵝進行雜交試驗,發現后代雛鵝表現出明顯的雜交優勢,10周齡雜交鵝體重比四川白鵝高15. 22%,但產蛋率遠低于四川白鵝。
屠宰率和全凈膛率是衡量畜禽屠宰性能的主要指標,屠宰率在80%以上、全凈膛率在60%以上,肉用性能良好,本試驗結果表明雜交公鵝的屠宰率在83. 86%、全凈膛率在68. 67%,母鵝的屠宰率在86. 08%、全凈膛率在69. 33%,這就說明該雜交組合具有很好的屠宰性能。
本試驗以四川白鵝為父本,籽鵝為母本進行雜交,結果表明雜交后代生長速度相對較快,屠宰性能較好,而且后代全身羽毛潔白,屠體外觀也較好,非常受屠宰企業的歡迎,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國宏,王克華,王金玉,等,中國禽類遺傳資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黃炎坤,韓占兵,趙金艷,等,新編水禽生產手冊[M].鄭州:中原農民卅版社,2003:35-37.
[3]黃炎坤,趙金艷,黃如閣,萊茵鵝與四川白鵝雜交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