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新
摘要:鯉魚的生長速度快,味道鮮美,是市場上銷量較好的一個魚種,具有較高的養殖經濟效益。鯉魚在咸魚養殖前要做好池塘的準備工作,在放養時選擇優良的魚種,并根據養殖條件選擇適宜的養殖方式,做好日常的飼喂、水質的調節、日常的管理與疾病的預防工作。
關鍵詞:鯉魚;咸魚;準備工作;飼養管理;水質管理;魚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965.1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2-0025-01
1 準備工作
用來主養鯉魚的池塘面積一般以3~10畝為宜,池塘的深度要根據養殖季節不同進行靈活的調整,一般在3~5月為1-1.5 m,6~9月為1.5—2.5 m。池塘底部要保持清潔,要求平整,底部的淤泥厚度不宜超過0.2 m。
選擇好池塘后就要對池塘進行放養前的清塘工作,清塘的工作包括清除過多的淤泥、雜物,維修池坡、排水口,加固堤埂。清塘的方法是先將池水排至7—10 cm,然后使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進行消毒,生石灰用量為每畝75 -100 kg,漂白粉為每畝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4~5 kg,使用方法是將其用水化開后,趁熱進行全池潑灑。進行整修且清塘后的池塘要注入新水,注水時要使用60目的過濾網進行過濾,目的是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池塘。在放養魚種前,先將少量的試水魚放人池塘內的網箱內,觀察12—24 h,注意觀察魚的動態,等池水中的毒性消失后再大量的放養魚種。
2 魚種放養
魚種的質量對于成魚的養殖來說非常的重要,直接影響鯉魚的產量和質量,魚種的來源要從正規的原種場采購,或者通過自培獲得的大規格魚種。要求體形正常,體表完整、光滑有黏液,色澤正常,游動自如,規格大小一致,無病。
成魚的養殖方式較多,目前綏化地區常用的鯉魚養殖方式主要有池塘主養、網箱飼養,還有稻田飼養。利用池塘養殖鯉魚一般在前一年的秋后或者當年的春季,當水溫達到12—15℃時放養魚種,魚種的規格要求體重在30—50 g,體質健康,放養密度為每畝2000—3000尾,池塘要求配有增氧機。在主養鯉魚的地塘內可搭配飼養一定數量的鰱魚、鳙魚、草魚或者鯽魚等魚種;利用網箱養殖鯉魚要求放養的水域水質肥沃,無污染,深淺適中,避風向陽。養殖成魚的網箱,要求網目為2—3 cm,放養魚種的規格在50—70 g每尾,放養密度為5—10 kg/m3。無論選何種養殖方式,在魚種放養前都要對魚種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是使用2%~4%的含鹽浸浴5 min,或者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浴20—30 min,以殺滅體表的細菌,減少疾病的發生。
3 飼養管理
魚種放養后要進行科學的飼養,在投餌時要做到“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定時要求在每天上午的8-10點,下午的2~4點分2次投喂;定位是指飼料應投在飼料臺上,魚種在放養后要進行馴化,先在料臺周圍投喂,然后逐漸的縮小范圍,引導魚到食料場攝食;定質要求保證飼料的質量,原料要求無霉爛變質,飼料中使用的添加劑要符合要求,要求使用無公害鯉魚飼料;定量是指投喂飼料時要均勻適量,要求每次在0.5h內吃完為宜,具體的投喂量要根據天氣、水溫、水色以及魚的攝食情況來確定。
4 水質管理
池塘的水要有一定的肥度,以保證其中的有機質繁殖,給鯉魚提供充足的天然餌料,但是也不宜過肥,否則會降低水中的溶氧量。一般要求鯉魚養殖的水的透明度要在30 cm左右,如果透明度降到20 cm左右時,水的顏色則會呈現烏黑色,這就表明水質已經趨于惡化,不適宜繼續養殖鯉魚,此時需要及時的注放新水。在鯉魚的養殖過程中還要定期的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當池水的pH值降低時,可使用20~30 g/m2的生石灰化漿進行全池潑灑,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除了要看水的透明度,還要注意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水質的調節,一般在8月要每隔5~10天注水1次,要求每次注水量為將水位提高0.15—0.2m。在飼養期間如果出現水質老化,也要常換水,換水時先排出總水量的30%,然后再注入新水至原來的水位。
池塘還要求配有增氧機,根據季節和天氣的情況決定每天使用增氧機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每天在午后和清晨使用一次,每次2~3 h,而在高溫季節可每次延長至3~4 h。
如果主養鯉魚的水質較肥,可以增加鰱魚和鳙魚的量,如果水質較瘦,并且保肥性較差,則可放養少量的草魚。在養殖過程中還要及時清除池底的淤泥,撈出青飼料和肥料的殘渣,以免水質惡化,影響養殖效果。
5 日常管理
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要做到細致、全面。每天都要有專人進行巡塘,每天2次,早上1次,觀察水的顏色和透明度,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和魚群的動態,下午1次,檢查魚的攝食情況以及是否有魚病的發生,同時還要注意天氣的變化,以決定是否需要加水或者增加增氧機的開機時間。
做好魚病的防治工作。在養殖期間要注意做好水質的調節工作,保證水中的溶氧量,加強日常的管理,在魚病流行的季節加強疾病的預防,定期的消毒,尤其在高溫季節更要做好水質的調節與池塘的消毒工作,可以在鯉魚的飼料中添加抗菌類藥物。如果發現魚病要正確診斷,科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