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龍
摘要:奶犢牛對成年奶牛的體型形成、采食飼料的能力、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對奶犢牛的飼養管理要分階段進行。奶犢牛可分為新生階段、哺乳階段和斷奶階段,要根據每一階段犢牛的生理特點選擇最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
關鍵詞:奶犢牛;飼養管理;新生犢牛;護理;哺乳犢牛;補飼
中圖分類號:S82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2-0029-01
1 新生犢牛的護理方法
犢牛的各項生理機能發育的還不完善,尤其是初生犢牛,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導致犢牛的死亡率升高。因此犢牛在出生后要做好護理工作,要立即將口腔及鼻腔內的黏液清理干凈。如果是胎位不正常的犢牛則要在出生后緊急的進行處理,發現犢牛停止呼吸,出現假死的現象,要盡快將其后肢倒提,拍打胸、背部,讓犢牛將氣管內的胎水咳出,恢復正常的呼吸,隨后讓母牛舔舐犢牛全身,如果母牛拒絕舔舐犢牛則要用干凈毛巾將犢牛體表擦干,以免著涼、感冒。犢牛出生后進行斷臍處理,在離犢牛腹部10 cm處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力的揉搓臍帶1~2 min然后使用消過毒的剪刀將臍帶剪斷,再用5%的碘酒浸泡消毒。
犢牛在出生后要盡快的讓其吃上初乳,初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并且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較多,不但可為犢牛提供營養,還可使犢牛獲得被動免疫,提高抗病能力。犢牛要在出生后th內就吃上初乳,喂量為1. 5—2 kg,約占體重的5%,喂量不宜過多,否則會易起犢牛消化系統紊亂。在出生后6~9 h喂第二次初乳,以后則可正常飼喂,一般初乳飼喂5~7天,每天喂量在體重的8%~l0%,每天分3~4次飼喂。7天后改喂常乳,每天喂3次。
2 哺乳犢牛的飼養管理
犢牛在出生后即進入哺乳期,處于哺乳期的犢牛主要以飼喂常乳為主,犢牛哺乳期的長短根據哺乳量、養殖條件、飼養管理方法等而異,目前大多數奶牛養殖場犢牛的哺乳期通常較短,一般為45~60天,哺乳期長雖然對犢牛的增重有利,但是對犢牛消化器官的發育不利,同時還增加了犢牛培育的成本。
犢牛在哺乳期常乳的喂量要根據犢牛的生長發育而變化,一般在1~4周齡時飼喂量為體重的10%,5~6周齡時飼喂量為體重的10%~12%,7~8周齡時飼喂量為體重的8%~10%,8周齡以后則要逐漸的減少飼喂量,一直到完全斷奶。犢牛在飼喂常乳時要做到定時、定質、定量、定人,定質是指要保證常乳的質量,如果常乳質量不佳易導致犢牛腹瀉,同時還會導致犢牛攝入的營養物質不足,最終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會導致死亡;定時是指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喂奶,并且每次喂奶的間隔要適宜,這樣利于犢牛形成穩定的消化酶分泌規律,還可以防止犢牛因飼喂間隔過長而暴飲,或者飼喂間隔過短而來不及消化造成消化不良;定溫是指常乳的溫度要適宜,與飼喂初乳的標準一樣;定人是指要由專人飼喂,不可隨意改變飼養人員,以免出現應激,導致采食量下降,不利于管理。
當犢牛生長發育到一定的階段,僅飼喂常乳不能滿足犢牛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并且為了促進犢牛腸胃器官的發育與功能的完善,為早期斷奶做充足的準備,需要進行補飼。一般犢牛在7~10日齡開始補飼干草,10~15日齡時開始補喂少量的精料,在20日齡以后可以飼喂優質的青綠多汁飼料。在補飼干草時可直接飼喂,要保證飼草的質量,補飼精料時則需要進行調教,讓犢牛逐漸熟悉精料的味道后,經3—5天的適應期,再逐漸的增加精料的飼喂量,一般在30日齡時精料的飼喂量達到每天0.5 kg左右,60日齡時達到每天1 kg以上。補飼的青綠多汁飼料主要有胡蘿h、甜菜等,飼喂時要切碎,飼喂青貯料時要保證青貯料的質量,不能飼喂發生霉變或者冰凍的飼料。犢牛補飼時要注意飼料的適口性,并且易于消化,以免引起犢牛消化不良。
3 斷奶犢牛的飼養管理
目前,大多數奶牛養殖場采取早期斷奶技術,這樣可以縮短哺乳期,提高母牛的利用率和繁殖力。在良好飼養管理水平下可采用60日齡斷奶較為合適,對于飼養水平高、飼養條件好的奶牛場,則可以采用30—45日齡斷奶,實施早期斷奶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并根據犢牛的體況、采食飼料的能力靈活的調整最佳的斷奶時間。
犢牛斷奶,經歷了較為嚴重的應激反應,因此要進行科學、細致的飼養管理,將應激帶來的損傷降到最低。犢牛在斷奶后不應立即更換飼料,在最初要斷續飼喂斷奶前的飼料,然后再逐漸的過渡到斷奶后飼料,以免產生嚴重的換料應激,引起犢牛出現消化不良等反應。
加強犢牛斷奶后的管理工作,犢牛在斷奶時需要進行特別精心的管理,以后的管理要求則較斷奶前和斷奶時相對降低,斷奶后的犢牛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分群,這樣不但便于管理,還可避免同群體個體差異過大而造成采食不均。犢牛斷奶后要定期的稱重,測定體尺,并根據測定的結果來調整飼養管理方法,使犢牛正常健康的生長發育。犢牛一般采取散養,自由采食、自由飲水,并且保證飼料和飲水的質量。保持牛舍清潔、干燥,保證犢牛每天都有一定的運動時間,可增強體質,促進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