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治國
摘要:豬的生長速度快,日增重越大,所獲得的養殖經濟效益也就越高,但是生產中多種因素都會導致豬的生產速度緩慢,如品種、日糧營養、飼養管理、豬的健康水平等,因此要對這些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來提高豬的生長速度。
關鍵詞:豬;生產速度;緩慢;原因;品種;營養;疾病;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S82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2-0042-01
1 豬生長緩慢的原因分析
多種因素都會對豬的生長速度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日糧營養、品種、養殖環境、豬的健康水平上。現代生豬養殖,標準化程度較高,日糧配方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良,豬的營養有了很大的提升,飼料中的營養一般情況下都可以滿足豬的營養需求,并且隨著養殖理念的不斷改變,科學養殖技術的不斷推廣,養殖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飼養管理方法也在不斷的進步,但是仍存在多種問題。目前仍有許多豬場將飼養管理的重點放在母豬、種豬或者哺乳仔豬上,而對育肥豬的管理不太重視,育肥豬的設備設施較為簡單,飼料的營養也相對的較低,這些都會導致豬的生長速度緩慢,發病率較高,對豬的養殖效益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現對豬生長緩慢的原因進行分析。
仔豬初生重小。母豬的初生重小,對于豬日后的生長發育和增重影響較大,仔豬的初生重小,通常斷奶重也相對較小,有研究表明,初生重較小的仔豬,在斷奶時的體重一般只有3—3.5 kg,這會影響后期的生長發育,引起仔豬初生重小的原因是母豬的飼養管理不到位,導致仔豬在胎兒期的生長發育不良造成的。
飼喂不合理,營養不平衡。仔豬在哺乳階段如果補料不及時或者補料方法不合理,就會導致仔豬在斷奶后不能很好的采食飼料,還易影響仔豬消化機能的發育,易發生消化不良,引起腹瀉等疾病,導致仔豬的生長發育緩慢,甚至會停止生長。飼料的營養不平衡是導致豬生長發育緩慢的主要原因,這一現象在有些豬場仍然存在,養殖場為了降低成本,或者飼料供應商的飼料質量不過關,日糧中的能量水平和蛋白質水平不足,粗纖維的含量不合理等都會影響飼料的消化利用率,阻礙了豬的生長。另外,飼料的使用方法不當,如飼料配制后存放時間過長,其中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微量元素易發生影響,影響飼喂效果,使豬無法獲得充足的營養而導致生長發育緩慢。
豬在生長發育過程易感染多種疾病,養殖者為了預防疾病,常在飼料中長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這樣雖然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但是也會導致繁殖不良反應的發生,如導致豬產生耐藥性,當真正發生疾病時,治療起來較為困難,還會破壞機體的免疫力,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生長育肥豬的生長速度下降,料肉比增加,還易導致豬出現咬癖等現象。
疾病因素。現代養豬生產常使用一些添加劑以改善豬肉的色澤,追求感觀上的要求,這樣對畜產品沒有好處,還會影響豬的生長速度,易發生中毒反應。另外,當豬患有一些疾病后,如胃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會影響到豬的消化吸收能力,使豬逐漸的消瘦,不但會影響生長速度,還會引起豬衰竭死亡。豬患生寄生蟲病也是導致生長發育緩慢的主要原因。
2 提高豬生長速度的方法
要想提高豬的生長速度就要從多方面人手,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綜合性的措施。首先加強品種的選育工作,從根源上提高豬的生長速度,然后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提供適宜的營養物質,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提高初生重,并且提高母豬的泌乳性能,使母豬在產后分泌充足的乳汁,保證哺乳仔豬的營養需求,提高斷奶重,這對于提高豬的生長速度意義重大。
及時的補料,合理的飼喂。哺斷仔豬在出生7天后就要及時的進行補料,一方面可以為仔豬補充營養,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胃腸功能的發育,為日后斷奶能正常的采食飼料奠定基礎。在最初補料時并不需要讓仔豬采食過多的飼料,而是要鍛煉仔豬采食飼料的能力,然后逐漸的增加飼喂量,直到完全的斷奶。補飼的飼料要求適口性良好,易于消化。
科學斷奶,仔豬斷奶會經歷嚴重的應激,從而影響豬的生長發育,因此要科學的斷奶,盡量的減少應激發生。育肥前要對仔豬進行合理的分群,按照仔豬的大小、強弱、品種進行分欄,以便于管理,以免發生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的現象,影響健康。
為了讓豬長得快,要給豬群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并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進入育肥期后要定時、定量、定質的飼喂,不可輕易的改變日糧的配方和飼養管理方法,以便于養成固定的條件反射,利于飼料的消化與利用。在豬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要提供適宜的營養,可按體重將豬的育肥期分為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根據豬的生長發育規律提供日糧,可以有效的提高豬的生長速度,提早出欄。
加強疾病的預防工作。提供適宜的養殖環境,保持圈舍的環境衛生,定期的進行消毒,降低豬感染疾病的幾率。可在日糧中適量的添加一些微生物制劑,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定期對豬群進行驅蟲的工作,并根據本場的免疫程序接種疫苗,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