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哈爾·恰達提
摘要:瘤胃酸中毒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瘤胃積食,羊主要是由于食入過多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谷物飼料,并在瘤胃內生成大量乳酸而造成的急性乳酸中毒。病羊臨床特征是瘤胃膨脹、精神萎靡以及脫水等。該病往往急性發生,病程持續時間短,容易死亡。因此要及早發現、及時確診、盡快治療,盡可能避免發生死亡。
關鍵詞:羊;瘤胃酸中毒;發病機理;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綜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 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2-0068-01
1 發病機理
羊通常是由于飼養管理不當,食入過多谷物、精料以及酸性飼料(如玉米青貯料等)導致;或者長時間飼喂較多酸度過大的青貯玉米或者品質低劣的青貯飼料。另外,羊采食發生霉變的飼料,如玉米、豆類等,也容易出現發病。
當羊食人大量谷物飼料后,會改變瘤胃內容物pH值,還會導致微生物群系發生變化。一般來說,先是促使產酸的乳酸桿菌和鏈球菌快速增加,生成大量的乳酸,導致瘤胃pH值降低至5以下,從而導致瘤胃滲透壓明顯升高,促使體液通過瘤胃壁滲透到瘤胃內,由此導致瘤胃膨脹,同時機體發生脫水。當機體吸收大量乳酸后,會導致血液pH值降低,從而出現機體中毒。隨著瘤胃內乳酸濃度的增大,既會引起瘤胃炎,還會促使霉菌生長,造成瘤胃壁發生壞死,并會導致瘤胃微生物擴散,繼而造成肝臟損壞,從而發生毒血癥。
2 臨床癥狀
最急性型。羊一般在采食或者偷吃過多谷類精料12 h后開始表現出瘤胃酸中毒癥狀,病情發展比較快速。病羊臨床上主要表現出腹痛,無法穩定站立,經常用后腿踢腹等。部分病羊表現出精神萎靡,呈現昏睡狀態,停止采食,大量流涎,呈泡沫狀,走動搖晃,難以站立,人為迫使其在地上橫臥,會彎曲頭部抵靠在肩部。眼結膜充血、潮紅,視力明顯減弱,甚至徹底失明,瞳孔散大。呼吸頻率正常,體溫基本正常或略微下降至36. 5—38℃,脈搏增加至120—140次/min,且比較細弱,排尿量減少甚至無尿排出。瘤胃停止蠕動,腹圍逐漸膨脹,明顯緊張。另外,還伴有嚴重的脫水癥狀,如皮膚明顯干燥、彈性變差等。病羊通常在發病12 h之后發生死亡。
急性型。羊在食入過多精料12~24 h后表現出中毒癥狀,主要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欲、飲欲減退甚至廢絕,磨牙,呻吟,肌肉震顫,步態蹣跚,往往臥地,伴有腹痛現象,少數會伴發蹄葉炎,大量出汗,排出泡狀稀便,并混雜血液,排尿量減少.呼吸緩慢,脈搏增加至90—100次/min,可視黏膜潮紅或者發紺,腹圍出現緊縮,腹壁呈現中等程度的緊張,同時伴有脫水癥狀。母羊患病后還會導致泌乳量明顯減少。
亞急性慢性型。大部分病羊不會在早期被發現,主要是表現出食欲暫時性減退,但飲欲增強,瘤胃蠕動緩慢。體溫為38.5—39℃,脈搏為72~84次/min,腹壁輕度緊張,往往會橫臥在地。部分病羊還伴有瘤胃炎和瘤胃臌氣等。母羊患病后,會導致泌乳性能下降,且乳脂率會降低至0.8%~1.0%。
3 實驗室檢查
檢測瘤胃內容物。在病羊左肷部剪毛,經過消毒將長針頭刺人瘤胃,另一端連接注射器,抽出適量瘤胃內容物進行檢測,發現瘤胃液pH值為5.0,總酸度明顯升高,含有大量乳酸,但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同時瘤胃內纖毛蟲數量大量減少,并存在過多革蘭氏陽性細菌。
檢測尿液。取病羊自然排出的尿液或者進行膀胱導尿,用于測定酸堿度,結果發現pH值為5.2。
細菌學檢查。在無菌條件下,取病死羊的肝臟組織進行涂片,分別經過革蘭氏染色和瑞氏染色后進行鏡檢,都沒有看到致病細菌。
4 防治措施
瘤胃沖洗法。使用開口器打開病羊口腔,接著經由口腔將內徑為1 cm的胃管插入瘤胃內,將瘤胃內容物排出,然后灌人1000—2000 mL經過稀釋的石灰水(即在500 g生石灰中添加5000 mL水,攪拌均勻后取上清液,然后再添加1—2倍清水進行稀釋就可使用),進行多次沖洗,直到胃液變成中性為止,最后再灌入500—1000 mL經過稀釋的石灰水。同時,病羊要進行全身補液,即靜脈注射250 mL 2.5%碳酸氫鈉溶液、500 mL生理鹽水。目前,治療瘤胃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石灰水洗胃,石灰水中所含的氫氧化鈣能夠結合瘤胃內的乳酸,并生成不溶的乳酸鈣,最后經由腸道排出,較為安全。通過洗胃,可使瘤胃滲透壓迅速降低,促使瘤胃內環境恢復,有效緩解脫水癥狀,加快機體康復。
瘤胃切開術。如果病羊瘤胃內存在過多的內容物,且通過導胃不能夠排出時,要采取瘤胃切開術。術前要先用經過稀釋的石灰水對瘤胃進行充分沖洗,術后加強護理,注意補液,可靜脈注射由250 mL 2. 5%碳酸氫鈉溶液、500 mL生理鹽水、5 mL 10%安鈉咖組成的混合溶液。為避免或者消除炎癥,可肌肉注射適量的青霉素。
輔助治療。病羊即使經過治療有所好轉,其瘤胃內正常的微生物菌群也已經被完全破壞,依舊會表現出消化不良等癥狀,此時若能移植100—200 mL健康羊瘤胃液,能夠明顯提高機體完全康復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