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勇
醫藥板塊2月以來漲幅巨大,5月29日尾盤急跌,主要是獲利盤回吐及官方防止泡沫言論導致。今年以來,由于內外部環境不確定,醫藥板塊一季度盈利能力向好,其它板塊缺乏持續性熱點,公募基金持倉比例低等原因,防御性的醫藥板塊迎來了凌厲上漲。一線龍頭漲幅較大,較其它板塊超額收益明顯。在近期全球債務危機集中爆發、流動性緊縮悲觀的情況下,部分資金集中了結獲利盤。在集中踩踏之下,許多優質企業被錯殺,正是買入良機。實際上,今年以來醫藥板塊40%的個股還是下跌的,行情還沒有從一線向二線蔓延,許多標的還未被市場充分認知。
當前醫藥生物(申萬一級行業)指數的位置在2016年初熔斷的位置,但是醫藥板塊的PE(TTM)卻從當時的53倍附近降到目前的38倍,說明這兩年醫藥板塊整體盈利能力在持續提升。國家層面也給予醫藥板塊非常多的政策傾斜,尤其是創新藥方面,2016年2月CFDA針對臨床價值確切、臨床特需用藥實行“優先審評”政策,審批速度從57個月下降到17個月,使得研發型企業管線的積累加速兌現。目前已有27批藥物通過優先審評,將為企業帶來營收和利潤的持續增長。另外,證監會在持續推進CDR相關事宜,從制度上承接優質中概股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爭奪優質企業的定價權,也包括醫藥核心資產的定價權。
港股醫療保健板塊PE(TTM)僅29倍,再加上部分港股不出一季報,實際估值更低。而目前滬深股通對H股的醫藥股持股比例非常低,中國生物制藥持股比例只有3%。隨著本土投資機構越來越多的覆蓋H股,北水會持續南下,填平H股醫藥板塊估值洼地。此外,石藥集團將在6月4日納入恒指,這是第一只納入恒指的醫藥股,值得關注。
港股一直以來以金融地產為主,醫藥板塊長期被忽視,此次石藥集團的納入,將會喚醒投資者對醫藥板塊的投資熱情。后續其它的優質醫藥股,如中國生物制藥等也有機會被納入,醫藥板塊的市場地位會提升。生物藥方面,港交所新規允許沒有盈利的創新生物藥企業上市,預計下半年會有不少BIOTECH公司赴港上市,壯大醫藥板塊。
近年來,美國有一半的牛股來自醫藥板塊。中國是有著14億人口的大市場,疊加消費升級和老齡化,未來的醫藥板塊一定會跑出全球化的大型創新藥企業。美國的專利藥占比高達60%以上,而A股僅10%,還有巨大提升空間。
創新型藥企兼具穩定的消費屬性和研發投入高的科技屬性,市場將會重新認識其科技屬性,估值也將會在邁上一個臺階后維持在較高水平。優質醫藥股是長期的配置,沒必要糾結于一天的漲跌,獲利盤的離場提供了更好的買入機會。尤其是那些研發管線豐富,市場空間廣闊,渠道布局扎實,未來有業績持續兌現的標的。未來醫藥板塊的分化也會越來越明顯,資源會加速向龍頭企業集中,優勢企業將實現超越行業的增速。
另外,我們也比較看好研發型的疫苗企業,疫苗行業未來幾年將進入快速放量期。由于我國疫苗研發起步較晚,而國外疫苗企業供給有限,國內需求一直未被滿足。隨著消費水平提升,國內居民對疫苗的需求也持續提升。比如9價HPV疫苗,過去幾年大陸沒有引進,居民要到香港接種。隨著近期智飛生物拿下9價HPV的代理權,默沙東為了供應大陸需求,已暫停香港供貨。過去幾年,不少國內優質疫苗研發型企業也加大研發投入,在研管線越來越豐富,4價流感疫苗、AC-HIB三聯苗、百白破-HIB四聯苗、第三代狂犬疫苗、13價肺炎疫苗等將在未來幾年逐步上市,滿足市場需求,替代進口產品,快速放量,迎來爆發式發展。綜上,筆者認為醫藥股行情遠未結束,未來中國也將會跑出巨型創新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