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作為美國資本市場的明星,富達基金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的投資人生充滿了傳奇:1977年接管麥哲倫基金,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在這13年間平均復合收益率達到29%,總投資收益率高達27倍……林奇在1982年回答電視臺主持人的問題“什么是你成功的秘密”時說:“我每年要訪問200家以上的公司并閱讀700份報告。”
林奇的投資成功可以說是個人勤奮努力的結果,但“方法論”在其中也起到了同樣重要的作用。
巴菲特鐘愛可口可樂,也一直在研究可口可樂,故而持倉可口可樂;而彼得·林奇的大部分投資靈感則來源于一個叫伯靈頓購物中心的“福地”。林奇認為,購物中心就是眾多上市公司競爭的火爆戰場,多去購物中心逛逛,遠遠勝過盲目相信投資顧問的建議,也遠遠勝過翻遍財經新聞所尋找到的最新消息——并非投資顧問不夠優秀,也并非最新消息毫無幫助,但是相對來講,我還是比較支持林奇的觀點: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如果你喜歡一家上市公司的商店(商品),你可能也會喜歡上這家公司的股票。”在林奇看來,在購物中心逛一天,你對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了解,要比參加一個月的投資研討會收獲大得多。站在購物中心,撇一眼哪家上市品牌的門店人頭攢動,哪家上市的品牌門店冷冷清清,這一眼就有增加幾倍收益的可能。或許偶爾會出現極個別“不配合”的情況,但這條投資策略的大方向是不會錯的。可以說,購物中心是研究消費類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絕佳之地。
那么,我們周圍有沒有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到的消費品牌,由于生意火爆在二級市場表現亮眼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占據大商場顯眼位置的麥當勞、星巴克等國際品牌,近些年股價走勢相當彪悍。而國內餐飲品牌如呷哺呷哺火鍋,生意同樣火爆,公司股價亦從2016年的每股2元最高上漲到今年年初的每股17.50元,兩年內股價漲幅近9倍。
在《戰勝華爾街》一書中,彼得·林奇闡述了一條投資法則:除非你是沽空投資者,或者是尋覓富婆的詩人,否則悲觀毫無裨益。這讓我想到此前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給全球資本市場帶來的震動,受多重悲觀情緒的影響,全球多地股市大幅下挫。但需要注意的是,歷史的規律一再證明,隨著時間的洗禮,好股票終會再次得到市場的認可。
就像林奇在書中提到的:“每當股市大跌,我對未來憂慮之時,我就會回憶起歷史上發生過40次股市大跌這一事實,來安撫自己那顆有些恐懼的心,我告訴自己,股市大跌其實是好事,讓我們又有一次好機會,以很低的價格買入那些很優秀的公司股票。”
1982年,林奇重倉買入了克萊斯勒公司的股票,當時的華爾街都預計這家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將會破產,克萊斯勒公司的股價也曾經一度跌到只有2美元。但經過仔細翻閱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后,林奇發現克萊斯勒公司賬上竟然有超過10億美元的現金,因此說克萊斯勒公司馬上會倒閉破產絕對是危言聳聽。加之當時整個汽車行業即將面臨復蘇,林奇預計,即使是在目前銷售相當差的時候,公司仍能基本上保持收支平衡,因此一旦行業復蘇,公司銷售回升,克萊斯勒的盈利就很可能會出現巨大的上漲。而最終的結果就是,自1982年至1987年,克萊斯勒公司的股價上漲近50倍。
作為獨立個體,我們最大的敵人是內心所產生的憂慮、不安、懦弱與無知,在紛擾的環境要做到“不動如山”就更為難得。我不禁想起了《倚天屠龍記》中九陽真經的口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無論是武林更迭還是股海沉浮,其中的大道都是相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