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麗
摘 要:反季節種植技術作為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典型,以科學技術為輔助,通過不適宜季節苗木的種植,維持其正常生長。反季節種植不僅可避免季節、天氣等條件對園林建設質量的影響,還可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時,縮減園林建設周期,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力量。由此可見,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作用尤為顯著,應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筆者根據工作實踐經驗對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園林施工;反季節種植技術;應用
1 對反季節種植技術的分析
反季節種植技術即為在苗木不適宜種植的季節中,采用現代化且特殊化的種植手段,保證苗木種植成活率,用以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的目標。從整體上來看,園林施工建設并不是單一項目類型,而是通過和建筑工程、管道工程的融合,待二者基礎建設竣工后,方可開展園林建設。在此背景下,園林施工無季節等規律因素的限制,但卻受到工程周期與項目規定的影響。因此,若要在規定周期內完成整體化項目建設,則應高度重視反季節種植技術。案例:沈陽某小區Ⅱ期園林綠化項目,以工程進度為參照,可知2/3苗木可在春秋兩季得以種植,即正常季節種植;1/3苗木由燃氣管道作業條件的影響,需在7-8月份完成種植,即反季節種植,該部分苗木涉及京桃、紅皮云杉與梨樹等植物,為保證其種植成活率,則應對反季節種植技術進行科學運用。
2 園林施工中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及影響因素
2.1 重要性
基于城市化格局的邁進,園林綠化建設標準愈發嚴格。為滿足城市居民的個性化需求、園林綠化目標,則應重點關注苗木正常季節種植技術和反季節種植技術。尤其針對反季節種植技術,其不僅可減緩自然環境對園林綠化整體效果的威脅,還可促進綠化效率的提升,提升苗木種植的成活率,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經濟效益。
2.2 影響因素
伴隨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日漸成熟化,其適用范圍越來越廣。但結合實際應用的層面,發現反季節種植技術仍存在一些不足。(1)種植時間。反季節種植時間多集中于當前6—9月、12月—次年1月,由于該時段苗木處于休眠階段,根系尚未發達,若因某環節的種植失誤,則會對苗木種植成活率產生影響,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園林施工中對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應用。(2)植株長勢。由于春季環境下,植物長勢尚未展開,其根系具有較強的再生力,該季節移植成活率相對較高;夏季因植物旺盛的蒸騰效果,水分損失問題尤為嚴峻;冬季隸屬于苗木根系休眠階段,再生力相對較差,不適宜移植栽種。(3)土壤與氣候。苗木種植土壤條件涉及土壤厚度和養分、土質等因素,相同地界的園林地域,其土壤條件也存在肥沃、貧瘠之分,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對苗木種植成活率產生影響。而氣候條件作為影響苗木種植的關鍵因素,因苗木植株分為溫帶型、亞熱帶型與寒帶型等類型,苗木若要維持穩定生長條件,則應先對土壤溫度與水分等條件進行綜合考究,以此判斷其適宜的氣候條件。
3 反季節種植技術于園林施工中的具體應用
3.1 土壤處理
(1)土壤厚度:苗木根系的不同,對種植土壤厚度標準也不盡相同。如在花草種植中,最佳土壤適宜厚度為30cm;灌木樹種植中,土壤厚度略厚,約為45cm~60cm;喬木類樹種,因根系過大,土壤厚度不宜低于90cm。(2)土壤優化:園林綠化建設期間,強酸和強堿性土壤、沙土問題無法避免,若未經及時有效地處理,則必將會對苗木種植成活率造成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施工人員應在苗木種植前,通過土壤優化的方式,獲取最佳苗木生存條件。(3)地形改造:土壤翻耕手段,不僅可切實土壤優化的意義,促進苗木栽植成活率的提升,還可通過雜物翻耕,保持土壤平整度。
3.2 苗木運輸
待苗木假植環節結束后,應結合園林建設規范,完成苗木運輸工作。針對實際運輸時期,需以苗木種植標準為衡量點,對運輸方式、運輸量進行合理篩選。常規角度下,苗木裝車前可通過麻布、草繩等包扎的方式,對苗木樹干與樹枝等位置實施固定,必要情況下,可增加苗木保濕工作,依據樹身噴水處理的手段,預防苗木運輸環節水分過量流失。運輸至種植點后,施工人員、技術人員應立即開展苗木移植栽種工作,在此過程中,注意事項為:裸根苗木需在起苗后,裸露時間控制在8h內;無法及時開展種植工作的苗木,應施以假植處理。
3.3 根據城市氣候選擇樹種
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與周圍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二者互相作用,也互相影響,一旦環境發生變化,植物也會很快有反映,因此,在進行反季節種植時,一般優先選擇本地綠植。且本地綠植不僅能夠減少運輸成本,還能解決樹種排斥土壤的問題。需要注意,在反季節種植大型苗木時,應斷根處理。
3.4 綠化種植場地與土壤處理
土壤的肥力是幫助植物盡快適應環境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促進綠植快速生長的基礎。因此,選用符合要求的環境對植物生長至關重要。需注意應在專業人士進行專業評定后整改綠化場地,就綠化場地的評定內容而定,主要是分析檢驗土壤。
3.5 合理修剪樹木
修剪是進行綠植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也是綠植降低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的重要措施。因此,為保證綠植在搬運過程中的成活率,施工人員可以通過合理修剪綠植,達到提升植物成活率的目標。一般情況下,修剪樹木應剪掉植物整體的1/3以上,需注意不能修剪掉具有頂端優勢的樹枝。另外,由于包裹樹木根系的土球有利于植物的種植和提高成活率,應盡量保證土球的完整性,在搬運的過程中也應可能避免土球松散。
3.6 做好種植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根據以往的栽植經驗,準備工作是反季節種植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園林綠化施工人員需要對其特別重視。一方面是為了提供給綠植干凈,且具有營養的樹坑;另一方面則是根據綠植的實際要求出發,選取合理的包裝。在囤苗的過程中,需注意給苗木補充充足的水分,保證樹苗能夠健康生長。
3.7 栽后養護
栽后養護管理是確保反季節移植植物成活率的重要舉措,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因此,為保證養護效果,養護人員需要根據栽植的實際狀況,制定出一套科學、行之有效的養護方案。
4 提高反季節植物成活率的有效策略
4.1 提高園林綠化人員的綜合素質
園林綠化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直接關系到城市園林的施工質量。因此,施工單位為保證園林綠化的施工質量,就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施工人員的職業技能與道德教育,充分調動施工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需要做到人盡其用、揚長避短。
4.2 加強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導致植物死亡的主要因素,且普遍開始于植物的根部。然而,從根部開始的病蟲害往往具有較強的隱蔽性,不易被養護人員發現,最終導致綠植因根部腐爛而死。因此,為了確保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養護人員可從保護性殺菌藥劑入手,保護植物根部。
5 結語
苗木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選擇,既是對園林綠化整體美感的優化,又在城市基礎建設中占據關鍵性地位,對改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施工單位應在苗木移植栽種環節,重點關注反季節種植技術,通過對種植技術的不斷完善與優化,維持其種植成活率、后期生長狀態,為園林綠化工程目標的實現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勇.對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應用探討[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2):269.
[2] 魏景沙,李闖.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4(2):185.